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良  徐佳  王普查 《资源科学》2014,36(2):334-341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被集约化使用的同时,耗用量却显著增加。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基础,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全国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格兰杰因;城镇化率每提高1%,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7.68%,而总用水量将提高0.58%;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对此,提出从技术节水、结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三方面挖掘节水潜力,以及从生态增水、国际市场购水以及虚拟水贸易三方面增加水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被集约化使用的同时,耗用量却显著增加。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基础,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全国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格兰杰因;城镇化率每提高1%,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7.68%,而总用水量将提高0.58%;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对此,提出从技术节水、结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三方面挖掘节水潜力,以及从生态增水、国际市场购水以及虚拟水贸易三方面增加水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3.
任珩  赵成章  安丽涓 《资源科学》2014,36(5):922-928
水资源管理政策是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从水资源安全的高度探讨水资源管理政策失效原因对于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参与式访谈和突变级数法,从政策认知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等4个维度评价了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963-1993年,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水平逐步提高,1993-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政策认知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指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表现为先增大后下降、再增大的趋势;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则在1968-2008年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民勤绿洲偏重于工程技术层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在实现阶段性节水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使民勤陷入"开荒-节水-开荒"的恶性循环,推动了传统农业规模无序扩张,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是干旱地区水土承载压力加大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已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以火电厂节水技术概念和方式措施,提出一些节水系统建设的基础措施、节水技术要点,废水回收的途径以及"零排放"观念,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在水资源紧缺的当今,许多地方为了缓解水资源的困难,开始大力推广滴管节水灌溉技术。本文通过分析滴管节水技术的优点与应用难点,就滴管节水技术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要建立节水型社会。这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原创性很强的浩大工程,它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生态节水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行为方式转变的各个层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创新和建设节水的制度、节水的经济、节水的科学技术和节水的文化。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同时,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人口高峰期食物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及整个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发展。农艺节水作为节水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我国一些干旱地区,农艺节水的作用更加明显。利用农艺节水能够有效地提高干旱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使田间作物增产。基于此点,首先对农艺节水技术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CGE模型的水资源政策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9.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短缺,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远大、任务很艰巨,必须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支持力度;统一水资源管理主体,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完善水市场运行机制;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节水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等途径,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1.
跨界河流分水问题关系着河流健康、人水关系,影响着区域协调发展甚至安全稳定。黄河水量分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需要攻克的主要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跨界河流分水的研究较多,但一直没有准确、合理的定论,黄河“八七”分水已经经历了30多年,急需要调整却难以进行。本文基于资料搜集及大量文献分析,总结跨界河流分水思想、原理及规则,提出一套系统的跨界河流分水计算方法,即“基于分水思想—分水原理—分水规则的多方法综合—动态—和谐分水方法”(简称SDH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该理论方法并充分考虑黄河流域实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计算得出黄河分水新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跨界河流分水是一道难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复杂关系,需要树立先进的分水思想,包括可承载分水思想、和谐分水思想、公平分水思想、共享用水思想和系统分析思想;②提出的分水方法综合考虑现状分水方案、现状用水和未来用水需求、人口、GDP、流域面积以及总体最优等因素,随可分配水量变化而同比变化,并符合最小需水和用水效率约束,是非常合适的;③黄河“八七”分水方案需要调整,考虑总可分配水量的变化,分别计算确定了假设分配水量370亿和300亿m 3两种情况下的黄河分水新方案(称为“19ZQT”分水方案),并分析论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与防治土地退化的区域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群 《资源科学》2004,26(6):77-82
