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督教传教士威廉·米怜撰写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07年版)第72页写到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时称:“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笔者查阅了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传教士威廉·米怜撰写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对《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思想作了阐释。序言所阐发的报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清理其学理意义,在报学思想史上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粟世来  田泥 《文教资料》2006,(29):82-83
作为中国近代报学思想的滥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开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先河,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首开了西学介绍之风;在华文报学史上,它是中国报业从庭院深深的官邸走向民间、走向大众,报业开始走向独立与自觉的一个标识和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一份中文期刊,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一直被视为研究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和西学东渐史的珍贵资料。事实上,这份刊物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与传播史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以其在广州创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该刊所载内容广泛而新颖,对封建闭塞的中国来说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独特价值,成为"西学东渐"的先例。它不仅拓展了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地理知识、西方科技文化和社会政治制度的认知空间,也启迪了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启中国大门之先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之一的郭实腊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身份复杂,颇具活力和争议的人物.他充当着传教士、外交官等多重角色.他一方面鼓动和参与殖民列强发起的侵华战争,为学界和国人所憎恨.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来看,他在传播西方文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郭实腊在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郭实腊是中国近代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代表人物.他于鸦片战争前来到中国,1833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并以此为媒介传播西学.同时,郭实腊也是当时新教传教士中唯一直接参与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的.尽管郭实腊身份复杂,颇受争议,但其传播西学、参与鸦片贸易、鸦片战争都是源于其让“中华归主”的个人责任感.这种疯狂的责任感使其在华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传教服务,并且在基督徒恪守的新教伦理与传教目的之间,果断地选择后者——不惜以鸦片贸易和战争的方式打开中国国门,通过与中国人民的“自由交往”传播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凡是对期刊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期刊是在社会经济进人现代文明阶段以后才出现的。它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15年创办于海外(马六甲)最早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其主要目的是传播宗教文化。第一份在国内创办的中文期刊是于1833年在广州刊行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新闻、宗教、政治、科学和商业动态等。它的出现为此后西学东渐起到了文化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友林  朱振伟 《教育艺术》2010,(1):45-46,44
一、近代白话与文言的第一次交锋 《遐迩贯珍》1853--1856年在香港发行.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版的中文月刊。在此之前由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种中文月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都只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发行。它是香港英华书院以竹纸单面铅印.16开线装书形式发行。  相似文献   

11.
该文依据教育学相关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尝试将网络资源与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策略整合,从教学过程着手整合了多维信息处理、立体信息呈现、整体语篇解析、全息动态反馈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报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刊作为一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媒体传播力量,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封建士大夫到职业作家",由"精英文学"的抒写者到"通俗文学"的提倡者以及从专制禁锢下的"无知者"到封建秩序的"破坏者"等三方面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存在反映这一时代的语境特点,并在大众传媒中广泛体现,既影响社会大众的口语变化,也影响文字书面语的使用。其中部分用语既能体现时代特色,又合乎我们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规范,会逐渐沉淀为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员;但也有一些用语表面上看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甚至简约性,但却背离了汉语的使用习惯和语言规范,其结果必定要影响汉语言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翻译在现代白话文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帮助现代白话文建构句法、文法,输入了语料语汇,而且翻译为白话文人文人诗提供了摹本,创造了实验园地,从而加速了白话文人文人诗的进程,为新文学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翻译也给现代白话文造成负面影响,留下恶性欧化的硬伤。  相似文献   

15.
在西学东渐的春风下,中国近代报刊积极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科技知识。1896年3月《万国公报》公布伦琴发现X射线后,近代报刊及时迅速地竞相追踪报道和传播X射线知识,其中包括X射线的用途、X射线技术的发展和X射线的原理及其危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近代报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对X射线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刊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在蓬勃兴起的海外中文报刊已超过5 0 0种,是现代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各馆所藏的海外中文报刊,采取闭架式管理,背离时代发展要求,不利于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转变重藏轻用观念,面向社会,有的放矢,开展多层次的服务,实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收录的化学类核心期刊,搜索并统计分析了我国化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开放存取的现状。结果表明:64.00%的期刊在自身的期刊网站实现了开放存取;回溯时间在1980-1989年的期刊数量最多(81.00%),81.25%的期刊回溯至创刊年;多数期刊开放了创刊年至今的全部期刊;75.00%的期刊网上开放全文与印刷版期刊同步,25.00%的期刊网上开放全文滞后于印刷版期刊1期,31.25%的期刊提供了网络预出版的文章;开放全文的格式以PDF格式为主;期刊的检索方式多元化。认为化学类期刊办刊者应加强开放存取理念、缩短开放存取时滞并提高文献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圣刚 《天中学刊》2007,22(4):123-126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性。所谓文化的多元性,既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呈现形态的一种定性,也是指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多种可能的一种过程。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在表层、中层和深层分别表现为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报刊大量兴起,不但文学创作和翻译文学如雨后春笋般见刊,各种理论文献也都首选报刊刊发。随着西学翻译的增加,各种探讨翻译的理论文章也不断面世,并成为后世研究翻译的重要文献资料。从翻译史、翻译家、翻译技巧、翻译家序跋、翻译伦理、翻译论争、翻译标准、各体文学翻译、外国译论等角度切入,可以对近现代报刊刊载翻译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归并整理,这一研究的有效推进,其文学史、翻译史、文献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