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一對百年文化反省的一個反省:什么逃脱了反省反而成了反省的前提?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從尼采的一篇文章套用來的,那篇文章的題目是<德國人缺少什么>.遗憾的是,尼釆講這樣的題目用不着做譬如說德國與東方或者德國與英國之類的比較,他只是把德國的現狀與他心目中的標准做一個比較,然後直截了當說出他的批評意見來.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英文     
鲁迅与英文周作人在北京的报上见到侯外庐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很长,一共有26个字,现在不便摘录,总之是论鲁迅的,里边所说的话我也别无意见,只是其中有一句我觉得不确实,所以提出来一说。侯先生说,阿Q这名字取意之所在,由他猜测,以为鲁迅先生大概是取英文“问...  相似文献   

3.
应德国考古学家吴海博先生和王睦女士之邀,我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塔拉副教授,于1996年3月访问了德国。回国之后,友人相问:“你在德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深有感触地回答:“是德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向往。”仅从我们往返于北京和法兰克福的巨型飞机上看,每次都有500多位乘客,其中多半是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德国人,他们多是旅游者、留学生,以及商企界人士。仅此,即可略知中德交往之密切。在德国,我们与许多文物考古、博物馆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发现有不少德国学者能讲汉语,并且给自己起了一个有意思的中文名字。每当谈起中国…  相似文献   

4.
荷兰漫笔     
云王 《世界文化》2006,(4):32-34
阴露中的绚丽 冬季的一天,和几个中国学生一道从我们居住的荷兰城市出发到德国波恩参加一个会议。一进波恩,一个同学就说,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说,什么不一样?他说,你看德国人穿的衣服,再看他们盖的房子,和荷兰人相比差别多大。经他这么一说,我发现果然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丁永明 《世界文化》2007,(10):50-50
最近,德国柏林的蒂尔加滕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奇特的官司,有位司机路遇警察,把手伸出车窗,朝警察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于是,警察状告该司机侮辱了他。  相似文献   

6.
由巫到礼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由巫到礼》,这是个很难讲的题目,因为牵涉到上古史,材料不够,我自己研究得很不够,学术界好像也研究得不够。这是个非常重要、却被忽略掉的问题。所以的确值得讲一讲。特别是这个问题与中国整个文化、中国整个哲学的特徵,很有关系,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园 《东方文化》2003,(6):117-124
讲这个题目于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正在散去之时,并非出于刻意的安排。事实上,定此题目时战事还没有起。这题目是由我近十年来的研究中引出的。近十年来我所关注的,更是“动荡时世的男性”,因为我的课题,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对同一时期的女性命运,只是偶有涉及(即如在谈论节操问题的场合)。  相似文献   

8.
“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孔子的话,看一个人,不要只是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的实际行动。这可谓至理名言。有这样一种人,说得好,做得差,言行不一。还有一种人为了达到他个人的某种目的,说得天花乱坠,然而所说都是假话。因此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主要要看他...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有机会来参加潘石禅先生学术讲座的盛会,并且被邀做第一次的讲员,觉得很荣幸,也很不敢当。讲座这个称呼,令我们想起五世纪末的时候,南北朝的宋、齐、梁时代,有一个学者伏曼容,《梁书·儒林傅》里把他放在第一个人。他在家里讲学,常设一个高座,常有几十到百余位的人到他家里,他就升座讲说。  相似文献   

10.
江南 《世界文化》2008,(4):32-33
加利是德国慕尼黑的一位富翁。他温和老实,性格内向,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一直到47岁也没有考虑个人问题。近年来,加利越来越渴望拥有一个家。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交给婚介所。 2007年7月的一天中午,加利接到了电话。原来,婚介所来了一位年轻女孩,他们认为这个女孩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不错。女孩名叫乔亚,家境富裕,目前自己在做一些服装生意。加利很欣赏这种不依赖殷实背景,靠自己努力追求生活的女孩,见面后,加利更被乔亚那特有的温柔吸引。  相似文献   

