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还有一些认识问题困扰许多教师 ,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本文试列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思索 ,澄清认识 ,促进教育教学。1 不能脱离知识教育谈创造力的培养江泽民主席在 1 995年全国科技大会讲话中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它充分表明了创造力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创新 ,知识创新和技术改造是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发展动力。由此来看培养创造力是当前发展的主旋律 ,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创造力一般被理…  相似文献   

2.
创造是人将创造力运用到科学、技术与艺术等各种不同的活动领域,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活动过程。创造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创造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有效开发,而且要把创造力开发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从个人主体角度探讨如何开发个人创造力,也从社会全体角度探讨如何开发民族创造力。本文在近年来国内外对创造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试图从不同的层面切入创造力开发这一课题,抛砖引玉,从而尽可能地把创造力开发这一课题引向深入。一、对创造力的界定许多心理学家抱怨道:“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先进制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主席在科学大会上对于“创新”意义的高度概括,振聋发聩。 创新(Innovation)与发现(Discover)不同,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现象新的发现和认识,而是人们有目的的一种创造行为。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要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江泽民主席在最近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又强调指出: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机制,并且再次强调指出:“所有成员都要保护知识产权”。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的创新发明,曾使中国出现过持续千年的繁荣,并使中国在300年间一直雄居世界…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她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辊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和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国家经贸委推出了技术创新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明确提出“推动企业专利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  相似文献   

6.
乔凤旭 《科学中国人》2014,(1S):169-17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主体性教育正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突出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将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创造力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进行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活动的能力,成功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不断富有创造力的过程。本文拟从提高教学能力的角度谈谈高职院校教师创造力的自我开发。通过教师具有新颖性的教学活动,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1994年,江泽民主席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上说:“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开发人力资源,关键是要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前不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跨世纪人才和我{fi这个世纪人才相比,不仅是知识多一点、新一点,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新环境中,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的为民族和国家负起责任,贡献力量”。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人,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计划、教师、教法等,其中,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提高,以取得教育…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说法已广为人知。为了迎接这个以知识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新时代,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怎么办?是当前既重要又紧迫的问题。承袭了一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思维保守,涵盖也属片面。“德、智、体全面发展”依然适用但必须注入新的内容,譬如“创新”。在学院各项教育中都应注重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很显然,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冲破以继承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0.
虞阳兰 《科教文汇》2009,(18):191-191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老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著名科学家杨振宇博士说:“要增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需要很多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是好学生。”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从哪里来呢?在多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劳技教育结合起来,并努力营造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群体氛围,实现了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取得了良好效益。我们的做法是:一、深刻认识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意义就国家民族而百,没有任何国家或民族,是通过别人的“恩赐”强大起来的,不自助者天难助。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一种选择:依靠科技进步求中国之强…  相似文献   

12.
卢铁城 《软科学》1999,(2):18-21
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去年新一届政府刚刚产生,朱总理就庄严宣告“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国务院相继批准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知识创新工程”计划和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一、激发认识兴趣,增强探索欲望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能量。”一个人当他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是蕴藏于人类自身的伟大力量,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社会愈发展,对人的创造力要求愈高。而创造力是从小在各种活动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其中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对于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提高具有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6月1日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与创造     
1995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自此以来 ,“创新”一词 ,逐渐进入各行各业中 ,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 ,“创新”一词的提出 ,更是使人们对“创造”一词束之高阁 ,以致于连“创造学”这一门科学 ,也有不少人要求改为“创新学”。究竟“创新”能否取代“创造”呢 ?创新即制造出新东西 ,创造为创作制造新东西 ,它们的首要特点是具有新颖性。因而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即都出现新东西。但其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的召开,一个新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引起人们关注。江泽民主席在这次会议上说:“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能力争做创新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的论断,不但阐明了创新在国家科技与经济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指明了努力方向。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理工科大学生,都应当把创新作为自己的使命与价值的标的。并且,只有如此,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才会有不竭的动力,中华民族才会充满希望和曙光,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创新之所以被视为民族…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在于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动手能力培养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如何在青少年创造力开发中用好科技模型,使科技模型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1.题目确定注重开放性要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就需要采取激发学生思维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手段。笔者采取了设计题目和要求不预先给出的办法。例如在“设计支撑物”的动手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画一个人的姿态,等学生完成这一工作后,再向学生宣布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