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国民教育,这一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不仅应当是一种公平的教育,而且是一种需要通过法律来保障其公平性的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一公民的法定义务,更是每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法定权利。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每一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依法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也是我们提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保障每一适龄儿童、少年都依法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条件和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过程,是公平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赋予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权利,也是推进义务…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对于接受义务教育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还是其义务,有着不同的观点,在认识义务教育的法律性质方面存在着误区。从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权利的特征来看,义务教育应属于权利的范畴,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把接受义务教育当作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公民权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公民基本教育权利平等的保障。义务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重在推进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重难点知识图解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一、重难点知识图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保护公民拥有合法财产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义务教育的含义及其三个显著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国家采用多种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遗产的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容侵犯智力成果的含义及内容智力成果权的内容未成年人享有智力成果权我…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分数、金钱和权力基础上的机会博弈择校,背离了义务教育对公民而言公平和公正的制度理念,动摇了义务教育对儿童生命自主、自由发展的权利根基。公民拥有平等享受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权利和儿童享有生命自主、自由权利是义务教育择校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基础。因此,基于公民权利和儿童权利保障的义务教育择校政策,要求在教育性质上坚持从应试教育走向公民教育,在学校特征定位上从同质性教育导向标准化办学和特色化教育,在"择校"的具体保障上实现从历史、市场博弈转向正义补偿。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在我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教育法》第九条中更明确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发展教育,保护好公民的受教育权已不仅是一种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不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世界各国也都趋步亦同。…  相似文献   

9.
教育平等权是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在知识型社会生存权的基本保障。文章以现实社会生活中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和划分等级制度为切入点,以义务教育存在的隐性违法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原则,对公民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中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平等的享有教育资源是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前提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对社会稳定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其进行改进完善的解决之道——教育评价体系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一、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保障 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义务教育法》第九条就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一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但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仅体现在拥有受教育机会的选择权,还体现在选择权背后的无形教育成本,包括可量化的经济成本以及不可量化的其他成本,如就近入学权利的丧失。我国在新世纪初实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体现了农村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需求,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但是,布局调整确实伤害了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的就近入学权,这和我国的法律体系有所冲突。唯有回归乡土,重振乡村教育,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才是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也就是“使每一个孩子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河南省宝丰县移民新村在2009年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修建,因此研究移民新村的医疗卫生状况问题,对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究有一定的代表作用。通过对比分析法,指出宋湾村的医疗卫生建设存在着医疗人才匮乏,床位短缺,设备不足,常备药品不可及,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要多渠道保障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供给,保障公民享受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择校之风却日益盛行。那么义务阶段的择校到底是“是”还是“非”,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禁择令”的失灵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不平衡和优质资源供求矛盾的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平等存在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农民工子女在义务阶段的就读问题基本解决,但这一群体完成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延伸等又成为新的问题。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给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公平的教育机会,必须在制度调整、政策性扶植、引导公立高中接纳与认同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人权作为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日趋成为一种法的价值追求和普适性的司法准则,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倍受人们关注。但是,长期存在的户籍规定却影响了公民基本人权的全面实际,成为相关政策的制度性基础和根源。以户籍为据的国务院住房贷款规定即是通过不平等的贷款标准限制外地,厶\民的购房权。因此,为切实保障人权,有必要对以户籍为据的政策进行人权分析,以寻求积极的人权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出现的城乡教育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性别、身体健康方面的特别要求,均成了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与歧视.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不仅要对公民有平等关切的理念,完善司法救济制度,还要大力发展经济,为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权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Reassess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given due and lengthy coverage in the “Outline of China’s National Plan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 which,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needs of our time and the demands of the general public. However, detailed analyses reveal that many aspects remain to be improved.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a fundamental right of modern citizens. The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 of balance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discussing participants, potential to achieve balance, and how to evaluate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towards balance.  相似文献   

18.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在经济发展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总体状况令人堪忧,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带有身份性质的户籍制度以及教育举办主体的权义不明是制约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法应注意明确教育举办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协调教育管理体制扣分税制,改革户籍制度。同时,为鼓励全社会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充分发挥“促进型立法”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城市也开始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却未能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免费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有义务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由于现行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承担主体,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被排斥在城市公办学校和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范围之外。建立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三方按比例共同分担机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是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