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九月间举行座谈会,讨论如何在报纸上正确地有目的地传播知识的问题。参加这次座谈的,有人民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北京晚报、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同志。下边发表的是其中几个同志的发言记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知識的普及工作受到了許多报刊的重視。目前,知识性文章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多,质量也逐渐有所提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也还有一些問题需要加以研究。在这里,仅就管见所及,对于知识性文章、主要是科学知識文章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几点粗浅的意見,以供同志們討論。一知識內容必須正确无誤,这是对于知識性文章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作为一篇知識性文章而其本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说他最喜爱的一句格言,就是“世界的一切在我都不生疏”。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尤其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古代,我国就主张文章要有知识性。司马迁说庄子“学无所不窥”,赞扬他写的文章学识广博。鲁迅也主张作家要学习各种知识,他希望文学青年“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新闻是不能讲知识性的。在他们看来,知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生动有趣,应该讲点文采。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走进色彩纷呈的花园,感到格外赏心悦目,那么,为什么新闻写作只能讲究朴素的美? 我们一定有这种感受,一条新闻中多一些现场、情态的描绘,容易使人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因此,新闻写作应该有声有色,讲究  相似文献   

6.
一种追求: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就有我在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吴小莉有一句充满豪情与职业感的话:“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就有吴小莉在。”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一个职业新闻人存在的意义。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哪  相似文献   

7.
刘泽连 《新闻窗》2007,(3):68-68
重读新闻界老前辈吴冷西名作《毛主席谈如何写文章》,其中“文章要形象化”部分,我感受挺深。  相似文献   

8.
刘莹 《出版广角》2016,(17):52-54
本文通过笔者在多年审读书稿过程中积累的8类隐性知识性错误实例,逐一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希望能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取得管中窥豹的效果,产生绵绵瓜瓞的效应。同时,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提醒广大编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增强甄别知识性错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写知识性稿件,常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缺乏新鲜性,抓不到新鲜东西,二是缺乏可读性,通篇都是术语的堆砌,引不起大多数读者的兴趣。近年来,我在知识性稿件的写作上进行了一些摸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不要老“拿人家的事讲给人家听”。“拿人家的事讲给人家听”,是《巴黎圣母院》中“奇迹王朝”的“国王”讽刺穷诗人甘果瓦的一句话,也可以看作是雨果对抄袭别人劳动成果的人的一种批评。知识性稿件的撰写虽不象文学作品那样强调“物我的统一”,但加入个人的见解、个人的分析推理、亲身体会,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增强稿件可读  相似文献   

10.
文章要经得起推敲,要合乎情理,不可满打满算。否则,很难使人相信。《新华日报》2月21日二版刊登的文章《廉洁奉公的“家乡官”》就是这样。文章提到乡党委书记不吃请问题时,“平时,孙锦余每次下村工  相似文献   

11.
纵观少儿报刊这一五彩缤纷的世界,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插图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作为少儿报刊的美术编辑,只有把握住少儿报刊插图的趣味性、知识性、时代性,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报刊的插图得到孩子们的认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凡文都有个过渡问题。范文佳作,更需讲究过渡,使全文转接紧密、顺畅而自然。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它是使文章气脉贯通、承接紧密、结构严谨、文路清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作用,让读者的思维能够由上一个内容顺利地转入下一个内容,中间不感到突然或有什么阻隔,从而达到先人所说:“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文章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连贯,既有内容上的问题,也有形式上的问题。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写作内容总是不断向前推进,表现手法也总会有些变化。层次与段落便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思维阶段和表现手法的反映。如果作者写作思维过程的各阶段之间有必然的紧密的联系,那么,反映在文章中层与层、段与段之间,也一定能够有必然的紧密的衔接。比如,叙事文中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议论文中大小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韶山市广播电台,始终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为”方向,在“小”字上打主意,“大”字上作文章,使我们的广播宣传在竞争中求得了生存,获得了发展,取得了效益。 牢记宗旨,把握大方向 我们韶山广播电台,只有七、八个人,采、编、播一条龙,行政、后勤、机务一肩挑,可谓是全国县级台站中的老满了。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年代,我们的广播宣传,就是靠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两为”方向,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是否有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尾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尾式结尾(没有独立结尾段),一种是有尾式结尾(有独立结尾段)。结尾既要收束全文,又要给读者留下最后的也是深刻的印象,要富有启迪性。写作理论认为,结尾写作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自然。这就是说,独立结尾段,有或没有,都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能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要做到自然,就应顺乎行文气势,顺乎内容运转方向,当止则止,止得恰当。无尾式结尾。其特点是突然煞笔,中断阅读思路,给读者留下奇特而生动的一个“空白”,促使读者去思索领会。这种方式多用于叙述体文种。如消息,是非情节性的叙述体文种,报道新闻事件,传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从1936年到1948年,共印了32版,读者数以万计。韩树英主编、198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通俗哲学》,就连有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都能看懂。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编写一些介绍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看来,理论是可以通俗化的。理论书籍都能写得通俗,报纸上的理论文章更应该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如今,很多报纸都增加了财经新闻报道的力度,特别是财经新闻中的服务性内容,指导性强、契合当前热门消费需求,充分满足了读者的口味。《哈尔滨日报·新生活商刊》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读者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围绕突发新闻跟踪服务财经领域每天都有突发新闻上演,有的关乎国计民生、有的牵扯一个行业或者一家著名企业、有的涉及知名的公众财经人物,都是人们眼中的焦点。遇到这种突发性新闻,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作家还是记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吸引读者,能感动读者。但是,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当我们在完成自己的文章时,是否能被它打动呢?假如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吸引他人? 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新兵,近年来,我陆陆续续在国内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其中有散文、小说,也有消息和通讯。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两篇,一篇是通讯《心灵的震撼》,一篇是人物专访《面对李威》。 对于这两篇文章,我都是在做了大量采访工作之后才下笔的,并且几易其稿,写到高潮之处,禁不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四大资源,即人才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这四大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要引导人们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树立‘有人就好办’的思想”。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事工作部门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这一观念,表现在工作中是只强调事而忽视人,甚至见事不见人,把人的调进调出和职位安排当作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坚持“两为”方向,在“小”字上打主意,“大”字上作文章,使我们的广播宣传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取得了效益。 牢记宗旨,把握大方向 我们这些小台,过去就是上级电台播什么,我们就播什么,老是跟着上面“吃现饭”、唱老调。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宣传中靠“两为”定方向,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不仅使我们这个小台把握了大方向,而且获得了主动权。 昔日的韶山,被人们称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把味道两字挂在嘴上,吃饭要有味道,看戏要有味道,就连人的言谈话语也说是很有味道或没有味道。我想写文章就更需要有味道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味道呢。当然这需要有多方面的功夫,首先必须有深厚娴熟的文字功底,写作功夫。这就要多读书,博学广才,知识丰富。唐代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脑海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在写文章时运用自如,妙笔生花,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情节入理,耐人寻味。写到酸楚痛苦之处,催人泪下,悲伤不已;写到幸福甜美之时,令人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对辛辣讽刺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