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日常认识里,人们往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内容决定形式,那么,“写什么”的内容自然要比“怎么写”的形式更重要了。一篇作文,如果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运思下笔呢?又由于“写什么”源自学生个  相似文献   

2.
当下,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改的共同愿景与教师的教学追求。与之相应,小学语文教学正从以教师施教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向以"学"为中心组织学习活动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因此,与其说是打造高效课堂,毋宁说是打造高效学堂,其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要把促进学生学习贯穿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佐藤学所倡导的"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行以来,语文老师都能按照标准重新洗牌,构建符合新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适度"和"失度"的问题,教师要有辩证考量意识,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训练和教学评价等展开多重比对权衡,争取课堂教学走向"适度",避免课堂教学出现过多"失度"现象。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并给出对应性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史晓咏 《成才之路》2011,(35):10-11
本文是作者在参与省级子课题《基于本真教学策略下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阅读与欣赏”板块的案例研究》中的一份研讨报告,主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失真(语言的失真、生活的失真、精神的(灵魂)失真、审美的失真、批判能力的失真及创新精神的失真)问题,通过对一些成功的阅读教学案例的研讨,感悟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紧扣文本,涵泳文本的原生态的“本真”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创新,强调的是学生的以学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学为中心,无疑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关键,文章试就基于"学为中心"的视角下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情感的记录,是生活的浓缩。生活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心灵和情感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语文的本质是富有魅力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减了语文的魅力。还语文本真的魅力,就是要从我们传递的课堂中反思,让课堂真正充满语文的魅力。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语文魅力的主阵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其生硬地放在孩子们面前,而必须去催发这一朵一朵欲放的花苞,让其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8.
中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职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对越来越多的职高学生不知道语文课学什么,教师不知道该怎样上语文课的尴尬局面,本文从"有用"、"有神"、"有趣""有闲"这四个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因素入手,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真,为中职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精神濡养"而教,从而让学生从容面对"生活",让学生真切获得"精神",使中职语文课堂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课堂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但一些课堂的言语实践脱离生活、脱离儿童,导致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应面向生活、指向生命、承向生成、导向生动,践行"真"语文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师生作用相辅相成的特点,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教学进展,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艳 《教师》2014,(34):65-66
何为语文的本真?笔者认为,“听说读写”的圆融运用正是语文的真意,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1]在笔者看来“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芒芒 《成才之路》2009,(17):I0009-I0009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体系、新的评价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而又鲜活灵动,值得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语文应是“求真、求实、求美”的教学:一、追求教学的“本真”,把真实与鲜活注入语文课堂。二、让“实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用“朴实”的方法出“朴实”的效果。三、追求“审美”的艺术境界,让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理念的体现等都给予了宏观的指导。但具体到某个年段、某个学段、某个单元、某篇课文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将宏观的要求具体化,而语文教学难就难在这个“具体化”上。“观摩课”是对这些宏观要求具体化的较好诠释,它能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借着改革的春风,异彩纷呈,着实让人兴奋。当我们沉浸在这些美景,欣喜振奋时,有些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一些花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大量涌入了课堂,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笔者认为: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应先为语文课堂“瘦身”。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特别是高中语文课,该怎么上。这一直是困惑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眼下,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学生所有学习阶段是最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老师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高中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一定关系,也与其他学科老师或领导的外行眼光的误导有一定关系。可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与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不得法有关系。可以说,有些语文老师很多时候在语文课堂上讲的根本不是语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下,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瞄准什么呢?这是语文教师脑海里常有的重要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瞄准教学目标、思路、方法、细节。一、瞄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确立以"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个方面来关注基于学情的语文课堂重构。分别论述了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经验的起点分析,教学技巧和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和作业设计紧扣目标和差异作业满足学生学习内在需求等内容。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达到精准施教。  相似文献   

18.
19.
李春光 《语文天地》2014,(10):68-69
语文教学中,“读”有多种形式,包括默读、朗读、诵读等。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以分析课文为主,轻视读文本,最多也只是学生默读,课堂已经失去了书声琅琅的景观;或者只是注重读的形式,而没有考虑读的有效性。因此,为了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必须继续强化“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上选录了柳宗元的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文中讲有很多人种树,但总是种不好。有一位驼背的种树人却种的一手好树,其他人无法和他相比。他说那些种树的人是“繁殖扰树”,只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才能种好树。读罢此文,我不由想起了一种很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介绍背景、作者。然后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最后是写作特色。按照传统的教育观,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学生,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课,就是传授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兴趣、思想、情感、心理、个性等被忽略,或是被置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