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有一些人主张在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上要“识繁写简”(繁,即繁体字;简,指简化字),以适应“和平统一祖国”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的“需要”。有人进而提出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附上繁简字对照表,并说“识繁写简”的主张提出后“颇得国内一般知识分子所赞同”。事实果真如此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北京、武汉的数十家单位、学校,结合调研下发了问卷。在武汉,我们还专门召开了教育系统座谈会,座谈中也就“识繁写简”主张的可行性直接听取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识繁写简”实属不可取、不可行之议。中小学学生没必要另学繁体字,更无必要在教材中附上繁简字对照表。出席座谈会的武汉铁路分局教委的一位教研员反映: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现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部分,近来已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汉语热背景下,争论汉字繁简问题需从保护母语出发。繁体字和简化字都是汉字发展的必经阶段,废繁是否定历史,废简是历史的倒退。推广使用简化字有其心理可行性,是顺应历史和现实的需要。而繁体字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汉字构建自我繁殖机制的需要。汉字省简的本质是以简驭繁。幼儿识繁有利于振兴国学,宜从书法学习和字义理解等方面入手培养。总之,繁简共赢、两岸共赢才是汉语和中华文化发展的理想局面。  相似文献   

3.
“陕”的繁体字作“陕”,“宽”的繁体字作“宽”……这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对应不工整。为了提高文字运用的规范化水平 ,该文将《简化字总表》的类推简化字中几组繁简字对应不工整的字摘出略加评述 ,以加深对繁简字对应的准确认识 ,帮助人们准确掌握汉字的繁简对应 ,既写规范的简化字 ,也正确辨认相应的繁体字  相似文献   

4.
一简多繁字,指一个简化字简化几个繁体字;不包括上面讲过的有的代替字代替几个繁体字[如“干(乾斡)”]和代替字也同时简化[如“须(须鬃)”]的情况。下面按照《总表》出现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5.
自195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至今,简化字的推广使用,在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绩,但这并不能证明繁体字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繁体字在某些特定场合,特定的时间和历史阶段,仍须发挥其特定的功用。一、汉字表意性的内在动因决定与西方文字进行比较,汉字与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汉字的表意性,本质是字“形”而非字“音”,因此具有较强的示“义”功能,即可以“望形生义”。字“形”是视觉符号,可以“传授异地”,突破时空局限。简化字必须顾及文字的继承性,认知常用繁…  相似文献   

6.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文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等语文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可是,该册教科书(江苏徐州新华印刷厂印装)附录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把繁体字“陕”不可思议地印成了“”,生造出一个本不存在的“”字。繁体字“陕”的声旁是“”(shǎn),汉语字典都一致确认这一形体,原版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也确认这一形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差错呢?1郾粗…  相似文献   

7.
流沙河著《正体字回家》,认为繁体字比简化字讲道理,主张恢复繁体字。流沙河的论述有不少知识性的差错。三千多年来,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恢复繁体字的路走不通。  相似文献   

8.
《报任安书》一课的注释存在用字欠规范现象,有必要一一指出,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一、繁体字92页13条中“石朱笔”的“石朱”应改为“朱”。“石朱”(朱砂,可用做红色的颜料),早在1964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就已简化成“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在第一册课本附录《简化字总表》中单字“石朱”已简化,在复音词规范词形中自然也就不再有“石朱笔”,而应以“朱笔”代之。或许…  相似文献   

9.
迭≠叠     
史国东 《学语文》2002,(2):25-25
在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迭”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对此作了调整,不再将“叠”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迭”和“叠”都是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0.
简化字是现代专家、学的心血凝结而成.且在生活中发挥了作用.所以说两并皆佳妙,难以取舍。那就必须做到简化时提出的“识繁写简”,二兼顾.不能只写简不识繁。[编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由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简繁汉字的又一次争论,这次争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汉字简繁的第二次比较激烈的讨论。分析这次简繁之争的背景,梳理近年来“挺简”、“挺繁”主要观点,可以明确:目前,在中国大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文字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简化字为国家规范汉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人提出简化字弊大于利,有损"六书"体制,违背文字发展规律,应该废弃,并全面恢复使用繁体字的观点.其实简化字有利无弊,符合汉字发展规律,应该坚持推行使用.目前多数人不识繁体字,是各级学校识字教学单轨制所致.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1986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中的表一350个简化字、表二132个简化字,将482个简化字与其相对应的503个繁体字,按照简化的方法进行归纳、统计,以期说明楷书繁体简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汉字学的角度讨论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普及汉字知识对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其历史悠久,变化复杂,汉字知识的普及有利于认识繁体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书法篆刻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优缺点.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繁简字的利弊优劣,着眼于汉字使用的现状,不应偏执一方,而要寻求沟通,使繁简体各臻其美,各尽其用.  相似文献   

16.
“俗形义学“是近年提出的学说,它的提出,意味着学术界开始以包容的态度认真对待这种原来被视为异端的文字学现象。“俗形义学“有着与传统形义学不同的作用。传统形义学是专业工作者学习、研究汉字和考释古文字的工具,而俗形义学则在普及汉字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8.
简化汉字具有权威性、合法性、群众性,已成为全球使用汉字的人的通用汉字。简化字不能废除,必须坚持使用简化汉字。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一种书面语交际符号,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对汉字文化的解读,不仅能辅助对外汉字教学,同时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古诗与汉字都是中华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璀璨珍珠,古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古诗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应加强与汉字文化的融合。要通过字理析字渗透汉字文化,要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典故领会汉字文化,通过民俗元素学习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