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2.
就<韵学集成>的音系基础,前修时贤提出不同的见解.我们在考察了韵书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上,得出了<韵学集成>的音系是一种混合型音系的结论,具体来说,包括"雅""正"及方言成分,其中"雅""正"成分是音系中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石歆苑 《文教资料》2008,(36):37-39
自隋陆法言<切韵>出,后<广韵><集韵>的编纂皆以<切韵>音系为基础,中古音系日益大明.众朴学大家皆以<切韵>音系非一时一地之音,且吴语占有一定比重.今谈及<广韵>哈韵中的"赅""晐"二字,根据已有的语音演变的研究成果,就其语音及意义考证其为苏州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福安话被认为是没有变韵的闽东话。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重新分析福安话的音系,认为福安话也有变韵。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发生变韵的各个音类,总结福安话变韵的特点,并重新拟定福安话的韵母表。此外,本文还根据《安腔八音》,讨论了一些由变韵引起的内部音变。  相似文献   

5.
语义韵研究是语料库语言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与应用为词语搭配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上的依据。语义韵现已被众多学者用于诸多方面研究,特别是为词典编纂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在基督教的传播中,"word"是个其重要的词汇,本文旨在对圣经《新约》中"word"的语义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word"在《新约》中的意义,也更深刻的理解基督教和其经典《新约》所要传达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6.
兮今音“奚”(xi,平声),是延续《广韵》“胡鸡”切之读音,王力先生将其归人上古声纽的“匣”母,上古韵部的“支”部。《说文》:“兮,语所稽也。”左安民说:“‘稽’本为‘停留’的意思,这里是指声音延续义。”据《汉语大字典》,“兮”是“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但《说文》未给出“兮”字读音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兮今音“奚”(xi,平声),是延续《广韵》“胡鸡”切之读音,王力先生将其归入上古声纽的“匣”母,上古韵部的“支”部。《说文》:“兮,语所稽也。”左安民说:“‘稽’本为‘停留’的意思,这里是指声音延续义。”据《汉语大字典》,“兮”是“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但《说文》未给出“兮”字读音的线索。“兮”作为语气词用来表示“停顿或舒缓,往往带有抒发感情的作用”,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如《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但广泛而频繁地使用“兮”,则是在楚辞中。根据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8.
论证《切韵》音系的性质,汉语方言材料可以作为旁证,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完全从现代方言出发,并不能必然得出《切韵》音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结论。如果没有更为直接的证据,目前仍不宜轻易否认《切韵》音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刘莉 《考试周刊》2013,(47):27-29
《中原音韵》的基础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并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原音韵》之"中原"不是指元朝大都,而是元代初期以开封话为代表的河南话音系,这个论断可以从历史沿革、早期元曲的创作、音系对比等角度寻找论据。  相似文献   

10.
中古以来,牙喉音及其开合口发生了很多变化,《四声等子》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是前期韵图《韵镜》、《七音略》等的进一步发展,从它们所反映出的音系性质来看,它们在韵图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切韵》音系的特点,说明已突破了《切韵》音系的范围,真正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反映了语音的历史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变化,找出其中对应的规律,并分析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天门方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i”混入“in、n”。据文献记载,这一语音现象在明代江淮方言中已普遍存在。明清时期竟陵方音中存在深、臻摄与曾、梗摄的混同现象,即部分“i”与“in、n”混同。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三辙基础上制定新诗韵,可以将十三辙中的“梭坡”和“乜斜”二辙合并(形成新的“梭乜”辙),并将“er儿”系字从“一七”辙中分离出来,并入新的“梭乜”辙内。  相似文献   

13.
《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基本上反映了17世纪初期北京方音的面貌。但是因为它存在人为设置音类、存古、迁就方言或者韵书与韵图安排不统一等问题,使得它的音系带有人为审定的成分,从而影响其纯洁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贵州都匀话音系,分析其声、韵、调的特点,描写都匀城区新派语音特点,列出同音字表,从而对都匀话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博白县沙河镇客家话同音字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博白沙河镇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分析其声韵调主要特点,并附同音字表。  相似文献   

16.
“疋旦家话”(也称船上话)是“疋旦家”这一特殊族群所说的方言。从历史和语音特点看,疋旦家话和粤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也颇具特色。通过描写该方言的音韵系统和变化规律,可以揭示其语音特点。内容包括:1.概说;2.疋旦家话的声韵调;3.疋旦家话语音特点;4.疋旦家话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7.
宜昌方言中的助词“哒”主要有4种语音形式,分别为本来的语音形式[ta],句尾音变形式[da],句中音变形式[a],以及在某些辅音之前带唯闭音的[a]。“哒”的语法功能可以通过“哒”不同的语音形式得到区分,“哒”的几种音变形式也可以反映辅音从弱化到脱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广""侷狭"门是等韵门法中较为重要、也较为复杂的一种。它主要反映了韵书中的"重纽"问题。然而各个韵书对于这一门之收字有不同的记载,这固然是有不同时代语音发展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后世韵书或韵图审音不精的因素存在,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在唇、牙、喉音的很多韵之三四等本来并无实质的区别,其在韵图中的三四等分列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就导致了后世的等韵门法书在对这一门的归字中出现种种混乱,但只要明白了其实在意义,便会发现这只是由于不同韵图在处理"重纽"字时的不同方式所导致,并无多大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方言近指指示词"只"应源自章母之韵平声的"之"。"只"的基础语音形式为[tsi],在闽南各方言区音同或音近于"之";由语音演变规律来看,"只""之"声韵相符;由历时的语法功能来看,"只"有传承自"之"的痕迹;"只""之"声调有异由禁忌词避讳造成。  相似文献   

20.
五经富客话《新约全书》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粤东潮州地区客家方言的韵母系统及其特点。主要通过韵类符号及其切分、韵母系统构拟、韵母特点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