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精神的、智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人文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真正让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建设的人才,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要以专业课为重点.在培养目标方面则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至于文化课的设置则主要是为了适应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基础。所以在近年来的职业学校的校本研究中.非常重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整合,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数学课程和机械课程的整合.将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内容与机械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比较整合.使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及时运用到机械课的计算运用中,避免以往在机械课中已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中还没有学到,机械老师只好先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将课堂进行下去的情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样的道理,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提供帮助。于是有人提出,“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宜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文学性,而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工具性。”对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不难看出,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和文化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4.
5.
6.
毕玉林 《考试周刊》2012,(86):15-16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强调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教给学生如何从文本中“回”,即过于关注语言的内容而忘记语言形式。有专家给当下语文教学下结论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多以“得意”为主,也就是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但语文素养内涵非常丰富,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玉兰 《文教资料》2011,(22):48-49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应突出和体现人文性,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人文性的现实价值被忽略。人文性是语文学科两个基本特点之一,其价值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从关爱生命、关爱家庭、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等方面讨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人文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 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如今,如何把人文魅力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使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是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过程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和实践探索。因为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承中国文化与文明传统的任务,人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将人文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最大化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丽萍  颜丙芹 《现代语文》2004,(7):25-25,23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概括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进一步明确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理念下,语文教学应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把认知素质的培养与人文精神、审美情操的提升结合起来,教学的视野从语言文字“小语文”的范畴扩展到“大语文”更加广阔的人文空间。  相似文献   

12.
沈金元 《成才之路》2012,(20):12-13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过分强调其工具性的弊端已是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人文性回归.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道义,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学科优势做好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作,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片滋养灵魂的沃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韩英 《教师》2012,(1):53-53
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道德修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人文性呢?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进行的课堂设计大多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考虑儿童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人文性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必需的   语言文字并不仅仅是传达意思的工具,它更构成我们感受、理解、想象事物以及自我意识的基本形式。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直接决定着他们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暗示性,所以,语言文字一定不会只有清晰、便于逻辑表达的一方面,还有繁密、模糊、复杂的一方面。如果真有一天,所有的词汇、语法和使用习惯都一清二楚、界限分明,一切“模糊”的概念和用法都被消灭得干干净净,那么,也许人类会因此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要把语言文字的发展同文学联系起来,甚至把文学的…  相似文献   

17.
屠天佑 《江西教育》2003,(24):23-23
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心灵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孩子们爱学语文,走向语言文字的天地。一、人文关怀,呵护学生的自信小翔是位三年级的学生,高高的个子,眉清目秀,字写得干净漂亮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古诗词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古诗词的作用,以实现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文章简单阐述了人文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人文教育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文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报上刊登了学习语文的一则消息,说是有些初中生学朱自清的《背影》,不是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去理解文意,而是嘻嘻哈哈地发出异议:说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横过铁路去给儿子买橘子……看了这则消息,觉得这真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内心足无限的惆怅和无奈。还教什么语文呢?一篇名著,现在竞有中学生这样去读,而且身边同类的例子也不少。这个现象很发人深省。学生的小理解,正是表现了他们生活经验的空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陷,他们无法产生这种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主体间性是我国教育主体研究的新视角。它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也为我们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彰显教育主体间性,是21世纪教育的价值和本体追求的需要。本文围绕主题间性内涵溯源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从师生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