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懂得学生的心,才谈得上教育。用"心"育人,给学生以自尊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承受阳光照射,雨露滋润,从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认为班主任要与学生相互沟通,走进学生心灵;爱心教育,塑造心灵基石;讲究策略,净化学生心灵;注重细节,完善学生心灵;善待学生,发挥心灵力量;评价激励,赢百倍信心,使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达成心灵的默契,展现素质教育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记得-位教育家说过: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应但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她心灵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作为肩负跨世纪人才的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使自已不是站在学生心灵世界的外面观望,  相似文献   

4.
只要我们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沟通、交流、相处,用心灵去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就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带着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诗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砥砺学生品格.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诵读诗歌,写作诗歌,从而使学生心灵纯净,灵魂高尚.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只有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他们的需要和追求,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用爱去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是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绝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单向的语言交流,而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阅读应当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只有抓住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多角度对话,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波动涟漪,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浸染。  相似文献   

8.
马娟 《考试周刊》2011,(75):64-65
想象是人心灵的翅膀,没有翅膀的心灵无疑是不完整的心灵。为了让学生的心灵腾飞起来,为了使学生的心灵从小得到美的陶冶、熏染,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学会想象,善于想象,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想象力的开启者和引导者,要通过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努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想象的内容,创设宽松的环境,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读书能使学生增长智慧、明晓事理、享受快乐。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需要,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0.
黄梅英 《教师》2010,(16):125-126
音乐能使人的心灵变得纯净善良、儒雅优美。在躁动不安的复杂社会和枯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无所适从。如果在学生的心灵中开辟一块芳草地.让优美动听的音乐在里面生根、发芽、开花,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一份快乐,少一些烦恼:多一份优雅,少一些粗俗;多一份从容,少一些迷惘。  相似文献   

11.
李对成 《陕西教育》2010,(12):60-60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灵的雕塑家。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教书育人,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用共产主义思想去雕塑学生的心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2.
“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又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正如此说,老师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爱老师.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呼唤真爱。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爱,还要会爱,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如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把老师的爱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我认为爱学生应该从“欣赏”学生的缺点开始。善待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欣赏有缺点的学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只有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他们的需要和追求,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用爱去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是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有这样一则关于“铁棒与钥匙”的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如何通过品德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从而使心灵得到洗礼呢?  相似文献   

15.
一、从心灵上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倡导“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事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建立起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消除胆怯,从而敢想、敢问、敢做,也就是说他们敢于去自主探究,敢提出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真正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即开启了他们心灵上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使他们的内心萌发学习的渴望,创造的激情。陶增元老师在上《几何》第二册第四章“四边形”的第…  相似文献   

16.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和精彩的课堂探究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该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78-78,F0003
将“真爱”植入学生心灵,以心换心,为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纯洁学生的心灵营造出一个个契机,使所有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读书能使学生增长智慧、明晓事理、享受快乐.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需要,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9.
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它强调教育应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各方面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的心窗,放飞学生心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