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的“副 +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格式 ,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运用十分广泛 ,能够凸现名词潜在的性状特征 ,形成一种言约意丰的表达方式。这种格式流行的原因有三 :特殊的语用价值的显现 ,大众语用心理的满足 ,社会环境的催化 ;产生的基础有二 :名词的性状语义特点 ,汉语言的“意合”理解机制及古汉语“体用一源”的词类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 ,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 ,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 +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副词+名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副词主要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名词主要为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现代汉语所涉副词主要为程度副词,名词以抽象名词居多。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名词,在结构中体现了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单一;现代汉语所涉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副名结构在古代汉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单一的信息,发展至现代汉语,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有适应现代需要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副+名”现象做了详细地分析,尤其对于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事物名词受副词修饰时呈现出来的规律做了归纳。在文中举出了大量实例对此作出了说明。最后对今后这种语言现象的发展做出了预设。  相似文献   

7.
也谈关于副词修饰名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法现象,说它新,是因为它挣脱了语法学旧有的偏见而大众化了,普遍为语言社会所接受。本文在回顾六十年代对副名结构的看法之后,从今天副名结构存在的现实出发,讨论名词与副词直接结合之后,名词的词汇意义及其语法功能所发生的变化,副名结构这一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也不再是中心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同时指出“非常”同名词结合的两种不同情况,提请注意副名结构的假象。最后的结论是:副名结构的存在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副+名”结构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语用角度看,进入“副+名”结构框架中的副词、名词需要具备内在语用条件和外在语用条件——社会认同感及“副+名”结构对语境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汉语新奇构式"副名结构"中的名词为研究对象,通过例证分析其语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分析其进入"副名结构"的认知动因,以及该结构对名词进入的限制条件。认为性状义是名词进入"副名结构"的语义基础;现代汉语中名词与副词的组合体现了词汇的多义性特征和意义建构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改学生作文,时不时见到同学们喜欢用一种“副名结构”的词。这种词可不可以用呢?请让我先谈点对这种“副名结构”现象的了解、看法和认识等。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而不修饰名词,可在古汉语中和现代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副词也修饰名词,构成一种“副名结构”。这种现象,在中学课本里也可见到,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惟吾德馨”,副词“惟”后的名词短语“吾德”就活用了,可理解为“吾有德”之意。在元代以来的白话作品中,此种用法并未间断。如关汉卿的《拜月亭》二折:“俺这梦魂无夜不辽阳。”佚名的《刘弘嫁婢》…  相似文献   

11.
《强势语法特征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一书以指宾状语句、多项式名词状语句、倒装句、“把”字句、“V+数+动量+名”结构和“N+们”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对此六类句法现象作了统一阐释。分析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可以发现,六类句法现象所发生的句法异变均与“强势语法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强势语法特征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借用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对指宾状语句、多项式名词状语句、倒装句、“把”字句、“V+数+动量+名”结构和“N+们”结构六种语法现象进行了统一解释,这些都是由于句法推导系统为了删除不可解释的强势语法特征而诱发的句法移位。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现象开始流行起来,本文结合大量的语料实例考察该结构中名词的类型、语义特征和语义条件限制。主要内容为:第一,概括"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将出现在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划分为抽象名词、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和专有名词四种。第二,分析"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对于词义,做了两个层次的划分:名物义与性状义。第三,从名物义和性状义的角度来分析"程度副词+名词"中名词的语义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4.
部分名词从语义上含有形象意义和感情色彩意义,是实现“副+名”结构组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程度副词含有的程度量的语义特征和名词的形象意义与感情意义含有的性质语义互相选择、互相匹配,最终实现“副+名”的成功组合。  相似文献   

15.
对汉语“副 +名”组合的来源、实际使用时的条件、语言背景 ,特别是语用价值等进行分析 ,探讨该语言现象的内部构因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存留于成语和少数词语中。这种现象在英语中也普遍存在。名词作状语具有简洁、精炼、使文句生动等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借助实例探讨英汉语名词性状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这个共同现象。  相似文献   

17.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壮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序有“名+形”与“形+名”两种类型。其中,形容词修饰语后置是优势语序,形容词修饰语前置是条件语序。这两种类型在数量结构、指示词、否定式中的使用既有语序之别,也有语义差异,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序类型受语言内部发展与语言接触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9.
“名转动词”、“动词化”或“名词转换为动词”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有其自身的语言学理据和实际应用的特点。对英语名词动词化进行研究,进一步掌握其规律,对英语语言的研究特别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语言的转喻本质为出发点,指出“副词 名词”结构是一种转喻现象,即用整体(名词范畴)代替部分(名词的主要特征)。此结构中的名词语义正是名词的主要特征,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广泛认可的或临时赋予的联想义,在理解名词真实语义时,需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