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近代汉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近代汉语"比"字句式的否定形式共有四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中的句式如"X比Y不同"、"比X不如"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从语义上看,比较后项之后的信息肯定与否,比较项的省略与否,上下文语境等对明确语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温梦 《语文知识》2011,(2):92-93
"比"字句及其变式是汉语中表示比较义的一系列重要句式,由于其具有汉语的表达特点并牵涉到诸多相关语法问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X比YW"进行分析,认为可将"比……W"视为一个整体,而正是由于这个整体的存在,决定了"比"字句中形容词的使用特性,并以期从这个角度把握外国人学习"比"字句的症结。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比了泰国学生中介语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中差比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泰国学生差比句习得的特点和偏误类型。研究发现,泰国学生中介语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中各句式的使用频次不完全一致,使用频次与正确使用频率也不完全一致;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偏误率较高,偏误类型复杂多样,其主要原因在于汉泰语"比/■"字句在形式和功能意义上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和对应"空缺"。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的教学策略,确定了有"泰国特色"的差比句教学难度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西游记》中"比"字句"X比YW"的语义、语用功能和句法特点进行分析,并联系汉语史情况考察其渊源流变情况,指出明代"比"字句其异比功能盛极一时,进一步发展出了比拟功能,并孕育了新的形式和意义,语义语用功能的扩展是"比"字句在明清时期上升为强势比较句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教师从前有个雅称——坐拥皋比。“皋比”是虎皮,旧时有两种人可以坐上铺虎皮的坐席,一是威风凛凛的将帅,二是师道尊严的讲堂儒师,后一般就用“坐拥皋比”来指代教书先生。这一文一武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为何都享有“皋比”这样的待遇。仔细想来,两者之间还是有相似处的,那就是威严的话语。军中无戏言,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将帅命令,唯有执行,不许讨价还价;旧时的学堂,传授的是圣人之道,自然是不允许年轻人质疑的,唯有听从教化。  相似文献   

6.
1912-1949年汉语新词语研究价值较大,研究难度比古代汉语大,研究不受重视。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方法,考释了1912-1949年汉语中"大革命""哈莫尼加""黑漆板凳""合作社""拿摩温""普通话""师团"等新词语。  相似文献   

7.
魏子桉 《现代语文》2013,(10):68-69
由于现行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知识,致使很多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相反,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却比汉语语法知识丰富多了。文言虚词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之"作为最活跃的虚词,细分起来有八个用法,"作代词用"是最常见的用法,也比较好理解。理解难度较大并且容易混淆的当属"充当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和"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三项。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主要用于殷商、西周汉语中,可以指代任何说话人。殷商汉语中的"朕"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没有谦敬等语用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义的语用功能。语境在"朕"语用涵义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周汉语中的"朕+称谓+名字"模式对战国汉语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受多年来外校"英语+汉语=对外汉语"的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英语课程的设置在我院对外汉语专业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过于注重"对外"而没有突出作为本体的"汉语"。这种看似同等重视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做法,实际上是同时轻视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或"根本"是"汉语专业","对外"是修饰语,即应把外语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课程设置应适当减少外语课程,适量增加汉语语言文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跳蚤"作为基本词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对比汉语各方言点"跳蚤"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分析其构词理据,可以发现北方汉语方言与南方汉语方言在表达"跳蚤"这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北方汉语方言多用"蚤"的合成词形式,少用"虱";南方汉语方言则少用"蚤",多用"虱"的合成词——狗虱。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北地区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通过HSK考试后进入非汉语专业学习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针对非汉语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困境进行有效的汉语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教育非常重视声调教学,而在古代,虽然没有"语音""语法"这样的概念,但是传统的"小学"对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韵学)研究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当时对汉语语音的教学,特别是声调的教学,比现代更重视,训练更严格,要求也更高。其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仔细揣摩,认真继承,以便吸取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本土汉语教材比中国编对外汉语教材更受美国大学生欢迎,是由于其在教学理论、背景设置、文化传授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我国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应该采众法之长,结合汉语特点,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注意强化英汉对比,并且形成"试用—出版—修订"动态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新词层出不穷,备受重视。本文在讨论汉语新词"控"的词义演变及其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新词"控"的英译表达。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名词所有格通常译为汉语中的"的"字,因此有些同学就认为汉语中"的"字译为英语of所有格,相互对应,不会有错。其实不然。要想正确译出汉语的"的"字,只有真正理解这个"的"字与名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以概念场为参照背景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上古汉语中"食"类动词进行分类分析。随后,通过上古汉语"食"类动词与现代汉语"食"类动词的对比,总结上古汉语中"食"类动词词化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时间理论分析了汉语时间中的空间隐喻,主要对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和"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指出:汉语中,未来的时间在人们的前面,过去的时间在人们的后面;"前途"不是时间,只是在位置上处于未来。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后"按照时间流向和序列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网络称呼语“亲”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称呼用语,近年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人际称呼语"亲"的使用主要受到职业、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工作于较自由环境的工作者使用"亲"较为频繁,使用"亲"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年轻人也比中老年人多,其使用场合和被称呼的对象具有限制性,被称呼的对象多是与使用者关系亲密的人,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还没有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及"国际汉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今后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中,应该结合具体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描述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对进行研究。而在研究内容上,则可以着重研究下列问题:国际汉语教育学科体系构建、教学模式、语言交际能力、海外国际汉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与国际汉语教育结合,以及专门用途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