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传播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作为五四运动精神领袖的李大钊首次把唯物史观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抓住了唯物史观的两大核心要素,并对阶级斗争学说作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同时,对群众史观进行了阐发,指出民众是永久的胜利者;并对唯物史观作了具体运用。当然,李大钊的唯物史观中也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但毕竞瑕不掩瑜,他确实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其独特的民族视角。在梳理民族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讨论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研究,挖掘唯物史观对民族政治学研究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援和方法论指导,并就民族政治学研究如何推动唯物史观的创新做出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一线教师眼熟、耳熟但未详的历史概念,亟待予以解答。本文拟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关于“唯物史观”的四处表述变化说起,透析其变化的哲理,检索中学课程(主要是高中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与唯物史观相关的课文,打通中学“文史哲”的经脉,以求让师生就唯物史观这一概念融会贯通;并向“学术争鸣”借力,明确唯物史观确立的标志、唯物史观与当代传入的西方史观的关系、唯物史哲”的经脉,以求让师生就唯物史观这一概念融会贯通;并向“学术争鸣”借力,明确唯物史观确立的标志、唯物史观与当代传人的西方史观的关系、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等核心概念。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养成的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只有了解其形成过程,清楚其基本内容,方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此素养的达成。一、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冯友兰就已经开始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并逐渐将唯物史观作为其分析历史、社会、文化以及进行哲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成为当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个范例,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冯友兰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研究和"冯友兰现象"提供了部分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中的矛盾论、系统论、生产力理论和实践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并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在当今时代,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剖析其中的和谐哲学意蕴,不仅可以拓宽我们认识唯物史观的新维度,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哪一种学说像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那样,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理论思维及意识形态等,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重提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蕴涵120多年来,唯物史观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正确认识和改造人类世界的新道路。诚然,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也并不是不证自明的。它在理论上要不断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话、交锋、碰撞,从而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它也要不断接受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真理性和价值。马克思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根据.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来看,这一科学论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根据唯物史观解决实现民族复兴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制定并确立了实现中国民主革命的总路线;根据唯物史观解决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根据唯物史观解决实现民族复兴在推倒“三座大山”之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根据唯物史观解决了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创建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概括来说就是:唯物史观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对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唯物史观的学习无论是对应对考试评价还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生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往往机械地记住唯物史观的一些原理,缺乏用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尝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通过春秋战国历史的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学习、探究历史、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在他的论著中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建立在他的信仰之上,也是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历史理论的理性选择,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史学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外各种历史观的批评,李大钊倡导以“新史观”(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指导史学研究,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生。他还尝试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上古社会状况、中国近代历史、中国近代思想和伦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通过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和主观唯心主义方法,捍卫并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这两篇概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序言》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用“两个归结”概括和阐明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方法.列宁论述了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提出唯物史观到通过写作《资本论》验证唯物史观的过程,阐明了“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提出了挑战。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这并不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否定,它和西方的科技决定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技术并非现代社会进步的唯一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虽然因反对、敌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被列宁批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但是其晚年著作<唯物主义历史现>却不乏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考茨基力图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的来说,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具有浓厚的达尔文主义色彩.探究考茨基对唯物史观基本问题理解的积极之处和缺陷,对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茨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历史观的唯物史观胚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从唯物史观开始的,以往的研究忽视了这一事实与中国传统哲学提供的历史土壤的关联。以“通古今之变”为宗旨的中国传统历史观“善言古者,有节于今”、“食足知礼,民惟邦本”、“势非圣意,理势合一”等观点,在肯定历史进步和变革,重视经济因素和民众力量,探求历史趋势的客观性和这种趋势与历史规律的统一性等方面,与唯物史观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无疑为接受和认同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土壤。进化论的一些观点延续和展开了传统历史观中与唯物史观相近似的因素,并贯注了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历史经变革和融合发展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先哲们创造并积累的、丰富系统且与唯物史观的科学观念相通相近的思想资源,已构成“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相关思考主要涉及人类起源问题,社会经济生活决定道德面貌的观点,家庭、国家起源和演变问题,义利关系问题等;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动力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比较深刻的有关历史变通演进的观点,并在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认识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体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则主要在两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创见:一是民本或重民思想,包括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二是关于时势造英雄的观点.作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之客观存在与不断生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唯物史观被率先接受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是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应该准确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并贯彻在历史教学的备课、课堂教学等环节中,既要做到以唯物史观指导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与品评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坚持了唯物史观与研究解决中国现实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高度统一,坚持了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高度统一,坚持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运用唯物史观的若干宏观方法论特色的科学思想方法。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高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在关注和探讨人的问题过程中,已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西方哲学关注人及其生存境遇的哲学思维传统,并赋予人本思想新的内涵.唯物史观的创立,除了当时社会历史提供的客观条件之外,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条件看,也是他们的人本思想发展的必然.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使命来看,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最高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