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宋词坛上,抒写爱国豪情和报国之志成为词创作的时代特色。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特殊经历和南宋日益衰落的现实,使辛弃疾爱国词与其他人的词作相比,更多了一层悲剧色彩。特定时代独成稼轩词沉雄勃郁的境界,爱国情思,时代悲剧与凄凉的现实感,构成了辛弃疾爱国词的主要情感内涵,成为解读辛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汪廷讷现存词作少有言未及弈者,而在这些涉及到围棋书写的词作中,棋所充当的角色实不尽相同,小到日常实用之物品,大到人生旨趣之载体,皆各自承载着词人不同的情感意蕴。此外汪廷讷在词的创作中也赋予了围棋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围棋的价值从玩赏层面逐渐上升至精神层面,最终在词中呈现出器物意象与主体意志浑然一体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黄佳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收录汇总):136-140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因其诗文创作备受称赞,然而其词作数量并不多,以往研究者们也无过多关注其词作。王安石的大部分作品都因艺术价值不高而备受争议,其中以集句词和佛禅词尤甚,而这两类词作在其词作中占比最高,对全面把握王安石词作面貌是不可或缺的。这两类词作从体制上、内容上以及艺术手法上都有所创新,能一洗当时词的软媚之风,提升词的境界,为此后苏黄一派“以诗为词”开风气之先,对展现王安石的文学创新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屈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学习的典范。辛弃疾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屈原精神及其创作上的艺术手法,屈原及其骚赋已深入到辛词内部,成为辛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一切都源于辛弃疾对屈原更深层意义上的相承关系,即辛弃疾身上浓厚的屈原情结:两人都有着执迷求索的悲剧人生,有着功名与诗名之间的理想困惑,都有依附与独立的矛盾人格。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历史中,"归正人"自始至终饰演着重要的角色。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就与"归正人"身份密不可分,在他所结交的好友中也有许多和他相同际遇的"归正人",还有与他一同"归正"的同族兄弟,他们之间的交往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也对辛弃疾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辛弃疾南归时期为分界线,在南归前后两段时期里,找寻辛弃疾与其他"归正人"之间的交往事迹,通过诗词往来对其作研究,探究他们之间交往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宏观地探析并论述了唐宋词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人不同的身份.创作主体是文学创作的“四要素”之一,词人身份的考察及定位直接影响到词作的文本样貌、风格属性以及受众群体和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化作了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自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其豪放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8.
历来学者对辛弃疾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其豪放词之上,却较少有人研究过他的乡村田园词,而在了解了南宋的社会现实之后,我们会发现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有很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相符的地方,至此本文以系统概述辛弃疾乡村田园词为基础,对这些词的特点;作者取得的成就;及作者的创作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为什么会出现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相符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论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革新主张,并以此作为其创作的基点。自北宋中后期开始,文人对“以诗为词”可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毁誉互参,许多评论家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在他的词作上也有体现,创作了一些既有婉约派的特点又更具豪放派特点的词,在词的音律、内容、形式方面都作了创新,突破了以往词创作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词风,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稼轩词的本质特征更多的是"悲壮沉郁",辛弃疾作为时代的批判者,其个性生命的悲哀及其唤醒生命意识的词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间透露出的海洋情结,则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表现为:欲海洋经略,图一统之志;举沧海桑田,叹请缨无路;赞海洋浩翰,明报国之心;颂海洋盛景,抒归隐之情。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家庭、人生等不同角度透视《沉沦》 ,其风格并不显得“颓废”和“感伤”。若不理解作者所处的特定时代 ,不理解作者的家庭背景 ,不参照作者的自叙性文字 ,就不会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需求,社会的风尚对译者处理原文本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处于不同的社会状况下,即便翻译同一作品,译者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也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以莎士比亚在我国的翻译为例,朱生豪(1912~1944)和梁实秋(1903—1987)都是我国著名的莎剧翻译家,两位翻译家都以散文体译莎,但是风格各异。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结合译者的人生经历和翻译创作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对相关译例的分析,探讨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晏几道,宋小令词代表人物,因一部《小山词》而翘登北宋文坛,与其父并称为"大小晏"。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7年,已有300余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成效。晏几道的文学成就不无例外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研究者或以阶段性总结来概括研究成果,或从文本、艺术手法、体裁演变等角度进行分析,或以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美学等理论介入研究晏几道思想发展、情感转变、人生选择等。其"狷者"人生研究以孔子的"狷"人格分析为基础,从其文学成就和有所不为的处世态度方面来探析晏几道的个性和词作,从而呈现晏几道丰富立体的狷者人生。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她诗文词兼工,尤以词著名。其作品清新婉约、含蓄蕴藉。在其现存词作中,花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并随着词人的人生历程而发生变化,系统鲜明地折射出女词人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辛弃疾的推重是以一己之力反拨清中叶以来的词坛风气。在对辛弃疾词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王国维对鼓励后学学习辛弃疾词颇多犹疑,使辛弃疾词在王国维词论中难以得到典范性认同。王国维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总结的理论与标准在辛弃疾词上的应用难以如愿,因此其对辛弃疾的词史地位含糊其辞,使其极为重视的词人辛弃疾反而在其词学体系中出现边缘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姜夔所作词序在两宋数量不是最多的,但在其本人词作中所占的比例却是最高的.现如今,关于姜夔词序的研究成果颇多,普遍集中在其审美价值的研究上,很少侧重于其实用价值.着意于姜夔词序之实际功用,从标注时间地点、交代创作缘由、奠定情感基础、补充音乐知识四个方面着手归纳整理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袁媛 《职大学报》2022,(3):22-26+45
后世称李清照为婉约词宗,但其实“婉约”远远不能完全代表她的词作风格。李清照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她的作品风格多变,不仅有女子的温婉,亦有男儿的豪爽,其中家庭环境对她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清照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独自承受家破人亡痛楚的妇人,因此她的作品中既有少女时期的悠闲快乐,又有流离后的凄楚。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前后期的家庭环境状况,更深入地体会她细腻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词坛上,苏轼和辛弃疾并称,堪为豪放派领袖;他们用各自量丰质佳的豪放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垒起了两座巍然对峙的高峰:气势非凡而风景各异。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这两位大家的代表作。如果对这两首同为怀古题材,俱属抚景伤情的传世名词作些简扼的比较分析,读者或许会产生如此感觉:它们宛若大江长河,尽管都具备持久、强劲的冲击力度,但又拥有迥乎不同的波光水包和文化底蕴,从古流淌至今,给人们以不同的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是词由衰转盛的复兴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极有影响力的词学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词学理论著作。李渔、王士祯都是清初著名的词作家,但二者的词作有不同的倾向,李渔《窥词管见》中的词作有较大的曲化成分,王士祯在其词作《花草蒙拾》中体现了他早期的“神韵”观,有诗化倾向。此二者及著作不仅推动了词学复兴,也对后世词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煜词的悲剧性,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品格。其词作在抒发失家亡国之剧痛的背后,率真、挚诚地写出了生命和人生的困顿,使得这种情绪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从而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同时,词人也以其独特的探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困境,成为了中国文化史和精神史上的一个意义事件,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