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写作;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写作;变换文体,指导学生写作;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四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素材选材是写作的基础,选材成功,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老舍先生说:“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他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把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写下来,贮进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做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是,总有同学感慨自己“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太单调乏味,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进入素材库。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便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写作材料。妈妈的唠叨,…  相似文献   

3.
杨文华 《阅读》2012,(9):1-1
我喜欢陪你读书。从书店淘回来的书哟,里面藏着一群智慧的小蚂蚁,只要你瞅瞅,他们就给你表演精彩的故事……读书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惊喜!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电教媒体具有替代板书、渲染气氛、展示动态等多种作用,它能打破时空界限,为辅助作文教学提供了充分驰骋的空间,能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困难。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努力和尝试。一、选用视听媒体,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让学生面向生活,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映自己对身边的生活、周围事物的认识。学生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予以保持才会面对生活、积累素材,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因此,作文  相似文献   

5.
干露 《阅读》2006,(6):22-23
同学们。你们认为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说真话,想写出一篇满意的章,真是挺痛苦的;然而,作大功告成之后那种快乐。也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你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坦露后,与读拉近了距离,让读从中“读”出了自己.你也很有成就感呢!我就有这样深刻的体验。想不想读读老师写的作?赶紧往下读吧:  相似文献   

6.
没有话说是中学生写作普遍碰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作水平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一问题。造成无话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懂得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误以为是“写生活-特别是写自己所没有的不平凡的生活。解决的办法是引导他们写自己成长中的感受;这不仅有说不完的话,也是他们很愿意表达的意思,这样写还能收到弘扬作教学的人精神,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尽快提高他们的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 觉得议论文有两点在作文教学中应受到特别的强调 ,一是议论文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而且 ,这种理解、分析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途径和唯一动机 ;二是作者企图通过这种文章去完成对读者的教育。它的“宗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 ,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诉自己的主张”。 (叶圣陶《作文论》)即告诉读者 ,在生活的某一领域必须“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强调这两点就是要告诉学生 ,和所有其他文体一样 ,议论文也自生活中来 ,议论文也必须具备生活的实际意义 ,并且议论文更直接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性,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写作、会写作呢?我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  相似文献   

9.
一天,Q博士和聪明豆在林中散步,不知不觉又谈起了写作的话题。Q博士: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唇枪舌战的课堂,有校外探究的实践,有挥汗如雨的劳动,也有惊喜万分的发现,这些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值得写下来。可有些小朋友在习作的时候,偏偏要写一些平庸的、老掉牙的事情,或者就是胡编乱造,写一些根本没有的“假”事。聪明豆: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写作材料俯拾皆是。我有时候也会胡编乱造,主要原因是选择材料的时候图省事,尽想着借作文选的东风,或者按照老师举的例子写,偷懒呗。Q博士:是呀,拿人家的东西写下来,结果只能是面目陈旧,还是人家的东西。就好像狐狸变成了人,但尾巴总变不了,还夹在屁股后面一样。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聚焦”自己的生活,发现、筛选自己的亲身经历,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必定下笔千言,洋洋洒洒。聪明豆:啊,我想到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就是今年暑假到青岛去旅游,游玩的过程我印象太深了,写下来一定是篇好文章。Q博士:文章不是无情物。写的时候,还要善于将自己在事情过程中的真实情感写下来。比如,你说的到青岛去游玩,写出来是一篇游记。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记这类文章最容易写出诗情画意了。聪明豆:您能具体给...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两大重要问题:一是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参与到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二是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读之无情”,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而过程化作文教学的理念,恰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作文情境,使学生在与情境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思想等,从而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表达,真正做到“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翼。而在现实中学生似乎“无米下锅”,因此,将写作内容、写作 知识、写作技能分解成“点”,再将点由浅到深,形成一条线,在写作中称为“格”。将“分格”训练用于写作教学中,势 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性,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写作、会写作呢?我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13.
一、以生活为本源,感悟生活作文大凡教师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源头是活水之源,活水是源头之续,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为本源。教育部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为本源”的作文教学理念,深意明了地告诉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作文教学创新模式,学生作文该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我们的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写作教学一直面临着创造性提升和写作主体性回归的问题。只有摆脱课堂内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既定的学生因素和受到限制的教师因素影响,把引领学生作为创造者的主体性回归作为我们努力的归依,学生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回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去,回到自己对生活表达的无限可能性中去。  相似文献   

15.
中学写作教学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生活,这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为此,可以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写随笔,写“放胆文”,然后再进行审题列纲、谋篇布局等写作技能训练,构建独立的、完整的、可供操作的写作训练体系,并且建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评价体系,将写作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的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从实践中得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说,书读得多、读得熟,文章自然也就会写好的。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打个比方说,阅读犹如阶梯,随着阅读的步步提升,你就会迈进写作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一个猥琐、贪婪、世故、狡黠、令人不齿的“豆腐西施”形象.事实上,“豆腐西施”形象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阶层因素,她出身乡镇平民,经济窘迫,饱受艰难时势的折磨,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无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样的阶层因素使她在心理上怨毒扭曲、言行上泼辣放肆,喜好占有他人财物,既欺辱排挤比自己更卑微的弱者,又敌视嘲讽生活优于自己的城市居民,由旧时的小家碧玉沦为面目可憎的泼辣老妇.通过塑造这一形象,鲁迅先生生动再现了乡村社会解体、风俗败坏的现实,显露了其乡土写作风格的犀利透彻与真实深刻.  相似文献   

18.
英文中有几个词可以翻译成中文的“大学”,每个词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和适用范围。“University”一词是中国的大学在翻译自己学校名时最喜欢使用的词。因为如果你查一下英汉词典,你就会发现它的中文解释是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现在学生只要谈到作文,就会产生为难感、恐惧感,觉得无从下手,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愿意写作,爱上写作,并且学会写作呢?下面只简单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玩中体验收获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章"。写作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写作中 ,逐渐形“逸”与“狂”两种典型的写作风格。“逸”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中完美成熟起来的写作 ,形成超脱 ,飘逸的艺术风格。而“狂”却是在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刺激出来的写作 ,形成狂飚突进式的艺术风格。当然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 ,但都同时追求一种自然人性的最高境界———自由 ,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写作中的自然人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