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诚的灵魂     
为了纪念曹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我将同先生十多年交往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编写了一部 <一个苦闷的灵魂--曹禺访谈录>.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这些陈年的笔记,一遍又一遍地聆听着往日的录音时,我似乎觉得先生就坐在我的眼前,向我平心静气地诉说着他的童年, 他的少年,他的创作,他的焦灼,他的苦闷……,几十次的谈话中--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夕,我有幸读到戈宝权先生的《苏联文学讲话》,从此,它便成为我接受这一革命文学的启蒙者。解放初期,我译布拉果依的《普希金》小册子时,又借鉴过他与罗果夫主编的《普希金文集》。当时我在北大才念过两年俄语,约在1954年间,我在北大听过他关于俄苏文学的讲话。这是我首次亲睹他的风采。只是当时在大教室内,学生听众很多,没有可能同他谈话。50年代末他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一度担任苏联文学研究组组长,成了我的直接领导,虽然他很快又去担任东欧文学组组长,但同他毕竟有很多接触机会。迄今为止,我同他认识并接受他…  相似文献   

3.
【原作】一张珍贵的照片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在太湖语文夏令营开营仪式上拍的,它给我丰富的夏令营生活的记忆又添上了一道绚丽的色彩.这张照片是报告文学作家鲁光伯伯在和我们谈话的时侯,记者抢拍的。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美好的回忆便浮现在眼前。开营仪式的最后程序是作家同营员们会面.鲁光伯伯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们便与鲁光伯伯交谈起来,我们被他幽默的谈话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4.
《心愿》(第九册)一文讲的是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巴黎的一个街道公园,同法国的一对夫妇及他们的小孩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美好心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重视对疑难句子的解释。 1、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先说结果:“这是我爱坐的长椅”,再说出为什么“爱坐”的原因。以此说明作者爱坐这里的长椅是由于巴黎街道公园里的花丛,勾起了他想念北京的情丝,表达了他思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有了儿子后,我们的生活就增添了新的情趣。每天下班回来,我和妻子都沉浸在同儿子的交往中。我们同他戏耍,同他谈话,同他散步,同他做可能做的一切。在这种交往中,儿子对我们的依恋之情日深,我们对儿子也越来越亲呢,尤其是我的妻子,更是如此。因为我的妻子不在校内上班,下班时间又晚,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任务差不多都是我的,相对来说,我同儿子的接触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6.
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只有洗耳恭听,还要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何况,真理都在他手里,你就再没有思考的余地。剃头挑子,一头热乎,这样的谈话,实在没趣。  相似文献   

7.
<正>我到北京开会看见茅盾同志,他还是那样意气昂扬,十分健谈,不像一位老人。这几年中间我见过他多次,有时在人民大会堂,没有机会长谈;有时我去他的住处,没有干扰,听他滔滔不绝地谈话,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日子。我每次都想多坐一会,但又害怕谈久了会使他疲劳,影响他的健康。告辞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还有许多话不曾讲出来,心想:下次再讲吧。同他的接触中我也发现他一年比一年衰老,但除了步履艰难外,我没有看到什么叫人特别担心的事情,何况我自己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相似文献   

8.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转变。我在对同一个学生两次不同的家访中,对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句话,有了很深切的体验。去年我们班从外地转来了一名叫王峰的学生,他的父母常年在外飘泊打工,居无定所。他学习成绩很差,作业几乎不做,经常惹是生非。我一次次严厉地批评他,他都无动于衷;一次次找他耐心谈话,他也似听非听。看到他没有改过之意,依然我行我素,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为自己没有感化他而伤心,于是我搜集了他违纪、顽皮的许多证…  相似文献   

9.
正从教之初,自以为付出很多,但不是每个学生都领情,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2010年,我的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考试分数一度下滑,我找他谈话,他也支支吾吾。不仅谈话收效甚微,甚至他开始在课堂上搞一些怪动作,哗众取宠。这让我忍无可忍,便冲他大发雷霆。他终于说出了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职业高中的教师,在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因为成绩太差他没敢参加中考,托人找关系来到我们班。上课他从来不往外拿书,更不用说听课,对他来说,家长的训斥,同学的白眼,老师的冷潮热讽就像冬天吃大白菜一样,连他自己都说无可救药了。 有一天,我值晚班,趁机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首先我对他家的情况作了了解,让他谈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我说:“从咱们的谈话来看,你是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我发现听了我的话他的眼睛一亮,接着我又说:“聪明人别办傻事,我比你年龄大几岁,有时想的比你全一些,请问你准备将来凭什么本…  相似文献   

11.
谈话的艺术     
董桂兰 《教书育人》2000,(11):40-41
在班级工作中,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娱乐、交往等方面的情况,我觉得最简便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谈话。 一、谈话的步法 谈话的方法可分为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 (一)集体谈话的艺术 集体谈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班主任主讲式谈话;二是师生民主平等式对话。集体谈话一般多是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及从对集体有教育的问题中选择谈话的主题。 例如:有一次在学校的晨会上,我偶然发现班上的一个女学生,耳朵上戴着一对圆豆形的金耳环,按校规这是不允许的,当时我没有…  相似文献   

