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难做。为什么难?难在何处呢?难就难在主观题只有题干,没有选项可以利用,必须“白手起家”,既要“解”,又要“答”,而“答”还常常受到诸如字数之类的限制,三面同时“作战”,三个方面互相干扰。那么我们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办法巧解这一类题。  相似文献   

2.
含泪的微笑     
“完了,完了,怎么会这样,这……”我捏了一把汗,头直发昏。“配音怎么啦?那两个人怎么啦?怎么这么不到位?”我心里一片怨恨,一片焦虑。强忍着内心的酸楚,我勉勉强强熬到了最后。压抑着心里的悲痛,我拼命挤出一丝微笑——谢幕。  相似文献   

3.
江玲 《家庭与家教》2005,(12):16-17
“为什么昨晚电视又看到那么晚?”“你怎么又在偷偷玩游戏?”“老是丢三落四,你就不能长点记性呀”……您是否有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您是否常常因为他(她)的种种行为发火?上述这些话是否已经成为您的口头禅了?那么您可要小心喽,当责备、批评、埋怨成为交流的高频率话语时,那么你们之间的沟通已经遭遇瓶颈了。平心静气积极倾听“妈妈,这次数学我考了80分……”没等孩子说完,妈妈便暴跳如雷“:才考了80分!你一定没有好好复习……”等到骂完了,孩子才轻轻地说“:这次考试特别难,我考了第三名。”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生活场景,试想那孩子下次还…  相似文献   

4.
巧设过渡语     
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纽带作用。它的设计是一种艺术,设计得好,就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前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过渡语,使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环环相扣呢?下面以《林海》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小结过渡即先小结前面所学的内容,再过渡到下面所要学的内容。如教完了“岭”这个部分,我这样小结过渡:大兴安岭的“岭”“式样多”、“数量多”,又“温柔”,那么这岭上的林木怎样呢?我们往下看。这样过  相似文献   

5.
尚全荣 《小读者》2011,(10):44-44
有零用钱的同学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还没有到月底.手里的钱就不知不觉花完了。而且.怎么也想不起来都买了些什么。有的同学还私下犯嘀咕:“我最想要的还没买呢.怎么就花完了呢?”有这样问题的同学不在少数.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老师,《趵突泉》一文我背完了!”“老师,我也背完了!”刚跨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叽叽喳喳地把这个“喜讯”送给我。童音里洋溢着激动和兴奋。这些学生怎么啦?昨天刚教完的课文今天就……以前不过三天、五天绝对是背不了的呀!难道上学期一直折腾我的背书难的问题,在新学期悄悄地解决了?不可能,肯定是因为刚开学,同学们心里还有着一点新鲜和兴奋,还有着一丝热情和一股冲劲。“老师,我可以往后背吗?”突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往后背?我有点想笑的感  相似文献   

7.
“岚姐姐,我爸爸带我去体育馆游泳,你能一起去吗?”“岚姐姐,我的自动铅笔芯用完了,你能给我那种0.7的笔芯吗?”这是我那跟屁虫表妹又在我身后念叨。虽然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但是她声音那么清脆,那么甜柔,她的神态那么天真,那么伶俐,所以并不让人厌烦,而是让人感到可爱。  相似文献   

8.
我不知道如果我家里有一个像拉拉那样的女小孩,还有一个像拉拉弟弟那样的男小孩,那么我会怎样。我会不会整天朝他们俩大喊大叫?我会不会说,要是你们再这样下去,我就发疯了! 如果我这样说的话,拉拉弟弟一定会说:“爸爸,如果你发疯,那么我就可以当爸爸了!”  相似文献   

9.
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和随访,考生在考场的作文中会遭遇以下“红灯”:红灯1——面对生题、怪题。在考场上,遇见“难题”、“陌生题”是正常的,那么如何应对呢?其一,是冷静镇定,处“难”不慌,增强自信心。不妨这样自我安慰:“我感到难,别人未必觉得不难!”“我写不好,别人不定能写  相似文献   

10.
两用伞     
小猴子打着一把小伞在森林里散步。突然一个东西掉到个上,小猴子抬头一看:哟!原来是松鼠在树上采松果。 “松鼠,你采那么多松果,给我吃点好吗?”松鼠说:“你肚子那么大,你吃完了,我的孩子就没有吃的了。”小猴子说:“我只尝一尝,不会吃很多的。”松鼠说:“好吧!你就尝吧!”松鼠摘了几个  相似文献   