11.
木子 《世界文化》2005,(2):49-50
美国的斯蒂芬,金是一位在恶梦的驱使下进行创作的恐怖系列小说作家。他总是反复做同一个恶梦:他在闷热狭小的房间里工作,有一个疯女人藏身于门后,手里挥舞着一把解剖刀。如果他不完成他的作品,她将会冲出来,而且她确实是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12.
李柏 《世界文化》2023,(7):19-24
<正>2023年3月3日,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35—2023)去世,享年88岁。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作为战后日本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反对战争,爱好和平,主张日本必须深刻反省历史问题,是为数极少的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访问的日本作家。他与中国渊源极深,一生视鲁迅为精神导师,与莫言等中国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善于从不同文化中汲取养分,以作品来提醒世人,在面对黑暗和挫折时应该怎样自处。  相似文献   

13.
陈樱 《世界文化》2009,(7):44-45
有一次上课,他故意不发一个学生的试卷,等那个羞涩的学生来问他的时候,他说:“我想看看天才长得什么样子。” 他出给学生的试题都是这样的: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4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诸如此类的问题,读过饱法利夫舢的你会做吗?  相似文献   

14.
神秘的冰人     
神秘的冰人孙易编译德国游客赫尔姆特·西蒙和他的妻子在奥意边境阿尔卑斯山上的锡来罗冰川附近观光游览时发现了一具尸体,开始他以为是融化的冰雪中露出了一个玩具人的头,但走近仔细一看,他和他夫人都发现这是真人的头,从某些表面的伤痕来看,他们猜测这其中可能涉及...  相似文献   

15.
女人需要什么何建芬编译男人之所以不理解女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她们究竟需要什么。奥地利精神分析分派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坦白地讲:“女人需要什么这个大难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不仅如此,当今许多做了丈夫和就要做丈夫的人也为此大伤脑筋。下面我们诚挚地向男士们...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国家历史学界,“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这个概念与“历史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y of History)经常相互混用。从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讲,这两个概念有密切联系和近似处,也有细微差异和区别,并不完全等同。那么,究竟什么足“比较史学”。什么是“历史的比较研究”呢?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乡     
我望着对面胖胖的黎,忽然感到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变化给早已熟悉的一切又作了或深或浅的调整,一种梦幻感油然而生。黎是我的老乡,出了名的随和,女生们和他在一起,丝毫不用“性别意识”来设防,我们一起买票、吃饭、做车、聊天。三年来,没有什么心动之类的意外发生。黎是我的老乡,又是出了名的坏脾气,有时说着说着就急了,摔门而去,没少和他计较,却也没人真的在意。  相似文献   

18.
留钱做什么     
留钱做什么林则徐生平不置恒产,有人劝他积些钱财,使子孙将来生活不致困苦。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廉治)留钱做什么@廉治...  相似文献   

19.
补白     
“多走了几步”法国化学家得维尔(1818—1881)制得了纯洁的铝。有人劝他,应当表明自己是铝的真正发现人,因为在他之前的德国人弗勒制出的铝很不纯净。但是,得维尔没有这样做。当他得到足量的可熔铝时,他就铸了一个纪念章,上面刻了弗勒的名字和1827年的日期,送给那位德国化学大师,并且满意地说道:  相似文献   

20.
作为杰出的南北战争历史学家,他让美国了解它的过去。作为良师益友,他使我懂得我的未来。我若不是由于读了《神圣的土地》第98页上的几行字,或许至今仍是一个布鲁斯的泛泛的景仰者而已。《神圣的土地》是布鲁斯以北部联邦的视角审视历史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史书。说来带有讽刺意味,这位教给我许多人世间什么是正确的人,却是缘于他的一个谬误而进入了我的生活。那是在1956年,我15岁,上中学二年级。我为了做英语作业而阅读《神圣的土地》。我很快就被卡顿吸引住了,因为他并不是枯燥乏味地讲历史,而是做到引人入胜。你可以看到参议员们怒目圆睁,唇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