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穆旦的诗歌中,与尘土、灰尘相联系的意象是很多的。这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渊源的意象在穆旦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凝聚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尘土"等相关意象的分析,展示穆旦诗歌中现世的关怀和永恒的思考达于完美结合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2.
穆旦在汲取中外诗艺以后,占据了现代诗歌的先锋位置。他在诗歌的语码系统、内容旋律、抒情方式上的探索,已远远超过现代其他诗人,甚至在当代仍具有先锋意义。穆旦对现当代诗歌的贡献和鲁迅对现代小说的贡献应定位在同一层面上。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以往的中国新诗,穆旦诗歌在联想的边际上走得更远,穆旦诗的异质性,主要就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上。穆旦诗按意象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面历史现实,以意象的原生状态实行着线性的连缓,直接歌唱时代:一类是以意象的变体为喻体,跳跃式呈现,形成一种内敛而自问的抒情向度,解剖自我。本文讨论的是穆旦诗歌的意象变体手段。文章以诗中频繁出现的“火”为对象,通过分析“火”在诗中的具体变化来说明穆旦诗歌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4.
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最杰出的诗人 ,其诗的力度、深度与强度抵达了空前的水准 ,考察穆旦诗歌中呈现的对“死亡”的思考方式和心态嬗变 ,可以勾画出穆旦在面对“死亡”与“生命”、“战争”、“宗教”等重大命题时的复杂心灵地图 ,捕捉穆旦在诗歌中所开拓的广阔经验领域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穆旦的诗歌言说最初表现为对“回归自然”之梦的追寻,理想化的生命状态是此阶段诗人言说的核心,但是时间的不可逆性证明了“回归自然”的空幻。诗人的战争经历与死亡体验强化了他的虚无之感,于是诗人转而向更具实在性的本己肉体生命寻求存在的支撑。从个体感觉出发的生存要求使诗人对一切暴力形式充满了否定和反抗。  相似文献   

6.
雪莱对穆旦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雪莱的诗歌擅于抒写“智慧”,穆旦后期的诗歌也注重“智慧”的抒写,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在智慧的体现上,雪莱注重对命运与世道进行深刻思考,穆旦则表现为理性与感性交杂中的玄思;在对历史的反思上,雪莱是一种愤怒的呐喊,穆旦则是一种犹疑的深刻;在对自然的感悟上,雪莱表现为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穆旦则表现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雪莱对穆旦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雪莱的诗歌擅于抒写“智慧”,穆旦后期的诗歌也注重“智慧”的抒写,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在智慧的体现上,雪莱注重对命运与世道进行深刻思考,穆旦则表现为理性与感性交杂中的玄思;在对历史的反思上,雪莱是一种愤怒的呐喊,穆旦则是一种犹疑的深刻;在对自然的感悟上,雪莱表现为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穆旦则表现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诗人穆旦创作上体现着“九叶”诗派的理论主张,与象征诗派的创作艺术上有相通之处。在诗思中大量的托物言志、以此喻彼,在诗艺的追求上有意运用通感、“远取譬”、省略法等象征主义技法。但穆旦受外国现代派熏陶较深,植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实,视野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9.