11.
富翁和渔夫     
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能赚到大钱?如果我是你,就会想办法买一艘渔船,这样会捕到更多鱼,赚更多钱。”“然后呢?”“然后我会把赚到的钱再去投资。”“然后呢?”渔夫继续问。“比如开工厂。然后我再去投资,赚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成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么多钱以后干什么?”“然后我可以到夏威夷海滩度假,享受悠闲的生活啦!”“那么,你看我现在不正在享受这样的生活吗?”选自《执著的手》富翁和渔夫  相似文献   

12.
看,照片上的我站在两排苹果树中间,拿着一大袋苹果,那苹果又大又红,我笑得多开心。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明暗中点缀着许多小红点,像星星一样,那就是可爱的苹果。想到马上就可以采摘它们,我真是高兴极了,恨不得把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带回去吃个够!“那可不行,”爸爸说,“那么多的苹果,怎么摘得完?再说,都摘完了,别人就没有摘的了。”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应该让更多的人享受摘苹果的乐趣。于是,我就拿了一个红塑料袋,三步并作两步向果树奔去。在这排摘了些苹果,我又向另一排苹果树走去。咦?这些苹果的果皮上还有字呢!有的是“福”,有的是“…  相似文献   

13.
胡大姐进了办公室,连声说:“完了!完了!”她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让办公室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我不知她说什么“完了”,所以小心翼翼问怎么了。她杏眼圆睁反过来问我:“小李,你说我家能有什么事会‘完了’?”我仍然小心翼翼地问:“难道我大哥发生什么问题了吗?可我大哥也没胆子敢欺负到大姐你头上的呀。”胡大姐说:“你看你想到哪去了。”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写克隆术,写出来的想法让我很震惊。有一个同学说,他要克隆三个“我”。用一个“我”去招架老师各种各样的作业,这样他就不怕晚上作业做不完了;用一个“我”去听老师各种各样的批评,这样他就不会难受了;用一个“我”去听妈妈念不完的魔咒,这样妈妈再絮絮叨叨干扰  相似文献   

15.
徐洁 《师道》2002,(3):60-61
有一天,三岁的儿子煞有介事地对我说:“妈妈,我要上网了!”“上吧!”我正在忙着什么,根本没有把他的话当真,随口应了一句。反正他经常打开电脑瞎玩,这次肯定又是这样的。等我忙完了,站在电脑前一看,惊呆了。儿子确实就在网上!“他爸,是你帮儿子上网的吗?”我惊呼。  相似文献   

16.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17.
自考本科生都要写作毕业论文,待写的论文题目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力不胜任,难于完成;太小了,不费力气,不利于提高。那么,怎样做,才是科学可行的办法呢?一言蔽之:在学习中定题目,在学习中研究题目,因此,每一位考生在进入本科段的学习后,都应及早地定下论文写作题目。所谓“早”,可以说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报名之后,头脑中就已开始酝酿与每门具体课程相关的论文题目(抑或参照指定论文题目)。一边学,一边“议”,一边研究,这样就可以使论文的题目逐渐清晰起来。一门课程学完了,一篇论文也就脱手了。这样边学边做…  相似文献   

18.
金辉 《吉林教育》2005,(4):16-19
过去经常说,要想超越创新,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些话说起来顺口,可要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原因何在呢?难就难在有没有“人优我特”的特质思维。中国的学校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远远看去,就是一个面孔,其要害症结就是校长们几乎都是职务型、“职业化”,最缺的就是创业型、特色化。为此,深入研究,大力推行名校长的特质思维对于改变中国学校平淡的局面和校长平庸的状态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位学员对我说,他有位好朋友参加成人自学考试,逻辑这门课考了八次,通过“八年抗战”才得以通过。他问我:“学逻辑是否很难?”我说:“学逻辑说难确实难,说容易也容易,看你如何去学了。”后来,这位学员告诉我他逻辑考试顺利过关,我问他:“学逻辑难吗?”他回答我:“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掌握方法,下点功夫,过关还是挺容易的。”的确,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下功夫,掌握合理的方法。下面就如何学习逻辑,以及如何解答综合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说起“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减负”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就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处?我们感到,从人的生命层面考察,从生命意义悟解“减负”,这也算是对“减负”难题的一种“解”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