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叛逆"是学生青春期最大的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为了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利,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活动空间,往往做出一些"叛逆"行为.为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足够的权利和活动空间,减少他们的"叛逆"行为.  相似文献   

2.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然而,他的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讹”,常受人指责。在分析和比较创造性叛逆和林纾文学翻译中的“讹”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能体察学生思想的深处,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我们的教育界前辈魏书生、于漪等对学生的教育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这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他们的心是和学生息息相通的。因此,要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先看这样一个案例:小A的突变。第一幕:教室李老师在上数学课,安排学生做练习,巡视时听到小A在格格发笑,于是走到小A面前,发现他在看漫画书(小A特别喜欢动漫)。李老师:(站到小A的后面,小A没有察觉)你在看什么?小A:(惊吓,然后迅速将书塞到抽屉)没看什么。李老师:(语气严厉)明明看到你在看漫画书,还不承认?小A:(用身体挡住抽屉)没有,我一直在看数学书。李老师:(生气)那你让我看看你身体挡住的是什么!小A:(不移开身体)没什么!李老师:没什么,怎么不能让我看  相似文献   

5.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要呵护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教师要因势利导,挖掘出错误潜在的价值,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偏见,教育学生之"大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最初认识往往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较浓的认知过程,因而也就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偏见。偏见——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准确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口译文本有时貌似对原文叛逆,口译员这种不忠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比利时学者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勒氏提出,由于诗学(poetics)、意识形态(ideology)、赞助人(patronage)三要素的存在,译员有权且必须对文本进行改写和操控,目的是为了使译文能够在目的语文化中得到接受。勒氏的理论对口译员的"叛逆"行为,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张剑石 《江西教育》2003,(17):30-30
早上戴着红袖章站在校门口做值日老师,看到学生们络绎不绝地进入校门,“老师好”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我总是微笑着点头示意或者礼貌地说着“同学们好”。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若有所思———我注意到其中仍有不少的学生是低着头或是侧过脸没有向老师问好就进入了校园的,对我这个值日老师似乎视若无睹。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还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不与老师打招呼的人数也在增多。简单地认为这些学生不尊敬老师是不可取的,正如禾苗长得不好,农民绝不会责怪禾苗而只会反思自己一样,我开始注意到老师的一些行为。排除学生的品德因素和特殊个性,我觉得…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小说家冯梦龙,深受思想家李贽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三言"是冯梦龙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精神。本文以"三言"为研究主体,主要阐述了冯梦龙与封建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的思想观念以及冯梦龙表达叛逆思想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逃亡”是英美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包含主人公逃亡经历的小说作品,可以使故事情节变得错综复杂、悬念叠出。但是逃亡经历真正要暴露的却是种种行动,即主人公的冒险与叛逆等行为。这是英美小说“逃亡”主题的双重内涵,也是诸作者穿插这一情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面对“叛逆”的学生,班主任应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抓住契机,通过正面疏导、与家长沟通、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等多种方式助其转化,并宽容他们在转化中的反复,做一个“山不过来我过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3.
金玉梅 《考试周刊》2011,(7):220-221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出现的一些学生逆反心理和无效沟通等问题,提出一些在师生沟通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些都是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和从一些相关资料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如人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当我们在赞美大洋彼岸是“儿童天堂”和“素质教育”的范本时,不能忘了自己正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话。“素质”与考试原不对立。有学校的地方就必然有考试,重要的是考什么、怎么考。将“素质”和“应试”融为一体,这正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茫茫人海,匆匆人生,可知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当你驾驭生命之舟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时,或许会有暗流涌动,或许会有惊涛拍岸。我们愿成为你真诚的朋友,关注你的成长,解除你的困惑,伴你在人生的旅途中风雨兼程,一路同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可以用哲学的口吻说:距离产生美.人际关系要讲究适当的距离,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老师和学生之间当然也存在着这种奥妙.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转型和塑形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各方面的制约,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他们会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问题。鉴于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努力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索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班主任工作中的"自己人效应"常被忽视,班主任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人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当作管教的对象,无形中扩大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使敌对情绪的产生,使学生筑起与班主任格格不入的感情堡垒.如何发挥"自己人效应"呢?笔者在此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朱丽花 《考试周刊》2014,(42):42-42
叛逆心理是当前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各科学习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学科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语文学科作为当前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如何将学生的叛逆心理转化成正能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腮平 《课外阅读》2011,(11):161-161
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遭遇学生的叛逆,具体表现为老师经常感觉到一些学生喜欢和我们唱反调,让我们感到头疼。那么如何认识并正确对待学生当中的叛逆或者说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