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学与儒教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相似文献   

2.
钱伟 《林区教学》2011,(2):11-13
在上千年的历史递嬗演变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历史上,儒道佛三教的冲突始终不断,三教的融合也一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儒道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融互补的。通过对儒道佛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差异的分析,探讨三教在思想上的相通互摄,相异互补,并认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在现代与未来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一汉代学者司马谈,论述先秦学术发展概况,并总结各家学者之主张和得失,著《论六家要旨》一文,文中对各家或以其思想主张命名,如名、法、道、阴阳;或以创始者姓氏命名,如墨家;惟儒家不同,既非主张又非姓氏。那么“儒”的含义是什么呢?原来“儒”是对某些职业者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系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儒教是指“圣道设教”以宣扬儒家思想和封建的道德说教,把儒家学说宗教化;儒学是对以孔孟之学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文化的通称。笔者试就三者的内涵、外延及其产生,发展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理清学派递代与思想禅源,以就正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7.
世界上几个早期文明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由各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其文化的整体、系统形态大多没有在相应的时空环境中历史地延续下来。无论是曾大放异彩的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还是对世界文明曾有过重大影响的罗马文化,其文化系统都因种种原因而中断甚至中绝。然而,中国文化则与此截然不同。中国文化以其特有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发展而著称于世。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奇迹般的历史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统一性和连续  相似文献   

8.
林伟亮 《教书育人》2010,(4):113-114
李泽厚先生曾经讲过:“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特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李泽厚先生曾经讲过: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特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粮。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中的"和"、"仁"等思想仍然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文章从解释学中关于"前见"的概念,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儒家思想进行论述,借以说明儒家思想的演化历程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中,儒家的修养理论独具特色,其学者站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提出学习是修身的基础,重视自省和克己,倡导慎独和践履。回顾和梳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对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教中国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世界正急速地走向均质化,在地球上无论哪个国家都能看到同样化、风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那只是生活的表层,而我们对于事物的观察方法、感受方式、行动方式,则都是遵循着固有化圈的传统。在生活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认识、理解因化而异的那部分存在看来变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史学界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之说,中国名列其间(其他三国为埃及、巴比伦、印度);现在又有"四大文明区"的提法:东地中海文明区(包括埃及、巴比林、亚述、希腊等),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印第安文明区(包括玛稚、印加等)和东亚文明区(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而中国是东亚文明区的主体,正如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埃·赖肖尔指出的:"日本人非  相似文献   

14.
儒学德性传统与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德性传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梳理儒学德性传统的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价值理性、内在超越、整体主义等文化特征。植根于儒学德性文化传统,才有我国道德教育的根深叶茂,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保持文化教育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是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本质的统一;是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自原始儒学起,中国传统儒学就包含了形而上学的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坚持下来,直至王阳明的心学.如此长期流传的思想一定会给我国国民思维产生影响.当今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国,它不仅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问题,希望这些哲学思维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传统儒学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该文认为:中国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乐而不忧的生活态度,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参赞天地的终极追求。对此如加以创造性转换,仍不失为现代文化建设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1月,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金大中的经济改革使得韩国在短短两年里就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它也使得注重个人价值的年轻一代在由改革所引起的文化冲突中,选择了诸如个人主义、法治、自由等西方文化价值观;而那些肩负养家糊口重任的中年一代则在最为现实的生存问题上,开始自觉或者被迫顺应经济改革的发展要求,抛弃传统儒教的价值观念。其后上台的卢武铉政府也在中青年一代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历史整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相交叉,又相互动,他们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价值诸问题不能回避的。文化全球化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历史的整体化强调的是各个区域、国家、民族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反映了文化的扩散与汇合,体现了历史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其本质都是超越任何制度、民族、地域的界线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包容精神、贵和思想等是处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克服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现代化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这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构成、体育的人文内涵以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整合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注入中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