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文选是我国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为中国古代史入门之钥匙,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佳。文章分析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配合课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学养与修养等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公文选》(方春容先生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材,该书因选文精当,注释简要,译文流畅,很受师生欢迎。笔者在讲授该书时,发现其中有些句子,如"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西塞江源,望祀岷山","舍耒场圃,奉笔兔园","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官有俸禄,何故继富"等的译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的发展历史及现今教学面对的现实.必须根据提高历史专业的学生阅读和运用古代史籍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出发来编写教材.介绍要突出重点,注意其概括性、通俗性;选读要有代表性、时序性、民族性、可读性、准确性;介绍和选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而选读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不仅体现在教育制度、教学环节上,而且体现在具体课程上。本阐述了《中国历史选》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美德品质教育的可行性,论证了该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高师古代汉语要加强语境训练 ,必须重视文选教学 ,以文选为纲。同时还要重视通论教学 ,“文”“论”结合。遵循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认识论原则 ,结合高师面向中学、加强基础、培养素质的特点 ,古汉语文选教学必须做到 :咬文嚼字 ,抓常用词 ;对比辨异 ,重在微殊 ;读译结合 ,动口动手 ;归纳梳理 ,掌握规律 ;自学阅读 ,增强语感 ;设疑解惑 ,锻炼思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古汉语的识别能力和解说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宇鸿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3):56-61
高师古代汉语要加强语境训练,必须重视选教学,以选为纲。同时还要重视通论教学,“”“论”结合。遵循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认识论原则,结合高师面向中学、加强基础、培养素质的特点,古汉语选教学必须做到:咬嚼字,抓常用词;对比辨异,重在微殊;读译结合,动口动手;归纳梳理,掌握规律;自学阅读,增强语感;设疑解感,锻炼思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汉语的识别能力和解说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代选》后注释较简单,学生自学时费时费力。利用计算机对《古代选》中的字形体、词义引申、虚词用法、语法现象等做出详细的标注,可以弥补《古代选》课后注释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计算机还可以存储有关《古代选》的模拟考题,以便学生检测自学效果;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高科技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使《古代选》的自学实现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我省8所高校历史专业文选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找出了目前此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对历史文选课程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作为高校历史专业的基础课程,需要实践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研究性学习,应当依据其问题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必须注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过程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是一本集合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精华思想的一本文集。该书摘录了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及教育家的至理名言。他们在总结古人教育经验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本文主要对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对从教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吕亚宁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9(2):6-9
《中国古代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同时段的论有不同特点,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教学难点主,各种范畴和中国特定的意象式思维方式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学方法上,论教学除应完成了解古代论的任务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13.
孙廷谷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127-127
中师新版本语文教材从发行至今已三年了,通过这一届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套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尤其是其中的配套教材课外《阅读文选》的使用,扩大了教学空间,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面,体现了新的中师语文教材观,突出了语文重“素质教育”、重“能力训练”的教学改革方向。然而,在这个使用过程中,也有部分教师由于过去长期形成的老习惯,或是认识不够,仍只单一地使用《阅读和写作》教材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违背… 相似文献
14.
我任《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和选读》课多年,所用教材,都是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文选》.这部教材分上、下两册.编选方法是以文带史.先是“正文”,然后是“解题”(即史籍介绍、评价),再后才是“注释”.本书编写年代较早,修改多次,影响较大,其主要特点(也是优点)是:一、因编选较早,在历史要籍上所起的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不能抹杀.二、目的明确:“在于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所选内容精当,较能体现这一目的.三、内容广博,品类繁多,体例各别、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伍华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1)
大学中文系开设的《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仅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应当有一定的感性知识。我们所讲的古代汉语实际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学习语言不能没有感性知识的积累,如果仅学理论,不读作品,则是背离了学习语言的规律,其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徒劳而无功。前人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的一个“文化常识”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一篇知识短文和若干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文献。这些文献,有的直接摘自中国古代史籍,也有的摘自国外的资料,其编选目的只是为了印证知识短文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重要史实。 相似文献
17.
张涤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2)
十几年前,我曾应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之约,编写《历代文学总集选介》一书,历时数月,已大致定稿,后来却大部分散佚了。现就中华所保存的若干篇先加修订,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8.
姚馨丙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1,(1)
(一)我院在高师语文函授班开设的《现代文选》这门课程以教学单篇作品为主,不象《现代汉语》、《文艺理论》那样有系统性;选入的又都是现代文,似乎一看就明,不象《古代文选》那样艰深难懂;而且其中不少作品是中学教师所教过或接触到的,不象其它课程那样有一种新鲜感。因此,有些高师函授学员觉得,《现代文选》课听不听,无所谓;来不来,没关系。而我们又是有一百五十名学员的大班,不可能采取点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文选"(又称"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是大学历史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如何进一步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史学工作者,下面结合我个人对这门课的若干教学改革尝试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讲清课程性质、任务,明现学习目的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对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的不断加深认识和完善的过程。刚入大学之门的一年级学生,对于开设中国历史文选课的目的认识不清,以为是中学阶段文言文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充而已,未必认真对待。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首先必须讲明这门课的性质:它是大学历史系一门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古诗和古代散文合编成了一本教材。如何务实、高效地在半学期内学完如此多的内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如何寻找运用选修教材的有效门径,提高教学的效率?就此,我谈谈看法。
何为“选修”?我认为应该着重在“选”字。选修就应该是在必修的基础上延伸,从整体考虑,为学生提供更进一步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