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2.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写案例反思、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开创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让学生处于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要做到:1.赏识学生、多鼓励学生。“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托尔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教师要用经常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要经常说:“回答得真好。”“你真棒。”…  相似文献   

4.
所谓“课堂激情”,就是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调动得高高的,学习信心鼓动得足足的。这些集激励、促学、愉悦于一体的教育手段,能催生出学生学习成功的迫切愿望。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运用一切巧妙的鼓动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取得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讲得喋喋不休,而学生们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弄得学生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却不好。因此教法必须改进。教师要考虑:①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管理心理学认为:正确、合理的“目标方向”是激发人们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考”是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所共同瞩目的问题,是人们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坏、一个教师教得好坏、一个学校办得好坏的尺度。这种自觉不自觉形成的社会心理状态在左右胁迫着学校教育。“考中深造”就必然成为学生的“目标方向”,成为教师、家长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法宝”。然而,农村中学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个“目标方向”并不属于所有学生,这个“法宝”对比例不小的一部分学生并不灵验。我曾对县二中八四级高中生作过测验,其测验结果让人深思。全级79名同学,对高考有信心的4人;抱着试一试心理的11人:想高考但深信自己考不上的48  相似文献   

7.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受器。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却是“雾里看花”。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渗透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读”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把握重点,写出提纲,掌握基础知识,读懂重点段落;“议”教师要把握主题,明确议题,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唐仲霞 《考试周刊》2011,(85):140-141
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学生内心想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主动爱上学习,这是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结构化知识,关注经验”和“适应性教学,激发内驱”两方面进行教育“导航”,从“矫正粗心,培养习惯”进行教育“续航”,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长期以来不仅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学校对教师“统”得也不松。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多”,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也就太少。于是,所谓”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引起关注《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2期发表的题为《试论未成熟主体选择》的署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动力,烟台三中进行了“阳光教育”学校改革探索。打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关注前20%的学生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关注部分教师到关注全体教师;实施科技创新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教师们自主进行教育实验;通过“阳光教育”教师发展论坛、班主任“主题活动”论坛、“青年教师联合会”等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带动学生们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上让学生“分享教育故事”“参与教育实践”,能增强学生对教育的感悟与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强 《中学教育》2006,(7):50-52
教育教学过程复杂微妙,必然不可避免要遭遇一些偶发事件——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处理得好,可将“事故”化为“故事”、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资源。但教师如果不能灵活机智处理,偶发“事件”形成“事故”,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感情,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挫折和失败。此时最需要也最能激发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中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英语教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想方没法让教学过程变得彤象、生动、活泼、直观,使课堂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牢牢地吸引每个学生,使得他们流连忘返,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新课程改革引导教师教学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模式向注重学生学习情绪和意志激发的转变,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利用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亲切”、“激发”、“诱导”等“非教学因素”,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兴趣”、“注意”等“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电大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开放教育英语专业课程导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意义深远。其“导学”也应该冲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疏导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显然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必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之情,并使其体验文章之情呢?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一、以声传情朱自清在论语文教育时曾说过“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大文学家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