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中央官学的管理,基本以唐代为模式。唐代学校经过唐末五代战乱,几近毁灭殆尽。宋代中央官学能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并创建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得益于范仲淹、王安石等三次兴学和学校管理改革。本文拟对宋代中央官学的管理作一初步探讨,希冀籍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以为今之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使教育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唐代官学制度日臻成熟,官学的类型、层次及组织管理较为完备。官学教材与官学教育体制相适应,并保障官学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两者共同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教育特点:由政治集权而带来官学教材的一统,尤其在儒学经学教材方面更为显著;课程设计的共同必修与专业分科选修促使教材的选用更具教育意义;各专科性质官学确定相关专门技术知识的教学内容,导致专业教材地位上升;伴随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官学教材传播海外,影响世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唐代官学教材典籍文化、培养人才及思想传承的历史贡献基调。  相似文献   

3.
唐朝中央官学教育的发展历时长久,意义深远。一方面,唐朝中央官学为吐蕃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另一方面,唐朝中央官学教育的发展对于加强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促进吐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代中央官学是全国士子向往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和太学是宋代中央官学的典型代表。国子监是代表朝廷管理中央官学的核心机构,为朝廷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太学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中央官学逐渐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且严格的管理制度,各管理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在一批学养丰富、管理有方的教官教育和管理下,为官学生潜心学业提供管理保障。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活动、教学管理活动和生活管理活动,构成了宋代中央官学管理活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5.
唐代学校的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教育事业不无可称道之处,诸如学校专业的增设、规程的订立、外国留学生的培养等,都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可是,进而断言:“唐代学校空前昌盛,殊为少见”,那恐怕就未必了。假若仅仅依据《唐六典》,唐代学校虽非盛况空前,倒也尚属可观。无奈此书系行政制度专著,书中所载多半属于纸面上的设想,而非生活中的实情,至多只能反映其成书前后即开元,天宝年间的情形。就总体面论,唐代学校并不景气,前有愧于两汉,后逊色于宋、明,与有唐一代强盛无匹、繁荣无双的美名不甚相称。唐代学校可以分为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私学三大类。下面分类作些考察,并借以就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6.
唐代西州的官学——唐代西州的教育(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封建教育体制臻于完善的重要时期,研究唐代的教育制度对准确把握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体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且影响深远的选举制度——科举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吐鲁番文书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唐代地方教育的实施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西州教育的材料为线索,从官学、私学及教材三方面对唐代西州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一考察,兼及唐代地方教育的某些方面。限于篇幅,文章主要讨论西州的官学,私学及教材问题拟另详他文。  相似文献   

7.
唐代官学建构与影响试析贾真真山西省教育员会我国封建官学始于西汉武帝元期五年(公元前129年),在漫长而悠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唐代官学以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特征的显明性以及成就的显赫性不失为我国浩翰博大封建官学宝库中珍贵的历史遗产。在面向新世纪未来教...  相似文献   

8.
国子祭酒是唐代中央官学———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唐代,他不仅只是一个文化官员,而且扮演着文人在政府机构代言人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被视为一个时代最高学术水平的体现者,其任职人员的情况不仅能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水准,而且也能反映出某个阶段统治者的文化政策,以及对待儒学的态度。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国子祭酒人员的变动即反映出唐代统治者对待儒学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在中央官学皆重视置“五经博士”——确定儒学为主要专业和教学内容,并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选拔读书人加入官僚集团中,从而使儒学尊崇地位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学对传承社会主导思想文化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宋代中央官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总体上来看,中央和地方官学经常被放在一起研究,涉及到宋代官学的教育管理制度、财政收支、师生日常生活等多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则主要集中于国子监、太学等领域。但上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比较陈旧,问题意识较差,研究深度不够,影响力不强,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1.
姚宏杰 《中国教师》2009,(19):25-27
<正>中国教育源远流长,教师的存在也历时久远。中国古代官学由朝举办、管理,大致可分为中央、地方官学两类,是王朝控制思想、培养人才、实施教育政策的主要场所,在教育上居正统地位。官学教师有些类似现在的公办教师,回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唐代是古代官学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但从"释奠礼"的实行考察,所见似与传统观点略有相左,即唐代地方官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发达,州县学几同虚设,真正在盛世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广大的私学。  相似文献   

13.
积分制是古代中央官学教学管理制度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升级制作为积分制的前提基础,最早在汉代官学萌芽,唐代继续发展。北宋太学“三舍法”的建立,考试升级制最终形成,积分制才得以确立。元明清三代官学积分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古代积分制的研究对于当代学分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官师制度是官学教育的重要组戍部分。魏晋南朝时期,官学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中央,除大学之外.又创建国子学,同时,学馆教育、专科教育也受到统治的重视;在地方,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则成为地方官学得以维系,并以此来划分地方教育的行政区域。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官学种类、行政级别有所不同,官师的称谓也因此各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中学行政职官沿革●上海浦东教育学院李彦荣中国的官学教育在清末学制改革之前,基本上沿袭传统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中央的国子监相当于大学性质,地方的府州县学具有中等教育性质,而城乡的社学、义学之类则是小学教育性质。当时,对于大学、小学之划分...  相似文献   

16.
书院起于唐代,盛于宋代,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 最初,书院是与官学并行的民办教育组织,多在山林僻静之处建舍,易于读书与修行.书院不但是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学校,而且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甚至是学术中心,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移植和模仿中国文化的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不仅魏文帝曹丕的"文章经国"思想成为其统治者的兴邦治国理念,且官学教育中的汉诗文教育也盛极一时。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削弱,"文章经国"思想受到日本文化本土化风潮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官学教育中的汉诗文教育的衰落。这昭示着日本文化和教育民族独立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书院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之后,自唐末、五代至清末,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书院在中国大地上绵延了千年之久,成为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现在看来,书院制度不仅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乏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教师》2012,(22):24-25
在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发展史上,宋代教育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兴学,逐步形成了以中央太学、国子监为中心,诸多专科学校及地方学校配套的全国性官学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