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有三个表现形式:对权威的意象质询;使一个音调的权威形式不稳定;对殖民权威的反讽。本文应用混杂性理论对约瑟夫·康拉德的作品《黑暗的心》进行了分析,从而阐释了康拉德颠覆殖民话语、消解殖民权威的努力确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冯春园 《双语学习》2007,(11M):210-210,212
在作为“三幕日本悲剧”里一幕的《蝴蝶夫人》中,普契尼使一完美的东方女子形象——“蝴蝶”深入人心。而华裔作家黄哲伦巧妙的把这部名剧容入他的剧本《蝴蝶君》,并颠覆了这一根深蒂固的东方妇女形象。本文在解析“蝴蝶”形象的同时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蒂两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男人对东方女子形象幻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解析《刮痧》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阴阳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时就会产生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一种文化失落与文化失衡现象。文章从文化冲击的特点入手,以影片《刮痧》为例,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中西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和中西方对待科学研究客体的差异。最后指出,异质文化中人们的沟通和理解会帮助人们减少因文化冲击而带来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试论翻译的混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用后殖民理论的混杂性概念 ,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翻译的混杂性。翻译的混杂性是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产物 ,是一种正常现象 ,反映了翻译的本质特征 ,它在译语环境下具有语言和文化上的张力 ,能促进译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蝴蝶君》是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以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作为颠覆原型而创作完成的戏剧。借助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来探讨男主角伽里玛的性别追寻过程,代表西方权威中心的伽里玛在剧末走向死亡,而在他眼中代表东方软弱无能的宋丽玲却活到了最后。通过对这一不同结局的分析比较得出,伽里玛的死亡是因为他不能认同性别混杂只追求单一性别身份而造成。如果他能对东西方文化有清楚的认识,或许悲剧就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6.
黄哲伦的《蝴蝶君》表现了白人绅士伽利默宁愿以想象中的中国女性为伴侣,也不愿意将注意力放在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宋身上,这体现了西方的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的强大魔力。同时,宋的形象又是中国形象的隐喻,即西方认识中国同样也更多地从印象和想象出发,而非从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7.
摘要:美籍华人剧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以一位法国外交官伽里玛与一位中国京剧演员宋丽玲的故事展开。本文尝试从对东方主义的颠覆角度来探讨在《蝴蝶君》中主人公伽里玛和宋丽玲谁才是真正的蝴蝶夫人,以此来证明柔弱的并不一定只属于东方,从而颠覆东方主义中的东西方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8.
《蝴蝶君》呈现的是不对称的话语权,其主人公加利马尔的话语权被一个有着女气的东方男性宋丽玲所剥夺。西方对东方单一角度的误读与宋丽玲对东西方的深思是不对称的。《蝴蝶夫人》中爱情的单线性模式与《蝴蝶君》中爱情的多线性模式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9.
曾畅怀 《考试周刊》2011,(76):42-44
著名华裔作家黄哲伦的成名作《蝴蝶君》讲述中国间谍宋丽玲男扮女装与法国外交官伽里玛维持情人关系以便获取战争情报的故事。该剧本是东西二元的绝好的阐释文本,宋丽玲不断强化自己"蝴蝶夫人"这一东方女人形象,以颠覆这一刻板形象。本文运用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提出的东方主义等理论来探讨剧本对"蝴蝶夫人"这一形象的强化和颠覆,并探求在东西二元对立中,究竟谁是谁的"蝴蝶夫人"。  相似文献   

10.
混杂性理论是霍米·巴巴后殖民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本文详细探讨了混杂性的理论基础: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然后阐释了混杂性与文化身份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了它的主要应用范围.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混杂性理论必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对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起到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蝴蝶君》这部剧中的主题多种多样,主要探讨了民族与种族,东方和西方,性别与政治以及身份认同和殖民主义等问题。此外,黄哲伦还运用了戏剧误解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极度的惊诧和快感。本文,通过男性研究和文化研究这一理论,旨在揭示剧中严重的男性霸权,身份追寻和文化冲突等问题,并且深究其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以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案件为创作背景,结合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用细腻的笔触和繁杂的叙述将现实与虚构、事实与想象杂糅,讲述了法国外交官伽里玛和中国京剧演员宋丽玲爱恨交织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以茶开始,背后却反映了西方男性对东方文化的幻想和自身所惯有的后殖民傲慢而导致的文化移情及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3.
《老残游记》是一部具有很大混杂性的小说,既有对晚清时期帝国世态风物的写真,又有自我辩诬泄愤的自传式叙述,还花费许多笔墨表达了对政治时局的关切和评判,而这些都没有统一在小说的叙述中。《老残游记》既有谴责、政治、侦探、公案等晚清通俗小说元素,又有为当时士人群体所喜的抒情元素。《老残游记》混杂性的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欲求的多样性、读者市场的倾向性和小说体式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本文以东方主义为理论基础,将《蝴蝶夫人》中的传统东方女性形象和《蝴蝶君》中颠覆性的东方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探讨西方人“蝴蝶情结”的产生与幻灭。以期通过分析比较东方女性形象在西方作家和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不同呈现,构建客观的东方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蝴蝶君》的评论比较多,但大多都是运用"东方主义"理论来解析的.有的研究者认为《蝴蝶君》不仅是对《蝴蝶夫人》中男女关系的倒置,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惊人倒置,这显然是对"东方主义"理论的误用.本文试从华裔作家的背景和多元文化的立场反驳上述观点,从而做到对"东方主义"的再阐释,重新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6.
《蝴蝶君》的人物身上性别模糊和雌雄同体特征明显,这些雌雄同体特征也是决定人物各自命运的关键。强烈的性别意识和对立导致了剧中人物无法达到两性的和谐。文章以弗吉尼亚·吴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的"雌雄同体"概念中的三个特征:男性化的女人与女性化的男人、性别意识和两性和谐来分析《蝴蝶君》以及作者黄哲伦残缺的雌雄同体观。  相似文献   

17.
《蝴蝶君》的故事其实是围绕着自我装扮和表演展开的,自我装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身份的建构和转变。作者通过突出人物的自我装扮,改变了人物的刻板形象,赋予角色以生命力。这种自我装扮实质上是性别表演,是对西方主流文化中性别身份二元对立的反讽。  相似文献   

18.
黄哲伦的《蝴蝶君》讲述了一个中国男性化装成女性,骗取法国外交官情报的故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剧本中所反映的父权制思想,可以揭示出现代文学中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  相似文献   

19.
霍米巴巴是当代后殖民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此领域中他提出了如混杂性,矛盾性和模仿等新的术语和概念。根据霍米巴巴的理论,这些术语是用来描述在殖民地中被殖民者对待殖民者霸权的反馈。在他的唯一公开发表的著作《文化的定位》中,他指出了自己对于后殖民理论的观点—混杂性,矛盾性和模仿。  相似文献   

20.
王波 《文教资料》2007,(31):50-53
混杂性理论是霍米·巴巴后殖民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本文详细探讨了混杂性的理论基础: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然后阐释了混杂性与文化身份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了它的主要应用范围。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混杂性理论必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对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起到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