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金智慧 《师道》2008,(7):1-1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这句话,清晰地沁入我的心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儿童与梦想     
虽然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童年,有着一些关于那童年的回忆,但是那逝去的童年,犹如已旧属于另一个世界,使我们难以再度进入;那童年的面目与心灵,犹如已被蒙上层层的面纱,使我们难以再直接认清.然而,对幼儿进行教育就必须认识与理解儿童,必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对此,哲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已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了解儿童世界的知识.就连诗人和文学家,也在不断为我们揭示着儿童世界的秘密.有一句诗这样说:“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里,占一角清净地.”我们也有相同的期望,进入儿童的心灵世界,去认识和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人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人们是通过眼睛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然而,不幸的是这个通道却对盲人关闭了。盲人要生存,要发展,可是却有许多越不过的关卡。这就给我们盲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使那些封闭的心扉敞开,使那些受伤害的心灵健康起来呢?当盲人视觉失去功能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立即就成了一个不可知的陌生世界。他们无法正常地去感觉、感知世界甚至自身,因而也就无法正常、正确、准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及其自身。很显然,我们要帮助盲人理解周围的世界及其自身,首先就是…  相似文献   

4.
宋芷蓉 《现代语文》2010,(11):42-43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在武林之中,点穴之法是高深莫测的。据说,度穴而击,一指戳去,就能使对手或呆若木鸡,或伤残致死,任你武功再高强,只要被点中最要害、最薄弱的穴位,也不得不受制于人。联系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之颇有某些相通之处,一篇课文,哪怕再长、再难,只要我们找准一个突破口,找到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就能高效地理解文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上高中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只念了一年,就辍学到工厂当了工人。是被骗去的。高二刚入学的时候,有一天,教室里来了一个陌生人,宣布要在我们年级招一批学生去读财贸班,愿意去的请举手。财贸班是什么班,在哪里办,由什么人来办,学制是什么,毕业了干什么,我一概不知,就把手举起来了。因为我看到班上有两个要好的男同学举了手,所以我也举手。这一举手,就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是因为我根本没去什么财贸班,而是与我们年级二十来个冒冒失失举了手的同学一起被车运到了肉类联合加工厂。我当天就被分配到生物制药车间当徒工,而另一些同…  相似文献   

6.
灵魂加工     
GDJY自从做起了老师,我便总以为自己的灵魂真的远远比学生的灵魂高尚,自然也就在学生面前多了份权威的感觉,少有真正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总是对学生的“忤逆”大为恼火。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用心良苦,而他们却仍是我行我素呢?后来,一篇学生的文章将我震撼:“如果众生平等的道理没有差错,那么,一个灵魂就没有资格去加工另一个灵魂。我不相信谁的灵魂配来加工我,也不相信我的灵魂配去加工别人。任何灵魂,都难免被命运加工。但是任何灵魂,都不应当被人为地加工。被禁锢的灵魂应当解放,被扭曲的灵魂应当舒展,被催眠的灵魂应当唤醒…  相似文献   

7.
在消魂与销魂之间,还有没有灵魂?我几番弱智地去理解,消魂就是“消灭灵魂”,销魂就是“销毁灵魂”,经过消魂与销魂,我们也许只能去瞎混。可是,当我经历了几回商家的促销活动之后。便反复追问自己:老参加促销,自己是不是也被促销了?我都被“促消”了,还有什么吃不消?今宵,我还没酒醒呢,你就问我酒醒何处?  相似文献   

8.
翻开小学美术新课标教材,一些陈旧的、过深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不见了,替代它们的是一些学生身边的、新鲜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但仍会发现一些比较好的内容还在被继续使用,课题却都发生了变化。新内容我们当然很容易用新的教育理念去理解、去演绎,但这些“老”内容我们是否和原来一样去理解使用呢?仅从其课题的变化来看,答案显然就是否定的了,那该如何去理解和使用这部分内容呢?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课题改变的理解与感受。一、着眼于体验,在体验中去感知美术、学习美术圆形是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后学习美术必须认识的基本形状,…  相似文献   