丘特切夫被奉为俄国象征派的祖师,而穆旦是现代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们跨越时空“相遇”在穆旦的晚年。丘特切夫饱受德国文化与文学的滋养,主客对应的诗艺追求使诗意尤显丰厚;穆旦则在史略特的反浪漫主义理论里,找到“客观对应物”的艺术手法,使诗质显得厚重。两位诗人的诗学陶养有着共通之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欧美诗歌曾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大影响。我们可以从闻一多、李金发、戴望舒、艾青等中国现代大诗人的作品中看到西方诗歌的深刻影响。类似现象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相当普遍。 曾经受教于闻一多并深受欧美现代诗派影响的穆旦,其诗作有许多因素与波特莱尔的作品是相通的,其中最明显的相通点就是他们的许多诗作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同时,由于作者、时代、国度的不同,他们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又存在一些歧异的东西。这种差异在穆旦的《控诉》和波特莱尔的《大敌》、《自惩者》中较为明显。 一、感伤的和悲剧的 穆旦的《控诉》和波特莱尔的《大敌》都有对生命悲剧的描述。两位诗人表现在诗中的主观情感特质却很不相同。这种差异在两位诗人对生命悲剧的具体描述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穆旦的《控诉》第一部分第一小节写道:“冬天的寒冷聚集在这里,朋友,/对于孩子一个忧伤的季节,/因为他还笑着春天的笑容——/当叛逆者穿过落叶之中”。波特莱尔《大敌》的第一小节则是这样的:“我的青春只是黑暗的暴风雨,/到处看到斜射过辉煌的阳光;/雷和雨造成如此破坏的惨况,/园中乘下的红果已寥寥可数。” 两节诗都描写了一个与主体对立的东西。前者是用冬天聚集的寒冷来表现的,它对于孩子是一个“忧伤”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94):192-193
穆旦是"九叶"代表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之一。受西方惠尔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诗歌风格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代性。《春》创作于1942年,是穆旦的代表诗歌,因其文质兼美,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该诗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中和与平衡,诗人用极富张力的手法交织情感与理性,用多种意象的碰撞形成诗歌的强烈冲击,进而传达一种炽烈饱满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2.
朱云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4):36-38,41
穆旦是中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他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坚持表现生存困境和立足个体生命对历史进行反思,成功地确立了一种有别于古典诗歌的特性,并为新诗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成为新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以穆旦、郑敏、杜运燮等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学生诗人,用全新的艺术视角观照自己深切关注和亲历的现实生活,以更加新颖独到的表现手段体现了更为深刻的生命存在价值,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书写了独特的“战时风景”。从他们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可以明显地见出深受西方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荒原意识”、诗歌观念和词语及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9,(1):87-95
穆旦1940年代和晚年的作品被过多的关注重视,而1950年代诗歌则少人问津,即使被提及也被简单地认为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次"断裂"。诚然,穆旦1950年代的诗歌明显表现出靠近主流规范和趋时写作的特点,但通过文本细读会发现,这些作品依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混乱痛苦的状态。源于对主体"我"的分裂书写和直达人性的生命体验以及"新诗戏剧化"手法的因袭,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诗人早年的诗歌理想和诗学精神。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穆旦显示出在趋向"规范"与保持个人理想之间的游离矛盾心态,从而看出穆旦在把握时代话语与秉持个人价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已经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 ,诸多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穆旦的“苦难”与“痛苦” ,正是这种聚焦引导我探索穆旦的“痛感体验” ,寻找诗人的痛点 ,关注他对痛苦的表达与超越 ,思考其痛感体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意识形态话语的压抑下,新中国的穆旦领旦领悟到了生命个体的虚弱与渺小,因此诗人重审自己的生存位置,确认了自我的“小人物”身份,在自动疏离主流话语之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自由表达生命个体对于时代与自我的独特感受,从而在诗歌本中建构起一个独立自足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8.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嘻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穆旦现象”是指穆旦其人其诗中的不寻常现象。本文认为频繁出现“上席”一词,也是穆旦诗歌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穆旦的不寻常之一。认为“上帝”在穆旦诗歌中代表了一种超越精神,它对穆旦诗歌的意义在于:首先,“上帝”是穆旦的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其次,“上帝”是穆旦的一根支撑精神的手杖;第三,“上帝”是穆旦的一件深化诗歌内容的洋服。穆旦诗歌中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诗人穆旦的诗歌中,移就修辞格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穆旦积极调动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移就类型,使诗句达到了抽象与具象的契合,实现了各种感觉的转移,表现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助于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穆旦诗歌中移就的丰富表现,展示了移就在诗歌语言中巨大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