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时代,虚拟实践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人类自我优化的必要手段。虚拟实践具有一般实践的系统特征,又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质和功能。虚拟实践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崛起的一种新型实践形态,它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领域,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为社会交往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人类的超越能力。  相似文献   

2.
休闲生活的创造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作为一种现实的生活样态,充分昭示和实现着人的自我创造的本性。休闲是人类进行自我创造的境遇,从不同层面透溢着人类自我创造的现实性、直接性和无限性。休闲作为一种现实的创造性生活,标志着人类实践模式的转换,正引领着人类走出现实的发展困境.步入真正合乎人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维柯通过对神话与原始人类的考察,认为想象力是创造之眼,原初人的创造是由“共同意识”决定的。这种创造观将诗性置于人类文化创造之本,并强调一种实践智慧,从而为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是人优于动物的一种特殊的能力。人类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中间,古往今来大量优秀的应用文即是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创造力的成果,因而创造性之于应用文写作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着创造性吗?既然创造性是指具有积极个性心理品质的人在各种社会实践过程中取得创造成果的能力,那么可以说,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存在着创造性,而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的应用文写作…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人类所持有的能力,而人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创造,裎是创造力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实践是根本,是创新的根本,创造力的最终表现是实践。把握创造力的实践本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价值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价值在于“人对社会、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它来源于实践,因为人对社会、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成果,这成果不通过实践是创造不出来的。目前我国社会实践的范围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为人们广泛深入地参加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价值开辟了远大的前程。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关键在于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既定的条件下,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价值。人的价值要受实践的检验,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没有价值、价值的大小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显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断超越人的自然性和给定性,创造人的新的规定性的实践形式.实践教学对传承知识、对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原则的实施、对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岩 《考试周刊》2012,(3):41-42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创造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力,提高其创造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对象限定在实践范围内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一种曲解。人化自然、人类社会不可能单凭实践创造产生。把实践抬高到本体的地位 ,否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根据 ,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实践活动。在古希腊神话中,审美就受到人和神的共同青睐。审美活动能满足人的感官的感性追求,是人的生命力的自由展现,并能在创造的对象物中直观自身,是人的自由创造的最高境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完全沉浸在美的理想的境界中。审美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生产的角度来说,必须确立起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属人"的审美观.这一审美观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生产;它必须受制于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它必须以人的自我肯定为前提.而这样的审美观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它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指引着人的生产,指引着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向,它不给出具体的步骤,但却给出理想与蓝图.审美是人类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实践存在论视域中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把人及人类实践放在核心地位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运用和创新.立足于人类能动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理解的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所蕴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革命性,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牢固的理论根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实践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突出了实践辩证法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实践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达到了实践辩证法统筹兼顾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悲剧的美学意义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表现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以人的自身解放程度为标志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把握和审美超越,代表人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反抗命运的方式。悲剧使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坦然正视自己的失败,承受自己的命运,担当起自己的职责,最终将人类个性从外在强制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在社会实践中直面人之极限,承认人之有限、异化、缺憾、孤独与不完善,在逆境中激发起存在的勇气,于困境中抗争,于有限之中创造无限,于无意义之中创造价值,这种悲剧性的人生态度正是当代历史条件下,生活于“无神的殿堂”之中的人所应持有的基本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演变史。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创造更加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但是,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程度不同的创造潜力。只要我们多学、多思、多实践,就会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方法。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的应然形态:关注情境的智慧性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论、技术和实践是人类的三种主要活动,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在逻辑。智慧性教学恢复了实践的应然形态,教学是教师运用实践智慧赋予每一情境以教育意义的临场创造。在情境中展开教学,这就不同于"去情境化"的技术性教学实践,后者将教学窄化为执行某一外在目标的技术手段。反思性教学实践同样看到了实践情境的复杂性、特定性,但在具体描述这种实践形态时,突出了"反思"两字,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在教学现场有一个慎思过程,使之成为一个有着"实践的身体、理论的头脑"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培养人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因为通过教育活动,可以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下一代,使下一代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重新创造和发现,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从最终目的意义讲,人的社会实践是价值实践,它受到主观、客观两个基本方面的制约:一是人自身需求发展程度,二是人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客体世界的认识程度,控制水平。评价价值创造成功与否,必须建立科学的价值标准,它是建构在科学的真理体系上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价值实践过程中正、负价值的抵消,减少资源的浪费,使价值实现朝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健康、迅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18.
反思物质通过自身内部固有的原始力量创造出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观点,可以得出只有会自己运动的事物才具有创新能力的结论。人们试图用实践解释说明人类社会和属人世界的多样性问题,却没有认识到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力量来源于精神的自我辩证运动本性。论证精神会自我运动,可以从理论上回答人类创新能力来源于何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邹磊磊 《中国教师》2009,(Z1):84-85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从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挖掘马克思实践观中的文化性,对于我们规约社会发展实践的战略构想和模式选择,创造合理的实践方式,推动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真正符合人的本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是20世纪初兴起的教育思潮,是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最早可追溯至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为创造教育奠定了基础。那究竟什么是创造教育呢?综观现代创造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所谓“创造教育”是以激发人的创造本性为前提,以批判性地传授现代知识信息,培养创造技能为内容,以极大限度地发挥人类创造潜能为使命的教育。它是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