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岛曾为“推”和“敲”绞尽脑汁,使诗词字字珠玑;郑谷把“数枝梅”改为“一枝梅”则更加突出春天之早。虽仅动一字,而境界全出。其实,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通过变化一字,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充分显示出作者炼字功夫的例子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一、从天鹅“肉”到天鹅“屁”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  相似文献   

2.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指古诗中最为准确、生动、传神的字、词、句。诗眼最能体现古人炼字的功夫。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说的就是炼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即是诗句中生动传神之字,即为诗眼。(一)找准诗眼如何准确找出古诗中的诗眼?一般古诗的诗眼常常表现为两类。第一类,表现在写景状物诗中传神动词的运用上。写景状物诗中最生动传神之处通常表现在动词上。例如: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  相似文献   

3.
<正>一、故事导入师:我们都熟悉贾岛和韩愈关于“推敲”的小故事。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天,北宋大文豪苏轼、黄庭坚,还有苏小妹三人一起谈文论诗。苏小妹出了一道题: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成为五言联句。如果让你填,你会填什么?屏显:轻风__柳,淡月__花。生1:轻风拂细柳,淡月映梅花。“吹拂”的“拂”,“映照”的“映”。师:为什么选这两个字?生1:轻风拂过,更能体现风的柔和,“映”梅花更能显示月光的皎洁。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一句写:“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一句中的“闹”字实在用得妙:  相似文献   

5.
王文炎 《现代语文》2006,(3):113-113
林嗣环《口技》用简练精确的语言,绘声绘形,惟妙惟肖地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作巧妙地用一“善”字作为“眼”,一字立骨,提纲挈领,使口技表演的“绝世奇技”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意志的外现。诗歌教学应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抓住一个“品”字,尽展诗歌教学的全新境界.“品”又分三个层面:即品读、品义、品味。这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品读是基础,初步感知阶段,品义是深层感知阶段,品味则是高级的感悟升华阶段。品读这个阶段以“读”为中心,除了读准字音、节奏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读,初步感知意境、情感。如《周总理,你在哪里?》用独特的构思表达了人民爱戴和思念总  相似文献   

7.
师:读了《道士塔》,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一个贯穿全文感情的词语。生:"恨"。师:哦,"恨"。作者都恨哪些人?生:(七嘴八舌)王道士……外国侵略者……满清官员……还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是中国艺术“境界”理论的集大成者,其“境界说”指出,文章之妙在于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而真切、朴实、自然乃是构成境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素负盛名,尤其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其个性化的生动传神的语言,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往使秦国时说的一句话“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尤其脍炙人口。只一个“必”字就写尽了蔺相如的处境、性格和深谋远虑,可谓一字见精神,境界全出,把人物写活了,写神了,实在妙不可言。对这“必”字的解释,有释作“如果”、“假使”的,有讲为“一定”、“实在(确实)”的。前者为连词,后者为副词。两说均可通。但我认为,从文章的表情达意上看,从当时赵王和蔺相如的具体处境来看,“必”字作副词“实在”讲,则更为得…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歌抒情艺术可谓婉转多变,在章法上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其诗往往于末联命意,并且翻转一层,宕开一笔,推出一个新的境界,透过常态,达到一般人不能达到的高度,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这种翻转之法,在李商隐那里得到了圆熟运用,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古人创作诗词时强调炼字、炼句,往往巧用一字或一句,境界大出.古人炼字、炼句的技巧很多.正因为这样,古代诗词才显得灿烂多姿,含蓄隽永,成为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简单谈谈几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据说,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想附庸风雅。一次上朝时,他忽发奇想,要满朝文武与他同堂赋诗言志,一比高下。“土冒”皇帝要作诗,臣子  相似文献   

13.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力作之一,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笔者对这一名篇进行备课时,心想,如果按照传统的小说三要素来上似乎也无不可,可总觉得毫无新意可言,如何对现状有个突破?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巧妙的切入点并借此而使全文的解析条分缕析呢?笔者研读文本之后,一个句子赫然跳入眼帘——"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照理,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史记·项羽本纪》中“旦日飧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一句,历来选本包括名家选注本均未有清晰的解释,或有解释,亦语焉不详。之所以没有解释清楚,探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是对句中“为”字的理解问题。这一句中的“为”字应作何解,大致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5.
着一“练”字,学出境界○泾源一中马文科现在人们大多不谈语文解题能力。似乎解题能力只是数理化学科应该培养的,语文不存在什么解题能力。我却认为,学生语文的解题能力是确实存在的。既然语文教材中有那么多的练习题,考试卷又是通过一定量的题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字一境界     
一字一景色 “清荣峻茂”出自北魏时郦道元《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意思是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相似文献   

17.
桂甫是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大师,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既表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说明了他诗歌创作的语言艺术成就。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严谨推敲、认真锤炼,他的诗才会有这样的“惊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桂甫是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大师,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既表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说明了他诗歌创作的语言艺术成就。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严谨推敲、认真锤炼,他的诗才会有这样的“惊人”效果。推敲用字可以说就是作诗之根本,许多诗句往往都是因为个别字眼的准确传神而有点睛之妙。杜甫的炼字往往令人惊叹。欧阳修《六一诗话》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  相似文献   

19.
着一“异”字境界大开———谈《岳阳楼记》的巧妙构思湖北/李明海《岳阳楼记》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美文,除了它全篇骈散结合、悦耳动听的优美语言和那令人上进、催人奋发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外,还在于它那结构的精美。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  相似文献   

20.
构思是文章形成雏形和蓝图的过程,它的精粗好坏,决定着文章的优劣成败。如果以不同的构思方式改写一篇文章,可以使同一个故事具有不同的风貌。怎样改变文章的风格,使文章更具魅力?本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