详细考察了石洋河流域现行的与土地退化相关的水资源管理现状:(i)区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优先权, 工业供水优先于农业用水、中游地区用水优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ii)农业生产极大超用地下水;(iii) 解决水资源问题过分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和(iv)调配水资源大多依据经验和估算等。接着分析和评价了区域水资源政策,认为工业用水优先权虽然符合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但缺乏社会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合理性,土地退化进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与缺乏有效运行的补偿机制直接相关。最后提出了区域政策完善建议:(i)经济增长速度要受自然承载能力制衡; (ii)调整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iii)建立统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 (iv)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和 (v)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由“九源一干”144条河流水系构成。目前仅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以及开都—孔雀河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力联系。流域内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问题十分突出,断流河道下游成为过去30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退化最为严重区域。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样地调查,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水系连通性差,抵御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能力不足;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比例过高,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河道断流,河流肢解,流域水系统完整性被破坏;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表生态过程受损,生态隐忧凸显。针对此提出:(1)从机制、体制上推动和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将断流的5源流纳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2)科学确定绿洲适宜规模,退耕还水,以水定地、以水定发展;(3)实施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提升流域水资源监控与综合调度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琛  郭甲嘉  沈大军 《资源科学》2021,43(4):799-812
流域水资源配置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应用破产理论和规则,研究了4种情形下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和再分配,包括1987年流域水量分配、流域水量与入河泥沙量变化下的再分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再分配以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下的再分配.得到以下发现:①1987年流域水量分配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发现,分配最接近S...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解黄河流域灌区水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其节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自从1990年以来,集体水管理制度被用水协会或承包管理所代替。然而,名义上的改革对节水没有影响,只有建立了激励机制的管理制度才有节水效应。另外,农民参与在改革中的节水效果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态势十分严峻。切实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建议尽快制定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规划;加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科技基础平台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重大水问题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水利工程的科学论证;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开展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施黄淮海区域节水试验示范区建设计划,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绍凤  梁媛 《资源科学》2020,42(1):29-36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流域水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为保护生态系统提供助力,也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径流量显著减少,但近期有所回升,来沙量急剧减少。为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面对黄河水沙变化、区域水资源供需变化等新形势,本文估算预留生态(含输沙)水量(80亿~120亿m 3)、下游南水北调及海水利用可替代黄河供水量(25亿~45亿m 3)及上中游部分产业发展需水,研究向黄河上中游分配更多水量指标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方案,并提出完善水权转让与补偿制度、探索用水指标与土地指标调控的联动机制,以推动新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是黄河水沙关系调节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回顾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典范,通过自发和问题驱动机制,流域制定了水量分配方案、开展了水量调度、探索了水权转换和进行了水权明晰。但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没有完成,存在用水计划没有灵活性、用户没有选择性、交易没有市场以及调度取代取水许可管理等问题。同时,水权制度还面临40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水资源量、用水结构和水沙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建议黄河流域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9.
化学示踪剂是研究干旱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和补给来源追踪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Cl-为示踪剂,通过其他离子与Cl-的相互关系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Br-/Cl-、Na+/Cl-、S042-/Cl-、HCO3-/Cl-、Ca2+/Cl-、Mg2+/Cl-相互关系指示了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关系密切,水质较好,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蒸发也起到一定作用,下游盆地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完全是现代降水的补给,石膏、方解石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地下水富镁。总体而言,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在多种地球化学作用下进行,在以蒸发为主导动力的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过程促使地下水演化为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供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居民点附近的地下水是历史时期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源不足与维持漕运通畅是历史时期北京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元代以前莲花池水系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城市供水保障区域经历了以永定河为主转移至以瓮山泊、高粱河地区为主的变化过程。元代,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转移至高梁河水系。通惠河的开通将城市供水保障区域拓展至昌平白浮泉地区,明清时期白浮泉水源的断绝使保障区域范围回缩至瓮山泊一带。1949年以来,北京的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城市供水实现跨区域、多来源、多系统的联合调度。地下水供水保障区域呈现横向扩张、纵向加深的变化趋势,取水口由集中于市区和近郊逐步外移至远郊,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水的利用由区域内自给有余转变为依靠跨区域调水补充不足,供水保障区域由本区域向流域上游的河北、山西两省扩张。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已经使供水保障区域从海河流域扩大至长江流域。预测北京的供水系统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对外调水、雨洪水及回用水等水源的利用量将继续增加,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供水压力减小,有利于城市水环境及水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