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使专利从业人员获得"一站式"的专利信息服务。文章阐述了专利信息服务的涵义和特点,结合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开发专利信息特色数据库,建设专利信息资源;优化专利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产品;培养专利信息服务人才,构建专利信息服务队伍;运用移动服务手段,延伸专利信息服务范围等四个方面研究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证人民群众在知情前提下实现民主权利的需要,也是防止腐败的治本之策。文章从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出发,在总结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分析了目前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了完善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建议和对策:努力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群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参与度;努力拓宽滁州市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要加快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证人民群众在知情前提下实现民主权利的需要,也是防止腐败的治本之策。文章从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出发,在总结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分析了目前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了完善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建议和对策:努力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群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参与度;努力拓宽滁州市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要加快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机理与革新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全能型政府治理范式的生成以及向体制转轨中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时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构建“政府主导—官民协同”的多中心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范式,是我国可预见未来政府治理范式革新的目标取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着力于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结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三者的良性互动以及建设“管理—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全新经济形态,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在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改变传统治理模式,扩展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使之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治理理念实现公共福利。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包括:政府要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公开机制;确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24-129
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政府掌握了大量信息数据资源,政府公开信息,与其他治理参与方共享信息资源,对政府履行治理责任及提升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基于治理体系的需要和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现实,政府要重新界定在公开信息方面的责任边界,不仅要公开自己的信息,还有责任公开其掌握的法人、公民等非政府主体的相关信息,使之成为可辨识的治理参与者。这意味着政府信息公开应由"管理导向"转变为"治理导向",以回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状态,透明政府必须做到政府部门职责、办事程序和政府决策的公开与透明.这可以从委托代理人理论和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中寻找有力的支撑.我国透明政府的构建在地方各级政府的不断探索中步步前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为透明政府的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条例>在具体的执行中还要从理念内化、防止<条例>"例外"扩大和认知度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8.
省级政府教育投入行为及治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对省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省级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内涵,并基于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政府治理对省级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技术理性而言,在突出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背景下,主体理性在现代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主体理性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察发现,信息与单元是现代公共危机治理的关键变量。其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透明度直接关系公众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的行为选择,治理单元的设置则影响政府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成效。一般而言,信息愈对称且单元愈适度,则公共危机治理愈有成效;反之,信息不对称且单元未确定或单元设置不合理,则公共危机治理易陷入低效或无效的状态。基于此,研究建议,在现代公共危机事件处置过程中,可以从公众与政府的主体理性出发,注重信息的对称性与单元的有效性,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过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单边治理模式已造成诸多弊端,需要推行新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基础是市民社会发展,考察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背景是必须的。在深入探讨市民社会组织参与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三方面的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创造条件。具体路径是:加强政府主导,积极营造大学组织自主治理的外部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联动,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部门性质的教育中介组织;加强大学自治,推进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危机的到来破坏了组织系统的稳定与常态,迫使其重新进行抉择。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具有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保持社会正常运转,影响政府决策等作用。提高媒体的作用,是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各种矛盾和危机的频繁期。近些年来的一次次公共危机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而公共危机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渠道复杂,政府信息传播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关注,因此,提高政府的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能力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对公共危机中我国现有的政府信息传播能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信息传播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结症所在,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而危机的突发性与破坏性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不可估量的政治后果,所以建立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就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主要就危机及政府危机管理的含义,为何要进行政府危机管理,以及如何从国外政府危机管理中借鉴经验进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建设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主张借鉴先进的危机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中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便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节约管理成本,改善政府形象,进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李昕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1):52-55,59
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前提条件之一。媒体在危机沟通中作为社会"第四权力"的作用是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政府和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中要保证危机沟通五大要素,即信息源、信息、传输渠道、受众以及反馈,并进一步完善政府与媒体危机沟通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台湾“八·八水灾”问题百出的救援过程,折射出台湾当局在公共管理和危机管理过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官方和媒体公布的数据和资料,从危机管理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对这次水灾进行内外的原因分析,揭示台湾在处理此次救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借鉴美国的紧急事件处理经验,强调完善台湾紧急事件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各种危机事故频发。基层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在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部政府应急管理的基础。对待突发性事件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原则,及时采取科学的预警措施,并采取有效方法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量克服危机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基层政权的公信力,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打牢坚实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媒是政府和公众的纽带,承担着信息中介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功能。在危机爆发时,传媒对于政府危机公关有着传递、引导、协调、稳定的正面功能;政府在危机公关中运用传媒时也要防止过于偏向政府和过于偏向舆论两种倾向。此外,政府运用传媒应讲究工作方法和原则,多和传媒沟通交流,主动为传媒提供相关信息,让传媒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报道,将事实传递给公众,引导舆论,稳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意识差,战略及政策规划、组织保障、信息沟通技能缺乏,财政资源支持不足,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法治和法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的多发期,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凸显其独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还面临着多重困境: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不足、参与渠道缺失和及时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社会公信力低等。为此,必须通过优化非政府组织的外部参与和治理环境、完善自身制度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志愿互动氛围及民主监督环境等途径,以实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有效参与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