9.
大舅     
我们用模模糊糊的哈萨克语和顾客做生意,颐客们也就模模糊糊地理解,反正最后生意总会做成。我妈总是自以为是地去处理种种交流问题,我敢肯定她在很多方面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试想.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问题,从小就不会自己去辨别、去批判事物的人,怎能去开拓和创造他的未来?所以我要追求的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我要培养的是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的一代,我渴望学生们创造性的火花地闪烁与进发。“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学习贵在生疑、质疑,有疑问才能促进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深化,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主体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想原则是第一人称的,与一个“我”分不开的,那么,对于人的思想如何能以“我们”的方式被理解,“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胡塞尔提出了intersubjecfivity一词,译为“主体间性”。在我看来,胡塞尔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兴趣”所在是“主观间性”。我们要对人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作出科学研究,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对人类存在的制约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2.
燕子姐姐:我转学到了一个新学校,我本来就比较内向,成绩也不太好,属于那种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类人,现在到了这个陌生的环境,就更只有羡慕别人打打闹闹的份了,我有种被孤立的感觉,我是不是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呢?孤独小鱼儿小鱼儿:我想说,你是被自己孤立了。很多时候,不是同学不能理解和帮助自己,是我们自己封闭了自己。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不够出色,不受人欢迎,甚至有些自卑和胆怯心理,于是,不敢主动去和同学交流。也许心里很想和同学打成一片,却很难付诸行动。所以,我们先要过了自己这关,努力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主动伸出双手去握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13.
吃知了     
去年暑假一个晴朗的夜晚,哥哥带着我们几个“死党”去林阴小道捉知了。我们拿着手电,带上调料、打火机和一些油纸,欢天喜地地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打着手电在树下转悠了好几圈,才寻声找到了一只知了的栖息地———一棵大树缝里。我屏息凝视了半天,只能听见它的叫声,却不见它的踪影。我灵机一动,用手电去照它藏身的缝,知了就慢吞吞地爬了出来,我一伸手就抓到了。我高兴地说:“傻知了,你是不是以为天亮了?”我的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大哥示意我们安静。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继续捉知了,一个小时后,我们的口袋被知了撑得鼓鼓的了。随着…  相似文献   

14.
1996年2月14日,我苦苦追求了两年的琴儿终于答应了我的约会邀请,我们相约晚上7点在武汉大学门口见面,去参加那里的大学生情人节狂欢,然后去看一场电影,过一个浪漫而难忘的情人节。琴儿给我的这次机会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就连部门经理也一脸宽厚地说:“去吧,去吧,穿得干净点、帅气点,我这里就你最后一个光棍了,记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等你的喜糖。”我已28岁,14岁时父亲病逝,我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退休几年了。我大学毕业后,母亲就开始攒钱,说就这么一个儿子,一定要抱上孙子才能…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6.
生活告诉我     
面对五彩斑斓的世界,十二岁的路被我匆匆踏过。我用体会作内容,拿灵魂作音符,谱写了一首未完的歌。生活告诉我,理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因为它是心与心的碰撞,它使人的一生永不孤独。只有我们共同架设友谊的桥梁,才能手拉手,共同奋斗,去圆一个七彩的梦,去创造一个勇敢而又充实的自我。生活告诉我,人一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因为奋斗是一首跨时代的歌,是一个人灵魂中最美妙的乐章。如果一个人整日挖空心思、投机取巧地为自己活着,那他的一生还不如踽踽独行的虫子。奉献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而是一面反映光辉的镜子:生活充实的人能…  相似文献   

17.
我说学分制     
朱雷  吴季元 《学子》2003,(1):25-25
请听听学生 A、B、C、D 的四种意见学生 A:学分制为我们大学四年生活带来了便利与动力,它大大促进了同学们自发地去学一些辅修课、选修课等增大学分的课程,以此来拓宽知识面。理解一些主修课外的知识,既达到了修满学分如期毕业的目的,又激发了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学“341-96的简便计算”,课本的算法是把96看成100,因为减100比减96多了4,所以要加上4,也就是341-96=341-100+4=241+4=245,这样的算法应该顺理成章。但讲解之后,我发现许多同学对多减、少减模糊不清。做类似题目时,学生把减数看成整百后,弄不清是多减了还是少算了,该加上几还是减去几。对此,我意识到可能课本的思路没有被学生所理解,于是我及时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9.
雅丽 《家教指南》2005,(2):60-62
张晓婧(石景山区古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寒假我就想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以前,一放假,我就被分别送到爷爷家、姥姥家。虽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我很好,可是,老在家里呆着没意思。我们班有的同学要和爸爸妈妈—起去海边度假。我也特别想去。我还没见过大海呢。要是让我选择,我愿意寒假里全都在很远的地方旅游。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经常谈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就是三观,我不太愿意去跟大家讨论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太宏大了,自己的人生路慢慢走出来就好了。可是我有些时候真的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我们所谓的三观要被社会上很多世俗的想法,或者网络上的声音所左右。《欢乐颂》热播时,我有一个学生就过来跟我说:"颜老师,我想了一下,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安迪的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工作强度大。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