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查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但《新》文在引用时,却将“然则何时而乐耶?”错写成“然则何时不忧?”《岳阳楼记》是名篇,曾被收入中学课本,流传之  相似文献   

2.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找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相似文献   

3.
深圳商报资深编辑戴十龄著《字斟句酌——新闻文字节点差错探析》,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蒋宏 《新闻导刊》2006,(5):36-38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按照新闻的基本规律来说.不但要求每个情节、事实都要言之有据.而且要求在事实的联系和事实的总和上要给人们提供客观真实的途径.这样来使人们认识社会和时代的本质。这实际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新闻本身.对于记者来说.一篇具体的稿子要把它写真实:对于编辑来说.要把它处理真实。但这还不够.还要立足时代.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它真不真实。还要看它能不能表现事物本质和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新闻单位为杜绝新闻失实作了很大努力,但失买新闻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可列出许多条。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把握不住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有意混淆事物的因果关系,也是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把先后相继关系当作因果关系,造成新闻失实。平常人们说的“前因后果”,即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比如白天和黑夜,虽然是相继出现的,但并无因果关系。在新闻报道中,把先后相继出现的关系都视  相似文献   

6.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应当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如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新闻法制不健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内因指的是采访者和编辑的非常心理,即造成新闻失实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心理.就因果必然性而言,心理原因应是根本原因.本文拟就失实新闻与情感、个性、性格等心理因素的关系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从大众传播工具开始向受众发布新闻的第一天起,新闻失实的问题便随之产生了。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新闻材料的编采者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未能准确、全面地掌握新闻的背景材料,因而所编采的新闻作品没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本来面目,于无意之中造成新闻失实;二、新闻材料的编采者在编采过程中主观武断先入为主、偏听偏信,结果以片面之辞作为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造成了新闻失实;三、新闻材料的编  相似文献   

8.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9.
消灭报刊上的文字差错是我们多年来喊的口号,但是成效并不大,报刊上的错字、别字和病句仍时有所见。我觉得,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继续强调责任心外,有必要从心理学中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观点来探讨一下文字差错的缘由及其改正的办法。“无意注意”是心理学中注意的一个类别,它是相对“有意注意”而成立的。所谓“有意注意”就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与此相反,“无意注意”则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失实     
山西救人小英雄张喜忠几年间变成小无赖,似乎是反差太大。而有新闻说,当初的“英雄”就是人为制造的一场闹剧。8年前,12岁的三年级学生张喜忠从20厘米宽、40多米深的山缝中救出一名2岁女孩,使他一夜之间名扬全国,成为“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山西省优秀少先队员”“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真实情况是,小女孩失足坠入山缝,其母跪地求人相救,并许诺报酬1000元。家境贫寒的张喜忠之父把儿子拉到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者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坚持真实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的思想上的基本规范。但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失实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三无新闻”——叫我如何相信你 近年来,在某些都市类报纸上,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有情节而无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无新闻”。这些新闻,地点、人物等要素大而化之,刻意模糊,也不交待具体的消息来源,让人无从查证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典型报道与新闻失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说明,典型报道如果处理不当会可能导致新闻失实。除了部分经典的典型报道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外,大部分都没有引起人们持久的关注。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新闻样式在写作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容易使典型人物脱离生活实际。拿这种神化了的典型来教育人们,不仅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而且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影响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根据我国的国情,典型报道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起落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为了使典型报道不流于形式,让典型报道回归真实是一条切实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坚持真实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的思想上的基本规范。但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失实新闻,正如梁衡所说:“假新闻年年有,常常有,有的还过关斩将,被推到评奖桌上,甚至有的还在全国新闻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5.
出版物的文字差错,有校对者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些心理障碍?如何防范? 一、注意心理障碍与防范 产生文字差错,首先来自注意心理障碍。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活动,就必须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活动的对象。校对过程也毫不例外地始终贯串着注意的参与。一般校对一部书稿,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眼下,可以说是无错不成报,就连一些大报也例外.笔者近期读报,发现一些差错出现在自己非常喜爱的版面上,感到惋惜.这里仅举几例:“辛苦无耐之时”(奈);“摧人泪下”(催);“妥贴”“熨贴”(帖);“全当生活的调料”(权);“孤峰突来”(兀);“硬生生的切断”(地);“与那些苦难合解,与命运合解”(和);“一副庞大的群像”(幅);“艺术反应现实”(映),“安静洋和的表情”(祥);“飘流过每一片海域”(漂);“世界的黑暗与荒堂”(唐),“老屋落架,刨糟下桩”(槽);“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里挤”应为“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叫家里人赔着孩子去瞧大夫”(陪);“呲牙大叫一声”(龇). 错字连篇,问题的症结何在?肯定是编审校验等环节出现了问题,守土有责成了耳旁风.  相似文献   

17.
季文龙 《视听纵横》2010,(1):100-101
1984年,央视《新闻联播》首次打出标题字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字幕的开端。美伊战争、奥运会等重大新闻,使滚动字幕新闻首次进人观众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次将屏幕下方滚动的字幕新闻予以即时更新,大大缩短了新闻的传播时间。200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方言电视剧和专题栏目走进观众视线,国家广电总局出台规定,要求电视剧制作机构要为台词配以字幕播出,浙江省规定方言栏目应当加配规范汉字字幕。随后,人物访谈、综艺晚会等文娱节目也纷纷配以字幕播出。在电视屏幕文字广泛运用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文字差错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日报》是我喜爱看的众多报纸中之一,扩为8版后的北京日报,就更吸引我了。尤其是那些新增的大量新闻及新辟的一个个专刊专栏,更引起我强烈的阅读兴趣。每当我读完一条条新闻和一期一期的《青春之旅》、《流杯亭》、《文史》、《杂文》、《京华周末》、《星期刊》、《健康》、《多彩世界》等专刊专栏,我都从中获得不少的教益和知识,使我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实。但在阅读北京日报中,也不时感到文字差错和  相似文献   

19.
医学期刊文字差错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鸣 《编辑学报》1996,8(1):31-34
文字差错历来是衡量出版物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将纠正文字差错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中,将文字差错列为详检必须填报的项目。笔者在对我社1994年期刊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时,发现文字差错问题并没有引起编辑人员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从业者承担着报道事实、引导舆论的重要责任.<中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①也明确规定了媒体从业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然而,随着近年来现代化的进程,反映在新闻传播领域是相当一部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嬗变乃至混乱,由此导致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而引起新闻报道的失实现象在新闻界的滋生蔓延.新闻职业道德亟待规范与完善,使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新闻失实,起到客观报道事实与正确舆论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