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在中学化学中所接触到的无机酸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中心原子与质子直接相连的氢化物(X-H);另一种是中心原子与氧直接相连的含氧酸。这两种酸的强度大小意味着他们释放质子(H+)的难易程度。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电子密度的大小,是决定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这个原子的电子密度越低,它对质子的引力越弱,因而酸性也就越强,反之亦然。二、酸性强弱的判断规律规律1: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酸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在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氢化物中,由于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所带的负电荷依次减少,从而使这些原…  相似文献   

2.
来信对1982年《化学教学》第二期〈关于无机酸强度的教学问题〉中“中心原子相同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酸性强弱,要视其所受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定。一般来说,无机含氧酸的强度是由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以及氧化数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对含氧酸酸性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R—O—H键中的氧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影响来实现的,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氧化数较高时,则它同与之相连的氧原子争夺电子的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而表现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3.
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J.N)和劳莱(Lowry)各自独立地提出了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定义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同年,美国G.N.路易斯更倾向于用结构的观点为酸碱下了定义: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的重要性质就是酸性,不同的酸的酸性有强弱之分。高中化学中多次遇到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学生对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有时感到很困惑。本文结合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对无机酸分子的酸性强弱规律加以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无机酸可以分为氢酸和含氧酸两大类,当前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对决定无机酸强度的主要因素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片面看法,其中有不少观点是自相矛盾的,这就给教学造成许多混乱。如果运用酸碱质子理论,根据酸根的质子亲合势的观点,不仅能够很好地阐明氢酸强度的变化规律,而且也能够完满地阐明含氧酸强度的变化规律,所以决定无机酸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取决于无机酸酸根的质子亲合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含氧酸的强度取决于酸分子的电离程度:ROH+H~2O→RO~-+H_3O~+酸分子中羟基上的质子H~+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的孤电子对上,这个过程越容易,酸性越强.而此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中心原子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这能力越强,则O—H键的极性越强,即R(?)O(?)H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的酸性.什么情况下,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强呢?可从两方面考虑:一、R的电负性R的电负性越大,越易吸引电子,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降低,O—H键变弱,而易释放出质子,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如HCIO、HBrO、HIO、卤原子的电负性由I→CI依次增强,吸引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逐渐增强,使O—H键变弱,H~+易于脱离,因此其酸性强弱的次序为HCIO>HBrO>HIO.  相似文献   

6.
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归结为判断中心原子或离子在成键时采用何种方式杂化,这常常是困绕学生的问题。本文推导出一种简单判断分子或离子的杂化方法及无机分子或离子含有大π键的情况,规则如下: (1)确定中心原子及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VEN) (2)观察和中心原子相连的原子数目(AN)。即σ电子的轨道占有数目 (3)计算中心原子的弧对电子对数(PEN)  相似文献   

7.
碱的强度大小取决于它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对有机胺来说,氨基的氮原子有一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因此显碱性。简单脂肪胺的碱性(Pkb=3~5)通常大于氨(Pkb=4.75)。当然不同的胺与质子结合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碱性强弱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容易结合质子者碱性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8.
非含氧酸是无机酸中最简单的一种酸,它们的成酸元素是位于周期系ⅥA、ⅦA的元素。同周期元素或同族元素所成的非含氧酸其酸性强弱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对成酸元素的电负性、原子半径数值的分析比较而得出。但是,在讨论非含氧酸时,往往不只是进行这种粗糙的相对比较,而需要了解各种非含氧酸的强度数值。因为只有了解到了各种非含氧酸的强度数值,才能严格地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例如,氢硒酸、氢氟酸二者酸性强弱如何呢?显然从Se和F的电负性、原子半径是难以比较的。要解决这类问题,有待于进行具体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9.
在无机化学中,经常遇到分子构型问题。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介绍了原子轨道杂化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但学生在确定具体分子的构型时仍感无从下手。因此笔者仅就如何确定一些常见无机分子的构型问题,介绍一种简单方法。 要确定分子的构型,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子中哪个原子为中心原子,哪些原子为端梢原子。二是中心原子与端梢原子间的成键情况。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分子构型就比较容易确定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在一般分子中,中心原子都是一些相对电负性较低的元素的原子。这样可以通过比较元素电负性的方法来确定哪种元素的原子做中心原子。(注意在这里氢除外,它一般只做端梢原子。)如在PCl_3中,磷的电负性较氯低,磷为中心原子。在N_2O中,氮的电负性较氧低,其中一个氮原子为中心原子,另一个氮原子和氧原子为端梢原子。对于第二个问题就稍复杂一些。不同的端梢原子与中心原子的成键情况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下面为了使问题简化而实用,仅以最常见的卤素和氧为例,分别不同情况,就如何确定分子构型加以介绍。 一、卤素为端梢原子 卤素为端梢原子的情况比较简单。卤素与中心原子一般只形成一个σ键,每个σ键共用一对电子,分别由中心原子和端梢原子提供。这样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与端梢  相似文献   