12.
先来说一次招聘:面试者是临近毕业的人力资源心理学硕士,简历很简单,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但短短的几分钟谈话过后,他就能让我感到两点:好胜心强,知识面广。这很快激起了我与他碰撞的渴望,使得我愿意通过发问去challenge(挑战),他清晰、沉着的应答使得我逐渐了解他的思维和能力。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面试。因为他让我愿意去问,愿意去发现、挖掘;而他本人则表现出了主动性、逻辑性,体现了知识、见识(经历、社会实践)、胆识,这是一种积极呈现自己的心态。只通过这一次面试,我便…  相似文献   

13.
“大概从三年级开始,老师找我谈过不少话,说真的,我听进去的不多。升上五年级后,新班主任和我的一次出乎意料的谈话,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学生在命题作文《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开头一段话。看了这篇作文,我不由回忆起那次谈话的前前后后: 他叫小江。一次,中队干部召开部分同学思想表现总结会上,同学们给他提了一些意见,他联想到老师的批评,认为老师偏听偏信干部的“小报告”,大  相似文献   

14.
要了解学生     
赵峰是我实习班级的一位同学,他很聪明,成绩不差,但经常迟到。班主任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改掉这一缺点,他仍不能准时到校。一天下午放学,我就同他一路回家,在交谈中得知:他妈妈不在了,家中还有一个小弟弟。爸爸饭做迟了,或忘记唤他起床,他上学就迟到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来到赵峰家,向他爸爸说明了来意,并同他爸爸商量如何解决赵峰迟到的问题。第二天他爸爸买了只闹钟,每天早上让闹钟唤赵峰起身,然后让赵峰到街上去买早点吃。从此赵峰上学再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谈话     
下午没课,但我却早早来到办公室。我要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各方面都不错——他今天就要退学了,我作为他的班主任和老师,必须再跟他谈一谈,这可能是和他最后一次谈话了。  相似文献   

16.
这 是 一 堂 思 想 品 德 课 , 我 提 出 让 一 名 平 时 不 爱 朗 读 的 同 学 读 一 段 课 文 。 当 他 读 到 第 三 句 时 , 可 能 是 因 为 " 踊 跃 " 这 两 个 字 不 认 识 而 停 了 下 来 。 沉 默 了 少 许 , 我 用 鄙 夷 的 眼 光 扫 视 了 他 一 眼 后 , 请 跟 他 同 桌 的 另 一 位 同 学 重 读 。 当 然 , 这 后 一 位 同 学 不 仅 普 通 话 标 准 , 朗 读 流 畅 , 而 且 嗓 音 清 脆 悦 耳 , 语 调 抑 扬 顿 挫 。 她 刚 读 完 , " 哗 ... ... " 教 室 里 爆 发 出 一 阵 热 烈 的 掌 声 。   孩 子 们 掌 声 一 停 …  相似文献   

17.
学生赵某,母亲早逝,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唯一的生活依靠是体弱多病的父亲。家境的特殊与困窘,使他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他从小便养成了抽烟、打架、旷课的恶习,老师望见头痛,邻里见了避让,多病缠身的父亲更是对他无可奈何。他家境的贫困,使我对他充满了怜悯和同情。我想,既然学生在我班,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就有责任帮助他、感化他。如果每一位老师对他都抱着一种“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孩子还谈什么“未来”呢?于是,我开始找他谈话。对我刚开始的几次谈话,他总是听而不闻,态度冷漠,无动于衷。有一次,他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老师,您就别操…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谈话     
下午没课,但我却早早来到办公室。我要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各方面都不错——他今天就要退学了,我作为他的班主任和老师,必须再跟他谈一谈,这可能是和他最后一次谈话了。  相似文献   

19.
1914年,一个31岁的犹太青年来到柏林,他身材颀长,仪表堂堂,从外表看十分潇洒英俊,丝毫看不出有孤僻的性格。他是来向他喜爱的姑娘费丽丝求婚的。然而在他的求婚信中却写下这样的文字:“我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我性格内向,沉默,不善社交,我在家里比陌生人还要感到陌生。在最近几年里.我每天同妈妈的谈话,平均不到20字,同爸爸我只是应酬一下而已……我同他们没有一丁点的共同语言,我对一切不是文学的东西都感到无聊、厌恶,因为它们打扰我。在我看来,所有的来客都是我的敌人,婚姻不能改变我.就像我的职业不能改变我一样。”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发现磊磊有点儿不大对劲儿,一向聪明而温和的他,居然对某些小朋友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虽说大班孩子在择友时有明显的好恶很正常,但基于我对他的了解,我还是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至于表现出那样的态度。一次偶然的谈话,解开了我的疑惑。当大家都快乐地进入区域活动的时候,我看到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