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金工业发展对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等学校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与大学类型相对应 ,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口径 ;第三种是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 ,所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 ,实践动手能力则要求较强 ;第二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培养的人才既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 ,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来…  相似文献   

3.
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实现的三个转变:首先,需要实现由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模式转变;其次,需要实现由原来注重考试的主导、促进作用逐步向考试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转变;第三,需要实现由只关注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与就业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骨干专业为抓手,依托校企合作,在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持续改革、探索.实践中,学校紧紧依托校企合作,依据培养目标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共同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由学校一方培养向校企双方共同培养转变,形成了校企合力驱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独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员工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强、专业口径宽、职业指向不明确,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面临挑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雷同;课程设置理论化,体系系统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操作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本文首先对应用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做理论梳理,其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做细致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成因,以为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严峻的招生就业形势之下,民办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坚定树立培养应用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理念,以汉语国际推广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上要彻底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准确定位,增加富有专业特色的技能类课程,充分体现本专业特点,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出有益于专业发展的新路子,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改革:构建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作为大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高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进行定位选择,设计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三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在正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十二五期间,创业型人才培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当在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从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权宜之计向提升就业层次的战略高度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的创业教育向培养专业+创业复合型人才转变;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要保证基本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应尽快构建适合本校发展定位的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模式。学生素质能力结构构建,要围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共性目标来进行,学生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潜能素质三个方面,能力结构与各类大学生相比可分成共性能力与个性能力两大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模式、努力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主要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改革中将跨学科教育理念融入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理念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向跨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设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定位于服务棉花全产业链;采用“2.5+1+0.5”分段培养方式,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部分核心课程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跨学科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新农科”建设的结合度、教师的实践能力、社会及企业参与度等方面分析改革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承和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开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专业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教师教育正处在转型时期,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从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混合发展向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转变,推进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要解决好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两方面的协调发展问题,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转型。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从本校实际出发,在努力实现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力度,经过充分论证,探索实施了"2+2"本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4+2"、"4+2+1"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育培养类型多样化,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具体措施主要有: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具体措施主要有: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薛文静 《江苏教育》2013,(20):29-30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新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校物业管理专业探究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全过程管理,提出动态订单和静态订单并存、技能订单向素质订单转变、多企业订单培养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面对福建省水利人才培养的结构性供给障碍、层次性供给障碍、差异性供给障碍等矛盾问题,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以"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等为举措的技术技能型水利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实现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发展动力由政府主导向学院自主的转变、社会服务从输送人才为主向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应用研发等并重的转变,增强了办学活力,开辟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凸显了办学依托单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特色。然而仍然存在着生源不甚理想、资源整合欠佳、就业口径单一等问题。应对挑战,做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夯基础,开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本科蓄力量,探索多元录取和培养方式保质量,整合优质资源成合力,能够保证实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其改进措施: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提供技能指导;建立实践基地,开辟技能培训。同时,文章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转变:实现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转变;实现办学模式多样性的转变;实现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实现向重视学生就业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不断迈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势必要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向质量提高、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变。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建设能优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育人质量。高职护理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级护理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文章分析了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护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护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对社会保障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机制,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有利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独立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提升。以H大学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措施,对高校培养社会保障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