10.
NH3和PH 3结构相似,性质却明显不同。影响因素:(1)中心原子的结构因素:①中心原子的共价半径和离子势。在电子构型相同和阳离子的电荷相等的条件下,离子势()为:φ=rz或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阳离子的半径(r)。②中心原子的电子组态和屏蔽作用。内层电子数少的N原子的屏蔽作用弱于P原子的屏蔽作用。③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有效核电荷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N原子强于P原子,这与电负性变化所得的规律完全一致。(2)亲质子性能:在氨和膦分子中,尽管s轨道上都具有孤电子对,但亲质子的性能不同。(3)热力学原理。从等电子体——NH 3和P H5的一些热力学数据可知,气态NH 3的稳定性比PH 3强得多。  相似文献   

11.
由上表知氯的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HClO_4>HClO_3>HClO_2>HClO;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由大到小的次序是:HClO>HClO_3>HClO_4(HClO_2有些例外)。含氧酸酸性强弱,常用ROH规则解释。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半径越小、氧化数较高时,R—O之间键结合力强,而O—H间键相对地较弱,故越易离解出H~+离子,酸性较强。对于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HClO、HClO_2、HClO_3、HClO_4来讲,随着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增加,氯原子对所有氧原子外层电子的吸引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酸碱理论的基础上,劳伦斯,路易斯相继提出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将酸碱概念推广。从而扩大了人们对酸碱的认识范围,再不局限于含氢元素存在于水溶液中的一类物质。有一些特定的因素说明酸性的强弱,本文仅讨论影响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因素。 影响无机含氧酸强弱的因素,目前许多文献上都没有统一解释,各持己见.因都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也能解决一定的问题。许多事实说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当然,外部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有很多同学对此题都回答是正确的。 此题前提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两种微粒”,微粒应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根据上述前提,应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两种微粒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氧原子和氧离子都具有8个质子,钾原子和钾离子都具有19个质子,…,所以是同一种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一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H_2CO_3的表观电离常数(K_1=4.2×10~(-7),K_2=5.6×10~(-11))标明它是一种弱酸。但是(1)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来讨论酸的强度,如按鲍林经验公式含氧酸的K_1与n值有如下关系: K_1=10~(5n-7)n为非羟基氧原子数目H_2CO_3中,n=1,H_1=10~(5×1-7)=10~(-2)。此值与K_(1表)相差甚大;(2)从分子中不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等)来比较碳酸同甲酸,乙酸的强度大小,分析它们的分子结构可知,“碳酸的酸性与甲酸  相似文献   

15.
元素和原子都是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明确其含义和它们的区别、联系及使用范围,对正确理解和描述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很有必要. 一、元素和原子的概念辨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总称”有两种含义:①是众多原子的集体,这表明元素是宏观的概括;②对于原子是不是从属于某元素,是不是某元素的原子,只需考虑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而不必考虑中子数,如:11H、12H(D)、13H(T)为三种不同的原子,但它们均属于同一类原子(氢  相似文献   

16.
一、有机化合物中的氢键我们已经学过分子间的吸引力如静电力、范德华力和氢键是影响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这里只对有机化合物中的氢键进行一些讨论,供学习参考。氢键是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又较小的原子(如N、O、F)相结合形成极性键,如(?),O—H,F—H,其中N、O、F带有部份负电荷,H带有部份正电荷,与裸露的氢质子有些类似。这种带部份正电荷的氢与另一分子中带部份负电荷的原子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称为氢键(用虚线表示氢键)。这里必须强调氢键仅是一种特殊效应,只有当氢原子与第二周期的N、O、F相连时才能形成氢键,与其它原子相连的  相似文献   

17.
陈老师刚刚结束了元素内容的教学,但张同学仍对一些问题疑惑不解,因此他到陈老师办公室去问陈老师郾张: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一类”两字的含义?师:初中化学教材对元素的概念是这样叙述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概念中的“一类”两字是指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的原子(离子)郾如氧原子和氧离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所以同属于氧元素郾还要注意的是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而不是“一种”原子的总称,因为在同种元素中,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种原子,如氢就有核内中子数分…  相似文献   

18.
此法就是:“中心原子相同、中心原子氧化数不同的无机含氧酸,当分子里的氧原子数与氢原子数的差值越大时,则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例如氯的含氧酸:HClO、HClO_2、HClO_3和HClO_4里,其氧原子与氢原子数的差值分别为0、1、2和3,所以酸性大小为HClO相似文献   

19.
1原子的组成1.1掌握原子的组成及3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①原子(AZX)原子核质子(Z个,带正电)中子(A-Z)个不带电核外电子(Z个,带负电)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种类,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微粒所带的电荷.③中性原子其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等于核电荷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阳离子其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总数,阳离子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差.阴离子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总数,阴离子的负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与质子数之差.1.2描述同位素的3个特点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张万福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78-179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内容,搞好概念教学是搞好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加强概念教学呢?1、剖析词语含义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化学概念,对其中的关键词语要认真剖析。如对于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虽然此概念字数不多,但含义深刻,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三是分子是一种微观粒子。若不讲清这三层含义就显得抽象、不透彻。2、把握内涵和外延化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具有特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例如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个概念局限于原子,钠原子和钠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掌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要素,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然后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第二,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这就掌握了“元素”的含义和适用范围。3、抓住关键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