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特 《大观周刊》2012,(22):35-36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婚约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在回族聚居区.回民亦采用婚约的方式对与婚姻相关的问题进行约定。在司法实践中.因婚约而产生的财产纠纷和损害赔偿诉讼大量存在。立法的阙如与司法实践相脱节引起了笔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探讨回族婚约引发的财产纠纷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民间素有注重订婚的传统习俗.西同时期的婚姻"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都属订婚的程序,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婚约以聘礼、婚书为主要形式的民间习俗.到了近代,律法中婚约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订立婚约的主体为双方家长;其次,婚约是结婚的法定程序;再次,婚约在内容上要符合法律对结婚的强制性要求;最后,婚约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以婚书、聘礼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何园展出了一套60多年前的婚约证书,这是当年的何园园主何芷舠的后人何祚雍老先生捐献出来的有关他的姐姐何祚惠的订婚证书和结婚证书.何祚雍老先生的这一善举.使得尘封了60余载的珍贵的民间婚约证书得以重现风采,让世人一饱眼福,也为我们研究现代民间婚俗的演变提供了可贵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展厅里,展出过一份孙中山与宋庆龄的日文结婚誓约书,译文如下: 此次孙中山与宋庆龄之间缔结婚约,并订立以下誓约: 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将来永远保持夫妻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之间幸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结婚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差异颇大。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了解,本文针对海峡两岸结婚制度中涉及的有关婚约与结婚条件的不同规定作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靖 《青年记者》2006,(8):33-34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指出:家庭的日渐脆弱是传统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迈进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传统社会中,婚姻关系是个人终生的社会关系,违背婚约,会遭到团体中每个人的排斥.在现代社会,人们违背婚约,尽管也要承担负面后果,但不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从而单亲家庭在当代社会秩序中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内地2003年离婚133.1万对,比2002年增加15.4万础2004年离婚161.3万对,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对夫妻离婚。离婚水平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国家。离异家庭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单亲家庭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2002年,我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家庭孩子,预计今后每年还将以50—60万的数量递增。离婚所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在中学生中达到8%。  相似文献   

8.
志安 《湖北档案》2000,(6):37-38
翻开1927年11月26日的上海《民国日报》,上面赫然刊载了一则《家事启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惟恐传闻失实,易资淆惑,耑此奉复."  相似文献   

9.
正顾颉刚与张静秋缔结婚约之前,住重庆北碚,即已听闻张雁秋的大名。他的日记里第一次出现张雁秋,是在1943年10月13日晚上。当时,顾颉刚应徐州沛县籍黄次书、黄奋生兄弟宴请,席间萧一山、黄奋生为静秋作伐。萧一山谓静秋系闺阁派,少年时极漂亮,虽然追求的人很多,但都无所许,且守身严谨无男友,"其兄雁秋,与予极稔,包管一说即成"。萧一山如此一说,在座的朋友纷纷推波助澜,举杯敬  相似文献   

10.
刘宏 《新闻世界》2007,(4):33-33
昔日情人成了政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第一任妻子叫南希·科尔梅纳斯,与他是同乡,也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1974年,查韦斯进入军校与科尔梅纳斯结婚,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查韦斯与这位结发妻子之间没有太深的感情。1992年,查韦斯与同伴发动军事政变以后,为了不连累家人,他与科尔梅纳斯解除了婚约。  相似文献   

