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彤 《网球》2013,(8):90-91
张军慧说他走入网球这个领域是在2004年的3月,那会儿的他还是网球圈的新兵,对网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他原来是新闻单位出身,搞过教育也做过培训和人力资源,虽然喜欢体育热爱运动,但以前从来没打过网球,对于网球的认识也仅限于知道四大满贯,知道费德勒、萨芬、大小威廉姆斯这些明星,甚至在来到中网公司的初期,他都感觉这只是一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球的魅力逐渐显现出来。张军慧也开始被这项运动打动,他惊叹子网球文化的深厚,也被球员们的个性所吸引,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几次去大满贯考察,这也让他对网球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甚至觉得,网球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2.
“中化杯”比赛中我们还耳闻目睹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两代人献身网球事业,一家人魂系网球。比如这次代表亚网联来北京监督赛事的小川亭就是亚网联主席大川亭之子。打入单打半赛的九鬼,其父是70年代在日本网坛称雄的著名选手。我国家队的教练有的当年还跟他交过手。  相似文献   

3.
吕彤欣:(品正操之子,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我代表父亲,感谢评委会和网球爱好者把这个荣誉颁发给他。我父亲一直说,他一生中做了三件事,一是打鬼子,二是修铁路,三是打网球。我记得很清楚,2009年10月2号,我跟他最后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还跟我提到他喜欢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员。他反复对我说,当时李芳进入世界前36名,打进了大满贯,非常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球迷的话     
说起来,我喜欢网球的时间还很短,半年而已。最初使我认识网球的是张德培。去年10月,偶然从电视转播的沙龙公开赛中认识了他,一下子便被他那高超的球技、帅气的外表和那种巨星特有的气质吸引住了。从此死心塌地的成了“张德培迷”,继而也迷上了那个黄绿色的小球。从那以后,只要电视上有网球节目,我便会坐下来观看。  相似文献   

5.
赛场     
《网球》2007,(12)
二十年一梦:智利火炮冈萨雷斯能入围大师杯,其教练拉凡斯基功不可没,所以他也随弟子来到了上海。拉凡斯基说自己在20年前曾经来过中国,当时他还是一名ATP职业球员。那时在中国,人们对网球的了解少之又少。如今他重访中国,为这里的变化感到震惊。网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他说自己愿意成为中国网球的好朋友,如果再有二十年,希望这里会变成网球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7.
金路 《网球》2010,(5):116-117
《网球》杂志的编辑你好:我是一位青少年网球选手的父亲。或许我的儿子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手。他今年9岁了,先后在网球夏令营和业余体校练了两年多的网球。由于我们做父母的有些运动基础,很希望孩子能在网球这条路上越走越好。但是最近我在观察孩子练球的时候发现,他训练比较懒散,包括一起练球的孩子也一样,脚下一点都不勤快,很多球都是在胡抡,失误多,但是球速都非常快,感觉我们成年人都打不出那么快的球速。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越来越具影响力的网球在二战之后曾经历了几十年风起云涌的变化。而推动这场变革潮流的是一位美国人——他身高6英尺(1.83米).作为运动员他是世界冠军,此后他又成为网球产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在网球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网球世界的组织运作上都是伟大的先驱者,他就是约翰·艾尔伯特·克雷默。  相似文献   

9.
艾思 《网球》2010,(6):85-85
我很喜欢网球,虽然羽毛球、乒乓球也都玩得不错,但是网球是最爱,因此也嫁给了一个网球发烧友,因为在学校里,只有他能赢我。我们在没结婚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将来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打网球,最好能成为网球明星,不光我们俩有这个想法,我周围的人,他们知道我们的爱好和经历,也很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明星。  相似文献   

10.
朱茜  田然 《网球》2012,(5):50-54
1 听多了“某某球员从小就热爱网球”老桥段,田然的网球故事定会让你颇为新鲜。如果三四年前,你去问田然关于网球的事儿,她多半不会给你好脸色,有一句没一句,她觉得“出了这个网球场你们谁都别跟我提网球,它就跟我没关系”,而河南队的教练们也对这个倔丫头没法子:“你啊你啊,除了网球啥都想干。”  相似文献   

