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据报载,《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最近完成起草。初稿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以专条作出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普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深圳市有关部门起草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一个条文引起了学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该条文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在此我就媒体的怀疑权也来谈谈粗浅的看法,并求教于各位同仁专家。一、怀疑权的内涵及意义《条例》没有规定怀疑权的涵义,依据笔者的理解,怀疑权是媒体享有的对公职人员或者社会知名人士的行为(《条例》特指公职人员涉嫌犯罪的行为)进…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享有无过错合理怀疑权。”这是《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以法规的形式作出的规定。该条例规定,新闻记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履行职务的人员都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翔 《新闻界》2001,(5):34-35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采访遇阻事件大量出现,记者因采访遭致暴力殴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以至于到新浪网站搜索,查问“记者被打”关键词,竟有237个网页符合条件。12000年,中国足协与多家媒体发生纠纷,是新闻采访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的尖锐凸现。虽然各种新闻理论已经确认采访权的存在,但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立法明确界定采访权和保护采访权,采访权在实践中常处于尴尬境地。关于采访权的问题已经成了舆论监督的一个关键。基于此,笔者拟从采访权的界定,采访权与知情权的关系,以及采访权的限制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和记者的采访权.从形式上分为显性采访权和隐性采访权。由于隐性采访权的实现常常采取隐瞒身份、意图引诱、偷拍偷听的方式方法进行采访。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往往引起侵权和法律纠纷,为了保护新闻媒体及其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双方的权利,从理论上理清隐性采访的权利限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一年多来,《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关于“新闻记者享有无过错合理怀疑权”的规定,赢得了舆论的普遍喝彩,认为这“将是我国新闻媒体行使监督权在法律上的一次较大突破”。笔者对这一规定予以极大关注的同时却发现,目前新闻媒体对“无过错合理怀疑权”的探究中,存在若干重大误解。这些误解势必影响正常健康的舆论监督,有必要提出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9,(11):47-48
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隐性采访这一行之有效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成为不少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和利器,也得到受众的欢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眼下,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某些采访对象的无理阻挠,有时甚至发生采访设备被损坏、记者被殴打的恶性事件。这些采访对象往往出于对舆论监督的畏惧、仇视和抵制,不惜直截了当地对记者的采访活动粗暴干预,这便有了电视批评报道中常见的挡镜头、推话筒画面。由于这些人的严重干扰,给记者的正当采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么采访活动被迫中断,要么采访效果大打折扣、使得预期的采访目的难以实现,给舆论监督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11.
获悉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却被采访对象以种种借口婉拒或干脆谢绝采访,这是新闻记者经常碰到的一桩头疼事。记者遇到采访被婉拒时,应采取何种办法?笔者认为,既然是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应设法攻“心”来突破采访工作上的困难,以取得采访的成功。当然,不仅要自我  相似文献   

12.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12,(13):12-14
记者①的权利,在我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甚至官方也没有统一说法.例如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把这些权利定为新闻机构法人权利;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 ~ 2010)》则把这些权利肯定为记者的权利:"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只涉及记者的采访权利,其他权利则暂付阙如.这些差别,反映了我国新闻体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最近,全国新闻界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山东省宣传文化系统也正在开展三问于民意见建议公开征集活动。借此机会,我们约请了几位和新闻界联系密切的圈外人,来谈一谈他们眼中的记者,聊一聊他们对记者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7月至今,我一直在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从事奥运图书的编辑工作.近年来,常有媒体记者和书业同人征求我对奥运图书相关问题的看法.我在与大家的多次交流中形成本文观点.感谢<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将其发表,给了我获得业界朋友指教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刊》2005,(5):5-5
古人做学问,要经过三个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搞新闻宣传的人,也要经过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的发展进程,农民的问题则是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更是新闻媒体一直追寻和关注的重要命题。多年来,党的惠民政策连连出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民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和改变,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日益改善和丰富,在他们中间,不单单只是农民,更有工人、商人、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等等。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如何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成为新闻工作者一项重要的课题.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确保舆论监督真正帮忙而不添乱,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掌握和运用好"快一拍"、"防一手"、"让一步"这三个技巧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今日话题》的三个取向朱江1995年10月1日,伴随着共和国成立46周年的纪念活动,北京电视台推出了自己的新闻评论性栏目——《今日话题》,转瞬间已经播出了100多期。当初,台领导要求这个栏目“强行起飞、空中加油”。所谓“强行起飞”,是形容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