11.
6月4日人民日报一版《凡人新事》专栏,发了一篇饶有趣味的小通讯《姊妹易嫁》。讲的是姐姐应苏凤,曾爱上一个“敦厚诚实的小伙子”陈乾南。后来她“世面见得多了,觉得小陈呆头呆脑的,十分后悔,又闹又吵,最后与陈乾南解除了婚约”;妹妹应金凤“曾几次劝姐姐改主意”无效,自己便嫁给了陈乾南。读后,我疑虑顿生:这篇褒其妹而贬其姐的通讯,该写吗?该发吗? 不错,“姊妹易嫁”,自古以来就是富有吸引力的话题。可是,我们的报纸,不光要考虑“有趣”,还得要考虑“有益”,要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报,看到几组条新闻标题.其中一组标题可以概括为"不知所云",即检察日报2011年9月15日5版头条通讯的标题:她含情脉脉地望着他:"我想给你生孩子,没有那一纸婚约没关系."他一把推开她:"你昏啦!党纪政纪不能约束你,却能够制约我."一次偶然相遇,一份不敢公开的孽情,一段与权力金钱相纠缠的人生历程(引题)只因为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主题)看了这样的标题,我的第一感觉,这是关于一段恋情的通讯,其实主题是揭露一个贪官和他情人的犯罪事实.这样严肃的话题,为什么标题给人色情小说的感觉?这组新闻标题的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采用的是现在网络"标题党"的设计风格,仅仅为了在词句上吸引人,以致让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文章到底报道什么,违背了新闻标题的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3.
看板     
影片被评论界称为"三年来最佳法国电 影"。今年法国恺撒奖更获12项提名。 法国女孩玛蒂尔德在童年三岁时从梯子 上摔落,成了跛子。她与儿时同伴马纳什从小 青梅竹马。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蔓延,马纳 什应征入伍,参军之前,马纳什和玛蒂尔德定 下了婚约。 在炮火纷飞的法国索姆前线,马纳什和 其他四名惧怕战争的青年集体开枪打伤自己 的双手,以此逃脱上战场的噩梦。他们的行径 被发现后,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被发配到 德法两军之间的蛮荒之地接受惩罚,当地  相似文献   

14.
九月十五日晚饭后,当我习惯地拿起当天的军报时,妻在旁边甜甜地说:“今天是咱俩结婚两周年纪念日,我们这份姻缘是军报给的,我们得好好谢谢这位‘大恩人’呀!”话得从两年前说起。两年前,我陷入热恋中。因她比我大两岁,双方父母都反对我俩的婚事。理由是:“古往今来只有男大女小,宁可男大十不可女大一。他们执意要解除我们的婚约,若不答应就和我们断绝关系。亲友说情不管用,同事讲理板着脸。母亲还来队找到我眼含热泪地说:*常儿,你是娘的长子,选错对象就乱了家规违了俗,十里八村的人家都笑话娘哪!*……我俩和双方父母僵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葛兰言最早的一篇汉学研究,刊于《通报》(M. Granet,"Coutumes Matrimoniales de la Chine antique",Toung-pao,vol. XIII (1912),pp. 517-558),实可视作葛兰言代表作《中国古代节庆与歌谣》的雏形。文章分为六个部分:一、展现经学家对婚嫁时间的不同意见;二、援引现代民族志资料对比古人的节庆与婚俗;三、从《诗经》中举例论证春季不是古人举行婚礼的时节,只是缔结婚约之时;四、分析经学家推论谬误的若干原因;五、总结后代经学家的谬读原因;六、附论:阐述上古民间风俗如何演变成为贵族习俗。尽管作为《诗经》研究的初探,本文已经体现出葛兰言以整个远东文明为总体场景而确定《诗经》所述社会事实之一般意义的研究特征,他的文献学、社会学方法论、文明史学视野以及历史结构论的开启之功等在本文中也均有显示。但这并不是说,本文只有《节庆与歌谣》之前身的价值,如文章在从庶民婚俗向贵族婚礼的转变过程中考察中国封建社会之具体而微的形成过程,对于庶民"夏日禁忌"与贵族婚后三月隔离期的结构性赓续与革新之分析,堪称神来之笔,在《节庆与歌谣》中反而没有展开论述,故本文实有其不可泯灭的独到贡献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既然是战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两军对垒,如高手对弈,立见高下。现在笔者不妨来一局“纸上谈兵”,演绎一下如何使兵法在新闻策划中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7.
追求意境     
奔牛 《军事记者》2010,(8):I0002-I0002
一幅军事摄影佳作,除了取景、构图、用光、色彩讲究之外,还要追求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体现一种思想,反映一种主题,渲染一种气氛,使人思索,让人回味,给人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18.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沉思是一种美丽,一种情愫,一颗灵感的种子。在沉思中,孕育着智慧的火花。手中的《沉思录》,正是这些灵感火花的记录。它是人生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生命的自醒,它使人保持着一种温馨的清静和开阔的从容。  相似文献   

20.
时尚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在实际意义上表现为一种大众审美主义。对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解读,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把认识现代性的钥匙。时尚作为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现象,呈现现在之感,为现代个体提供一种审美、救赎之途,尽管那也许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