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专业发展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的过程.对出版组织而言,编辑专业发展意味着什么?现有的出版组织能否适应编辑专业发展的需要?出版组织应该怎样变革才能应对编辑专业发展?这些问题是编辑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此语境下,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新的能力.本文试从科技编辑的个人素养、学习能力、沉潜能力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整个出版界都处在转型时期,这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编辑职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编辑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心。它需要一支强大的、与之相适应的编辑队伍,要求编辑具有高  相似文献   

4.
郝红霞  严三九 《编辑之友》2022,(6):12-15+93
全媒体在智能传播背景下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与前瞻性特征。在智能技术、社会需求、媒体融合政策等多要素驱动下,传统出版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全媒体出版场景是一种综合性的场景,智能传播技术的引入和使用打通了编辑场景、传播场景、受众生活场景间的边界。出版企业一方面需要从形态层面实现出版产品媒体样式之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深入各种新场景,创造多元新功能与新模式,实现出版产业价值之全,由此从内外两方面面向场景,推动全媒体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方革秀 《出版科学》2018,26(4):36-38
数字时代,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活动内涵呈现新变化,要求编辑具有大出版、大编辑的理念和格局,有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角色意识,强化产品策划创新意识,着力培养和提升专业化的审美选择能力、多出版形态的内容构建能力、多渠道内容推广运营能力及"出版+"业态创新能力.这是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背景下,图书的形态大大延伸,知识的表达方式和传播体系越来越多样,"全媒体"复合出版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纸质出版在新媒体背景下积极拓展阵地,开发面向不同媒介形态的文化产品,建立跨越各种媒体类型的出版格局,发展纸质出版之外的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全媒体"出版的战略转型。出版环境的改变对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  相似文献   

7.
科技编辑的工作,是否需要灵动与悟性?科技编辑是否只需要严谨与科学素养?编辑到底应该是学者还是杂家?似各有高论。本人从事编辑工作十年,作为编辑队伍中不老不新的兵,始终带着思索做期刊,带着热情做期刊,十载春秋方有所感悟:原来灵感始终陪伴左右,才使得工作充满乐趣、写作充满激情。撷取几则心感体会,与同道共悟。1·有心采撷,积累愈坚编辑工作的实践性极强,经验愈丰富,积累愈坚厚,实际操作起来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积累是出版的一大功能,作为出版者本身,没有一定的底蕴,如何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呢?培根说:“时间好像一条大河,把轻飘的、…  相似文献   

8.
数字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出版行业更新,使终端阅读市场呈现出新的需求态势,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出版形态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同时,在数字出版的推动下,各种硬件技术的更新迭代改变了读者阅读习惯,终端阅读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强化对终端阅读市场新需求的分析,从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出发,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为终端阅读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书出版要从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移,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图书编辑规律问题。究竟什么是图书编辑的规律?这些年来图书品种的增长状况是否符合图书编辑的发展规律?当前强调图书出版要优质高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我觉得这是图书出版阶段性战略转移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是指使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的一种出版活动,不仅包含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编辑与出版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还包括将传统的印刷出版内容数字化的行为,所以它属于一种以传统以及现代化的数字资源的立体化为依托的一种出版形式,是出版界一场新的革命。本文从什么是文字编辑的基本职能以及在数字出版环境中编辑工作的主要责任,以及需要被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出发,对数字出版环境下文字编辑的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出版数字化给出版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同时也给编辑这项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数字化大潮的推动下,编辑必须进行转型而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探索新对策,成为数字化时代需要的新型编辑。  相似文献   

12.
图书营销时代的编辑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什么样的体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这话用在当今的编辑出版领域亦十分恰当.我们通常讲的新形势下的编辑性质、职能、定位等,如果从出版社运行机制和管理的角度讲,实则就是新的编辑出版体制下的编辑行为问题.这一点,不管我们过去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出版产业化的大背景对编辑行为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课题呢?作为编辑个体,该有什么新的思考呢?  相似文献   

13.
我国100余家大学出版社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在出版资源、市场开拓、资本积累、品牌营造等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从原来的补充地位逐步转向主体地位,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但目前,国内出版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央社、地方社、大学社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在试图抢占新的制高点,出版领域的国门又即将打开,纵横交叉的矛盾构成了巨大的漩涡。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谋求进一步发展壮大?是摆在大学出版人面前的紧迫课题。一、发挥优势,取长补短 1.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大学社的编辑尽管有着市场意识、经营…  相似文献   

14.
一、图书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图书市场分析中,最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应当着力加以研究的,是需求分析。市场对图书的需求,是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编辑要重视、分析图书市场信息,如市场需求何种图书?需求量多少?需求的档次、规格、价格如何?最终确定哪类图书我们可以出版,怎样出版,使我们的图书出版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这些信息集中地通过现实需求、消费动机、潜在需求三个方面体现出来。⒈现实需求编辑应密切关注图书市场信息,要了解、分析市场上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下的编辑"六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把编辑的基本工作概括为六个步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编排;校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六个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环节之间的界线也呈现淡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出版的兴起,网络编辑是用新的方式在新的载体上工作,其工作流程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去甚远.那么,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流程有些怎样的特点?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使编辑学这样一门实用型学科跟上时代的步伐.故此,本文以"六艺"为线索,讨论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认为出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对编辑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遴选优质内容资源,驾驭新出版流程,适应产品形态变迁,掌握新的营销和传播手段四个方面;同时,出版融合发展要求传统出版机构建立新的编辑人才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出版业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环境正趋向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出版也不例外,很多教材出版社都在尝试对教材资源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出版界对数字出版认识的不断清晰,业内普遍认同的一点是,纸质印刷教材和数字教材仅仅是出版介质的差异,出版内容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仍然是出版的核心工作。但是编辑也必须在新的出版形势下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重新定位和适应自身角色,并在这一角色的探索过程中运用新的编辑方式、方法去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与沟通     
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作者与读者间的桥梁,出版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纽带作用。选题策划阶段与市场沟通,组稿、改稿阶段与作者沟通,书稿出版过程中与社内各部门沟通,成书后与发行人员、媒体及读者沟通,都需要编辑树立沟通意识、强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出版工作,更多注重的是管理;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无疑将更注重出版服务。只有提供很好的出版服务,出版社和编辑才能拥有更多的作者资源,而新的信息技术使出版服务更加需要注重个性化,这样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作者团结在出版社和编辑周围,而只有占有了更多的优质作者资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才会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立策划编辑成长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际出版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高素质、高能力编辑人才的竞争,是出版智慧、出版谋略的竞争。当代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出版人力资源的质量、存量和使用效率密切相关。策划编辑作为我国出版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编辑群体,在出版实践活动中肩负着图书新品种的高品位、高质量的设计、建构和图书效益的增值等重太使命.履行着出版选题策划的宏观上开发、运筹.微观上图书生产的创新、督导等重要职能。策划编辑的出版实践证明,它不仅开拓了新的出版市场,扩大了出版活动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编辑的角色意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舞台上的“配角”而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舞台上的“主角”,对于推动我国出版业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