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文 《现代教学》2008,(12):53-54
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
观察表明,阅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出声阅读,也叫朗读;另一种是无声阅读,即默读。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阅读在接收信息时的不同过程。 出声阅读的信息传递形式是:视分析器——大脑——发声器——听分析器——大脑。也就是说,它是由眼、脑、口、耳这四个器官共同参与活动。即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无声阅读时信息传递的形式是:视分析器——大脑。也就是只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参与活动,这也叫  相似文献   

3.
1.引言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认为:"朗读是指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础上,由言语器官发出声来,再由听觉器官把信息传到大脑进而达到理解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眼、口、手、脑协同动作的过程。"它绝不是见字读音的直觉过程,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驾驭语言的过程。徐世荣认为:“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成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相似文献   

4.
直盯目标     
一对父子走在雪地里。父亲看到远处有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跑到那棵树,不比谁先到达,而是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很小心地走着,两眼一直盯着自己的双脚,总是慢慢地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了。令他吃惊的是,父亲不仅走得快,而且走的路线比自己更直。“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吗?”他问父亲。父亲告诉他,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看着脚,而是把眼睛直盯着前往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顺利地走成一条直线。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有时候,你必须小心地注视着自己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速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阅读方法。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特别擅长速读。如列宁、爱迪生、诸葛亮等,他们超常的速读能力帮助他们完成了许多出色的工作。长期训练速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英语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其难度不断加大。笔者根据日常教学经验,就考生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阐述以下观点。一、提高阅读速度几乎任何阅读考试均同时考查阅读速度与理解速度,成功的阅读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因此,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快速阅读习惯,以较快的速度从大量材料中捕捉有关信息。不是逐词逐词的点时阅读,而是一次扫瞄一句的线式阅读,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形成眼脑较快的直映能力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的理解,而应力求融汇贯通、掌握通篇的中心思想。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和难句,可利用词…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时眼睛是如何对所读内容进行注意的 ?大脑是如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加工的 ?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阅读时眼睛注视的方式存在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是目前阅读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眼动仪来研究个体阅读时的内部心理加工 ,为探讨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了一条客观而有效的途径。关于汉语阅读眼动的研究 ,虽然在 2 0世纪初就有人在国外进行研究 ,而大规模的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则开始于 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 ,终于在 2 0 0 1年 ,一部系统反映我国阅读眼动研究的成果《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沈…  相似文献   

8.
猫在白天和黑夜都能看得很清楚,但如果真的是漆黑一团,就没有动物能看见东西了。动物需要光传到眼睛后部的视网膜才看得见。视网膜将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辨别出所看到的物体。夜间活动的动物晚上出来,它们的眼睛很特别,可以利用任何一点光。它们也利用其他感觉,比如触觉,来帮助它们辨别方向。什么样的眼睛可以使开车更安全?猫的瞳(tóng)孔在明亮的日光里是两条细缝,但是随着天色变暗,就会睁得越来越大。在猫的视网膜后面有用来反射光的一层。这有利于猫在暗淡的光线下看得清楚些。如果你用手电照进去,它们的眼睛会“亮起来”。有些夜间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何为阅读?阅读即是一个程序,是一种产品。它不只是从文字意义上获得含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阅读是一个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过程。一般来说,阅读能力发展的初期,阅读活动都是用眼睛看到文字符号,大脑产生视觉形象,同时引起相应的高级神经发音动党中枢的活动。发音器官发出相应的语音,伴随着听觉活动,文字语音意义才能被理解或接受。但事实上,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用眼睛感知文字符号所产生的视觉信息起作用,而且由大脑所提供的非视觉信息也同样起很大作用。非视觉信息包括阅读者全部知识结构的总和,即对所学语言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谢芳 《宁夏教育》2009,(3):48-48
众所周知,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不少家长都喜欢说“慢慢地看、认真点”,而在《中学语文》杂志社不久前举办的速读研讨会上台湾速读专家杨碧堂却认为,对小孩子而言,看得慢反而容易分心,而看得快则有助于提高其理解力和记忆力。从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速读能力,可以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杨先生说,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指头指着念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只注视点的阅读方式视野太窄,阅读者应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纳入更多的阅读内容。他还强调一种“眼脑直映”的观点。中小学生看书往往是由眼看到文,经咽喉发声或默念,再由脑思索辨识意义,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4题。过去时常看到农村里的驴 ,被蒙上眼睛拉着磨转圈 ,“一条道走到黑”却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 ,不禁想知道一般情况下驴是怎样看世界的 ?它看到的世界是否与我们人类看到的一样 ?今天 ,科学实验告诉我们 ,每一种动物看世界的方式及所看到的世界都不相同 ,驴也不例外。驴只有在吃草时 ,双眼才具有最大的视野 ,因为驴在吃草时身体基本保持不动 ,两眼也不必向前看 ,因此每个眼睛的视角都达 14 6° ,且左眼与右眼所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在驴的脑袋与驴的四肢之间有一盲区 ,一般来说 ,这一盲区有约12 0厘米长 ,5 0…  相似文献   

13.
一、由“声读”到“默读”  传统阅读过程是“眼睛—文字—声音—大脑”。“声读”借助声音进行思维 ,弊病是 :不少学生看似一字一板 ,念念有词 ,实则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默读省却了“声音”这一环节 ,即“眼睛—文字—大脑” ,变“读”为“看” ,由“看”直接传递给大脑 ,通过内部言语机制读意而不读字 ,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 ,提高了阅读的速度。  二、由“点读”到“块读”  不少学生阅读时 ,一字一字地读 ,即“点读”。这种读法不但费时 ,而且很不容易把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初、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历来受到重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一、让学生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要克服阅读时转动头部、指词、逐词阅读、回视、心读等不良习惯,眼脑直映,扩大视距,对阅读中出现的新词,主动、大胆地根据上下文、构词法知识和常识猜测词义。  相似文献   

15.
中专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因此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从课程设置上可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在实践形式上有朗读与默读之分。 朗读与默读 朗读能使读者形成正确的语感,即然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那么首先眼睛必须准确捕捉文字信号、并注意其拼写发音及整个句子的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发出的语音,对大脑产生刺激,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便是语感,朗读越多,语感就越强。 朗读有助于记忆单词,朗读是一种眼、脑及发音器官行用的实践,通过熟读记生词,是运动记忆过  相似文献   

16.
阅读,就是通过看书面文字去领会其内容实质,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阅读是眼、脑并用,观察和思维同时进行的学习过程。阅读可不断地使陌生的知识成为自己领悟的信息,有效地将其储存在大脑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要慢得多,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  相似文献   

18.
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绝大多数中学生毕业后,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和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主要是靠阅读,即使是升入大学,继续升造也要有阅读能力。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过好阅读关是很重要的。大纲要求在进行听说写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是符合广大学生实际的。阅读是一门知识课、能力课,是富有技巧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一般的阅读方法,即看到文字就能直接理解意义的读,越过由文字转成声音这一过程,由眼睛扫视,甚至可以跳过一定的文字符号,便可理解所读材料的意思。这样的阅读可以大大超过口语速度,做到“一目十行”。新教材把阅读课文作为学习语言的途径,而且作为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大小能够变化的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面的凸出程度变小,焦距变大,如图1(a)所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  相似文献   

20.
人类被誉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世界?为什么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啼啭和动人心弦的音乐?我们为什么有智力、能思维?为什么有喜怒哀乐?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脑是如何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