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的产品。社会空间意义上的国家疆域包括物质疆域、文化疆域和数字疆域三种形态。国家疆域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疆域的范围,为我们有效认定和开发国家疆域、捍卫祖国神圣领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三世纪后期,蒙古高原有匈奴游牧帝国崛起,其创立者为冒顿。六百余年后,北匈奴西迁俄罗斯草原和多瑙河流域,复建匈奴游牧帝国,开创主为阿提拉(Attila)。冒顿和阿提拉雄长百蛮,威振亚欧。探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不论从匈奴史,还是世界史角度上看,都是甚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三世纪后期,蒙古高原有匈奴游牧帝国崛起,其创立者为冒顿。六百余年后,北匈奴西迁俄罗斯草原和多瑙河流域,复建匈奴游牧帝国,开创主为阿提拉(Atttla)。冒顿和阿提拉雄长百蛮,威振亚欧。探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不论从匈奴史,还是世界史角度上看,都是甚有意义的。 (一)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关于匈奴人的社会文化的史料记载比较丰富,然而由于视角和评价尺度等原因,使得这些记载存在偏颇。匈奴人的价值观和国家观是其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而匈奴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构筑了匈奴的社会文化。正确认识匈奴社会文化,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历史、族群关系史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现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都有启迪借鉴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匈奴拜天地日月,祭祀祖先,敬畏鬼神,为多种崇拜。匈奴有巫师,行军作战,必先占卜吉凶,并作巫术,驱邪避恶,加害仇敌。匈奴神化王权,宣称单于为天神之子,匈奴宗教虽较原始,却已成为匈奴游牧帝国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历史疆域的理论界定有多种观点。代表性观点有三种:一是以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实际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二是以现代中国疆域为基本出发点研究历史上中国疆域;三是以今天中国疆域所包括的民族为出发点,去上溯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本文认为中国历史疆域是中华各族在自古以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建立的国家政权长期统辖的区域所达到的范围,而以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最终确立时期清代初年的国家疆域为标志。凡是生活在清初疆域内的民族以及历史上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而后来外迁或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国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的政权所统辖的区域,都是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这一界定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疆域的主体、政权统辖区域所达到的范围和统一国家最终确立时期,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都在时空的交汇中发生和展现。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史的角度关注某时历史文化的演变,也要从区域的角度审视某地历史文化的特色与变化。多年来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区域文化的研究多着眼与于较宽广的范围,大则以南北西东划分,小则以今省区为界,而对更小范围的区域文化研究,则显得较为零散。涪陵地区疆域虽小,其文化却自古便具有鲜明特色。它的文化渊源最早可上溯至涪陵殷商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涪陵白涛镇小田溪巴人墓葬群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则反映出了上古时期涪陵手工业之精及文化开发之早,而司马迁笔下的巴寡妇清,以…  相似文献   

8.
师:大家一定听说过在中国有古代的四大美女,在这四大美女中有一位叫王昭君的。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具体讲一下有关的历史情况。 [板书:第四节 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师:这里的两汉就是指学习过的西汉和东汉。[板书:西汉和东汉] 师:匈奴这个民族〔板书:匈奴〕,大家对它应该有所了解的,它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幻灯显示:西汉疆域,边讲边指着匈奴的地理位置),它原先分布在蒙古高原,即今天内蒙古及其以北的地带。今天我们讲述的两汉与匈奴的关  相似文献   

9.
“胡”的称谓由来已久,但杂种胡出现于匈奴帝国解体以后。东汉建武以降,所谓杂种胡一方面指南匈奴、五部即南单于部族以外与匈奴有关系但与南匈奴、五部又有区别的匈奴部落;另一方面又指从南匈奴、五部分化解体过程中产生的部族。它们虽与南匈奴、五部曾有血缘关系,但经过演变后与后者有着显著的不同,也以杂胡相称,最终南匈奴、五部从历史上消失。杂种胡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匈奴帝国解体以及南匈奴、五部分化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民族的历史与突厥语匈奴族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离开了它就不可能彻底地研究和了解匈牙利的民族史。要研究匈牙利和中国的诸亲缘关系,必须从研究匈牙利民族史与匈奴民族史之间的关系着手。匈牙利人和匈奴人的经济联系和文化联系是在公元五世纪开始的,即匈牙利民族刚刚建立自己的国家组织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这些联系,对当代匈牙利人的祖先的社会,文化生活和语言等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河西走廊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廊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廊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廊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廊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在王莽秉政及统治时期。出现了急剧的恶化。新莽在发兵微讨匈奴知单于的同时,施以分匈奴为十五单于的政策。这段史实很重要,但史籍中记载约略。幸赖新近面世的《额济纳汉简》,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信息。对该段史事的探讨颇有裨益。简文:分封“单于者十四人”,重现了分封史事的工作细节;简文:分封单于“在致卢儿候山”,则首次透露了事态发展曾进入到匈奴驻地以内;而“皆背叛”的简文。再一次印证了王莽实施微讨匈奴知单于方略,是彻底失败的。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王莽对匈奴政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朝王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欲重起与匈奴之间的战火。长期以来,他的这种对匈奴的政策一直被认为是对匈奴的歧视,是北方战火的肇端。事实上,如果从与匈奴和亲的耗费与匈奴的内部情况等多方面来分析,王莽对匈奴的政策还是有对症下药的地方的。  相似文献   

15.
在西汉时期,匈奴民族经历过“五单于争立”的大内乱与分裂。其分裂原因不能唯独归因于匈奴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亦须从西汉王朝起始于“马邑之谋”的对匈奴大规模征服战争所导致巨大影响着手探索。汉匈战争中,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导致匈奴民族生存地理环境的巨变,从而严重损害了赖以生息的畜牧业经济基础,继而激化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系列矛盾,最终以单于继承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匈奴史上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的全面展开,元狩二年之后,汉朝又制定了新的归义匈奴首领封侯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匈奴归义侯国具有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这些侯国主要集中在涿郡、南阳、颍川三郡。他们在进入汉地后,由于文化、气候、政治等方面的原因,鲜有传国善终者。  相似文献   

17.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位、接待匈奴的规格、匈奴与朝代更迭等。辩论见证和加速了汉匈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苏玲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3):116-118
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分析其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互相依存的经济交流是维系各边疆民族与中原关系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慈禧的对外思想一直被刻印着"妥协投降"的标记,其实她的对外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慈禧时代的对外思想,以光绪登基、《马关条约》签订为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同治皇帝执政时期,她力排众议加强"塞防""海防",果断出兵驱赶入侵者,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她有着"保藩固边"的思想,希望严防门户。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清王朝门户大开,慈禧的外交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老年的暮气遮掩了中青年时的锐意,边政废弛、战败割地求和、卖国求荣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昭君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桑干三河河谷一线,经蹄窟岭至杀虎口出塞,是以蹄窟岭、红沙岩口属极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