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界刮起了一阵莽汉主义旋风,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历史,但莽汉主义对于诗人自身的关注,对生活对现实最直白的呐喊,对语言的另类运用等鲜明特点,对当代诗歌曾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3.
新生代诗歌以反叛朦胧诗的姿态登上中国诗坛。在不同的生命体验和诗歌观念下,新生代诗人采用能指回归、口语化、叙事化三种诗歌语言策略,来反叛朦胧诗所指扩大化、抒情化、技巧化、贵族气十足的诗歌语言。新生代诗人的反叛,客观上推动了新诗的发展,并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5.
建国初期,在一次次批判与清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宰诗歌命运30余年的似是而非的主流文艺理论话语,这一理论话语又吸收和强化了新诗史上业已存在的直白化理论,从而使得缪斯的容颜发生了畸变,诗歌的发展丧失了生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和“朦胧诗”影响的日益扩大,新诗创作才又逐渐回到其自身的轨道上,诗学意义上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诗歌创作格局才逐渐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舒婷是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之一。诗歌语言的问题是2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中国文学和诗歌语言的话题更为郑重地进入了人们地视野。人们开始认识到,正是语言的变迁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中国文学以及诗歌的面貌。通过对舒婷诗歌的实证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的语言体系的现代性,从而感受它在思想上的现代性,正是这种语言本体层面上的提升奠定了新诗新的审美原则,使新诗得到了又一次诗体解放。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育长期以来被社会大众所误解,语言教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着眼于语言作为一种基本工具的重要性,探讨语言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对大学语言教育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1世纪以来语言文字工作和语言生活研究所取得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在制定和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开始转向全方位的语言生活管理。在此基础上,将语言管理理论与语言生活研究相结合,文章提出建设城市语言文明的新目标。城市语言管理可以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开展建设城市语言文明的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的语言情况需要调查研究,言语互动规范可以成为语言文明建设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0.
11.
本通过对两种语言习得理论一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分析,探讨了合作学习在语言习得方面的一些特征和意义,强调了合作学习注重学习内在动力和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侯银梅 《文教资料》2011,(11):61-62
高校普通话教师担当着推广普通话的重任,语言是普通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语音知识、纠正方言音的主要教学手段。在语言修养方面普通话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何提高高校普通话教师的语言修养?本文主要从思想修养、教学口语修养和加强语言修养的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言建设是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对语言发展进行规划。制定语言政策,实施语言工程,推动和引导语言更加有效地顺应规律变化。语言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通过语言政策和法律来影响和约束。语言法律是把语言建设中的要求国民遵守的语言行为准则用法律的方式明确下来。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末期的新生代诗歌,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的诗歌理念,引起了一场声势不小的诗歌运动,其诗歌理论和语言实验呈现出鲜亮的特色,但由于其语言造作的策略以及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幼稚和尴尬的缺陷,最终在不完善中走向了自我瓦解。然而,它给现代汉诗发展提供的有益启示,则使它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姿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解读。这里有人事关系的某些误会,也存在着诗学趣味某种的分别。不过,从更深的角度分析,艾青的批评又主要是基于一种历史的观察,或者说是出于对中国诗歌曾经有过的创作问题的觉悟。艾青的诗歌观念中包含了自己独特的关于中国新诗"形态"的理想,正是从这一理想形态出发,他对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充满了预见性的隐忧,其诗学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两个方面对当今的暴力现象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前者在校园语言、体育界用语、社会用语以及文人用语等中都有十分明显的反映,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沿用文革时期流行的暴力词语和大量使用詈骂性言辞这两个方面,文章呼吁人们同这些现象进行斗争,以求得语言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期声名鹊起的朦胧诗已经被认可为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产品,当它的光影渐渐淡去之后,中国当代诗坛尤其是当代先锋诗歌阵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呢?这恐怕是所有瞻望中国新诗前途与命运的人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罗振亚先生的新著《脓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2005年6月版)。在全面搜集整理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先锋诗歌发展的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美学的探寻与历史的追问,对上述那些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作了初步回答,为我们准确理解世纪之交中国新诗的现实样态、审美特征和流变轨迹提供了非常直接、非常重要的认识路径和诗学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俊胜 《教师》2008,(20):67-68
语文教学以语言为主要载体,教学语言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本文在强调丰富语文教学语言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丰富语文教学语言的四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以往的中国新诗,穆旦诗歌在联想的边际上走得更远,穆旦诗的异质性,主要就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上。穆旦诗按意象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面历史现实,以意象的原生状态实行着线性的连缓,直接歌唱时代:一类是以意象的变体为喻体,跳跃式呈现,形成一种内敛而自问的抒情向度,解剖自我。本文讨论的是穆旦诗歌的意象变体手段。文章以诗中频繁出现的“火”为对象,通过分析“火”在诗中的具体变化来说明穆旦诗歌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20.
李春 《考试周刊》2012,(18):10-11
中国当代诗歌是"新诗",是不同于古代的"骚体"、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诗体的白话诗,但是,无论怎么样,"新诗"的语言对于新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诗歌中,语言担负着承载可言说的意义和不可言说的意象等根本任务,语言的运用方式在诗歌中尤为重要。正因为语言的工具作用和对意蕴的文本表达等作用的矛盾在诗歌这一领域里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诗歌的语言表达对于研究语言学中的某些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实例论述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