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念分析1.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为。这里包含了四个要素 :第一个是行为的主体 ,指的是加害人 ,在这里指公民和法人 ;第二是行为的客体 ,“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他人”在这里除了公民和法人之外 ,还包括国家 ;第三是行为的原因 ,是一种不法行为 ,包括故意或过失造成的不法行为 ;第四是行为的结果。行为的主体对客体造成了伤害 ,并要承担民事责任。一种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要满足四个条件 :①须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②加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联系 ;③加害本身具…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立法确定了共同侵权连带责任的承担制度,这对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共同侵权行为的特殊共同侵权行为,即“加害人不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对这类行为,,有的称为“共同危险行为”①,有的称作“准共同侵权行为”②。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揭示出了这类行为的含义和特征,但似嫌不够准确、恰当,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加害人不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施某种可能致人损害的行为并业已造成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但又无法查明加害人是…  相似文献   

3.
环境侵权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侵权主体、致害原因、受害主体、侵害客体等七个方面把环境侵权界定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和国家因过失或无过失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侵害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的财产权、人格权或环境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侵权损害的赔偿,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法中,就有关于侵权行为要赔偿一定金额的规定。这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这项制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侵权损害?它指的是行为人由于自己的不法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的损害,加害人应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主要法律特征是:它是一种法律制裁,是民法向侵权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即加害人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以填补受害人的损失。这种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即现有财产的减少)和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等造成的非财产上的精神损害。本文仅就精神损害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名誉权和荣誉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或法人的专有权。对侵害名誉权、荣誉权行为的认定 ,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严格区分传述真实情况与损人名誉的侵权行为。凡侵害公民和法人名誉权、荣誉权的违法行为 ,必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引起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其实质是用物质替代补偿精神利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即行为人主观有过错,实施了侵权行为且造成了损害事实和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精神损害赔偿应贯彻抚慰为主,补偿为辅,法官自由酌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的统称,是指公民所拥有的生命和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是公民得以生存和从事活动的基本权利.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该权利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对该权利实施侵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一般情况下,对该权利实施侵害所形成的损害,简称人身有形损害,也称人身损害,它是指加害人的不法行为侵害他人的生命权或健康权,使受害人致伤、致残或死亡,并且造成受害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 2条规定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据此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1、侵权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观上是指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3、该违法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4、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本文试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作以探讨 ,以明确国家赔偿法实施中的几个问题。一、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9.
微博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名誉侵权是指加害人利用微博侵犯他人之名誉权,与普通的名誉侵权在责任主体、损害后果、影响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微博名誉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认定中,要注意区分微博用户与微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不同责任。微博名誉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可划分为防止型民事责任方式、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和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三种。  相似文献   

10.
债权侵权行为是在价值观念由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的进程中,为调和维护交易安全与保障行为自由之间的价值冲突而受到关注的。债权因其固有的不可侵性而能成为侵权客体。债权侵权制度在各国的立法中已得到普遍承认,在我国应将其确立下来。成立债权侵权行为应俱备以下五个要件:合法债权、侵害者为第三人、行为违法、主观故意、造成损害结果。对于债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应以直接侵害的不同而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侵权行为人或相关主体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条件。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以后,学校只有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应承担责任,这些条件就是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损害事实损害作为一种事实状态,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某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损害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死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格权遭受侵害、精神损害。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损害事实主要是指学生的人身伤害和死亡、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格权遭受侵害、精神损害。1.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新闻损害公民、法人名誉的方式,新闻界内部或社会上的习惯说法,一般都笼统地称为“报道内容失实”,其实,按照现行法律严格划分,新闻损害名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诽谤、侮辱和泄露、宣扬隐私。对新闻损害名誉的外在形式的准确区分,有助于了解认识各种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达到避免的目的。 新闻因构成诽谤行为损害公民名誉,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贬低了他人人格的行为;若损害的是法人的名誉,则是指捏造散布不真实的消息,从而对法人的信  相似文献   

14.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无论是否有过错均应承担赔偿责任。相应的,环境侵权的无过错责任,即是指行为人的环境污染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除法定的免责情况外,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对损害结果负责。目前我国学界对环境侵权的归责应否采用无过错原则存在较大争议。这里从对环境侵权行为的多角度分析入手,认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社会本位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同时,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应加以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实现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5.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和使用自己的群名并得以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凡是侵害姓名权权能的行为,都必须认定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构成侵害姓名权的主要要件是:侵害特定公民姓名权的故意、侵害姓名权为为及损害后果的存在。侵害公民姓名权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触犯刑律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共同危险行为法律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新艺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28-30,33
共同危险行为属于广义的共同侵权行为,它的构成要件有实施主体的复数性、行为的危险性、损害结果与行为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无法找到真正的加害人.它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另一种形式——共同加害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也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各共同危险行为人对于损害结果应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能够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人可以不承担责任,已经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人可以向其他行为人请求偿付其应该承担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共同危险行为,是指数人共同从事有侵害他人权利之危险性行为以致造成他人的损害,但不知道数人中究竟谁是加害人,而令该数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形。共同危险行为构成要件不仅需要符合一般侵权行为所具有的主客观四大构成要件,而且得符合定义对行为的共同性及致害人不可确知性折中处理。而共同危险行为特征研究更有助于对该定义全面把握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它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责任人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而不是合同利益。常见的缔约过失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违反保密义务和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等。  相似文献   

19.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它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责任人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而不是合同利益。常见的缔约过失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违反保密义务和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等。  相似文献   

20.
新闻侵权的定义应从新闻侵权主体、侵权手段、侵权客体三个方面入手。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应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加害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