11.
朱茜 《网球》2010,(5):64-65
认识清华大学网球队教练孙建国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十足的网球痴。他喜欢收集网球的老东西,网球拍、网球桶、奖杯……这些都在他的收集范围之内。很多年前,孙老师去马来西亚支教,大家都这么介绍他:“这是来自中国的体育家、教育家。”接触了一段日子之后,大家都开始称他为“艺术家”,而他的网球事业,自然也是他的艺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汪涛 《网球》2013,(7):86-87
1在上海业余网球界提到李耀,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上海网球123推广管理公司总经理,他10年前就介入网球行业,而与《网球》杂志的缘分同样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我跟欧阳旭《网球》杂志投资人之一)和吴昊是在2002年认识的,头一次见面我们就在张江打了一场网球,当时王越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世界职业网球第二号选手鲍利斯·贝克尔还在和别人说:“只要我在打球,京特·伯施就永远是我的教练。”可就在说这番话后不到一个月,一九八七年一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网球教练伯施和他亲手培育的世界网球明星、两次温布尔登大赛的冠军贝克尔公开决裂。他们过去曾情如父子,而事情的发展又证明了当今世界网球明星们成长的规律:孩童时的教练,一旦他的学生长大成名,总要被他的徒弟抛弃的。事情的原因得追朔到一九八六年的八月。那时,贝克尔的教练伯施和他的经纪人——梯里亚斯就贝克尔的训练和比赛问题已经发生了矛盾。而在这时,在他们三者中间又插进了第四者——位摩纳哥的女郎贝克迪克特·克尔坦。克尔坦现年二十一岁,是学法律的大学生,会说德语、英语和法语,曾和一位四十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在跟我爸爸学网球。我爸他是个好父亲,但是他绝对不是个好教练。每次,他教给我一个动作后,就让我去旁边空挥拍。而他就开始和朋友们砰砰地打得不亦乐乎,完全把我忘了。主要是,我认为我自己在一旁挥拍对我打球一点帮助都没有。而我爸爸却说,那是因为我没有认真训练。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在记忆中珍藏着一些难忘而重要的日子,对于我来说二十岁生日就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我收到了两份礼物,两份在后来的日子里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我的生活的礼物。一份是爱情,我倾慕已久的他终于走入我的生活;一份是他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一只网球拍。他爱好网球,球打得不错,送球拍给我希望日后我能成为他球场上的对手。当时的我未曾想过往后的生活中要有网球相伴,一心企盼的是爱情的地久天长。  相似文献   

16.
谢明 《网球》2013,(9):116-117
三年之前,我写过一篇小文《网球和诗》,因为一名著名的网球评论员被纳达尔的夺冠所感召,他认为"再多的讨论都显得多余,必须要写一首诗。"因为这件小事情,我脑子很多模糊的念头瞬间变得清晰起来,网球和诗歌之间的联系得以思考下去,因为总算发现了一个人敢把我埋藏已久的想法说出来,我就顺便敲敲战鼓,就当拾人牙慧。而今年,一本汉语诗歌集《网球之歌》出现在我的案头时,三年前的感觉又历历在目,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触摸到的网球诗歌更具真实感,因为它是由世界上最优美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来信选登     
《网球》2007,(7)
我来自“耍都”成都,十分喜欢贵刊在2007年6月刊里对成都的描述,有趣而又真切……我十分喜欢萨芬,可在我拥有的21期《网球》杂志中均没有他的海报,希望贵刊能尽快赠送。我  相似文献   

18.
规则问答     
《网球》2011,(6):105-105
Q穿网球在近期一场青少年赛事中,我的对手发球,我看到球是穿过球网之后落在发球区之内的。但是,对手却说他是从球网上面滚过去的,应该是一记擦网球。于是我们都走到了网前,看到球网上的确有一个洞,但是他坚持这是一记擦网球而非穿网球,于是我们重新打了这一分。请问我们应该以谁的呼报为准?  相似文献   

19.
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是一位这些年来最富有刺激性的青年运动员,是美国最佳的并最有光辉希望的网球名手。当我看到他在1988年法国公开赛的半决赛上负于那个最终取得优胜的马滋·维兰德时,我气得几乎发疯。我曾想阿格西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但他失去了作为我们在巴黎取得单项锦标的一个美国人的机会。在18岁时阿加西就已取得过若干锦标和排列到男子选手的第四名。阿加西的打法是独特的,可称为爆发式的网球。他用如此放肆的打法抽出每一个球,致使他的  相似文献   

20.
星星闪闪     
姓名:林梓出生:1988年9月22日球龄:3年半爱好:听音乐学英语宠物:小狗 我的名字叫林梓,1988年9月出生,属龙,今年正好是我的本命年,虽然我年龄小,可球龄也有近四个年头,从1997年青岛成立了泰普斯短网培训中心后,我也开始在此进行网球学习。我的教练也是我的爸爸,他在训练的时候要求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严格,他经常教育我们成功的背后是泪水、汗水。小的时候我真的不理解,可随着成绩的出现,我慢慢开始懂得了教练爸爸的用心。 说起来我接触网球还有一段小插曲,在我6岁时,爸爸说女孩打球太辛苦,就为我买了一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