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2006年考纲新变化1.变化部分从总体上来看,2006年《考试大纲》与2005年《考试大纲》相比,其遵循了“三个不变、两个调整”的原则,体现了“稳中求变”的高考思想,尤其是遵循了“能力要求不变,考点细微调整”的原则。三个不变——考试性质不变、试卷形式不变、能力要求不变;两个调整——题型示例细微调整,考试内容细微调整。“能力要求不变,考点细微调整”的原则是今年《考试大纲》的突出特点。变化的部分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改。有些提法有变化,主要有以下五处:①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改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②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改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增加“抗战初期的正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人们在汉字书写中常会出现错误,很多是由于不注意汉字的点滴之处而致。因此,了解汉字以下细微之处对书写规范汉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细微派”大师的菲力普·德莱姆因《第一口啤酒的滋味》而声名鹊起,仔细审视这部小说会发现作者偏爱于描述生活琐事.就像生活本身,它强调关注日常生活,并从中积极探寻一种“简单”的幸福本文主要以德莱姆《第一口啤酒的滋味》中的选段《帮人剥青豆》为例。论述细微主义文学的特色,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其推崇的简单幸福观。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暂,不久也。”为一表时副词。古人对时间的体察细微,语言表述精严,且个性鲜明,使其表“暂”之词语甚多。现录其要者如下。瞬:晋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一瞬、须臾互文。一瞬犹须臾,均极言时间之短暂。瞬息: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瞬息已尽,指一眨眼、一呼吸就结束了。倏: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倏来忽往,即倏  相似文献   

5.
“防微杜渐”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出自我国古籍《元史·情祯传》中“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一语。意思是在错误或坏事还未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加以防止,不使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细微的不好的苗头进行适时的教育引导,不使之铸成大错,这是很重要的。《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崔建文 《文教资料》2006,(1):184-185
“丈夫”这个词,今天常用来表示女方的配偶。这个意义在古代就有,那么,其含义从古到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还是转移呢?这将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丈夫”在古代有如下含义:①妻称夫为丈夫。《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太平广记》卷三零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階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佩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杨朔《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  相似文献   

7.
一、《文选和写作》第一册,《景泰蓝的制作》中有一句话里同时用到“比较”和“较比”。请看教材:“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较比细微,又比较经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我查了一些选本和叶老的《小记十篇》,后一句均作“又较比禁得起外力。”叶老在这篇文章中四次用了“较比”,没有一处用到“比较”。“较比”是个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的强度。《现代汉语词典》571页收有这个词。它和“比较”是同素反序词,两者是有区别的:在词性方面,  相似文献   

8.
古语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讲,透过细微的变化来看整体的事态发展。于历史而言,一些细微之处也给人以无限喟叹。透过《秦始皇本纪》中的多处精彩对白,我们也能见人情世态,见国家命运,见作者匠心。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下》:“种、代、石、北,迫近胡寇,民俗冀忮,好气为奸,不事农商。”(中华书局校点本1656页)按:“钟”乃“种”之误。《史记·货殖列传》云:“杨、平阳西贾秦、翟,北贾种、代。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人民矜冀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这便是上引《地理志》文字的来源,班固只作了细微的改动。钟、种二字的繁体字形近,容易互讹。可见“钟”为“种”之误,殆无可  相似文献   

10.
读著名诗人冯至的散文《朱自清先生》,如同坐在一个尊长者面前听他回忆自己的老朋友:絮絮而谈,娓娓而论,色声平和。然而正是在这平静的回忆之中,透露出脉脉深情。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抒情特色:细微之处显风范,平朴之辞寓深情。平朴的抒情特色首先体现在它的选材上:避开重大事件,尽选细微小事。作者所写是朱先生25年的人生厉程,作为一个文坛高手、民主斗士的朱先生,可写的显赫之事可谓多矣!且不说备受推崇的散文佳作;仅就其在抗战纪念会上的振臂一呼“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朱自清短文《这一天》)仅就其面对着国民党的刀枪,疾书《闻一多先生》,  相似文献   

11.
《山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刊载了蒋星煜先生《莫把“红娘”作“你娘”》一文(下称蒋文)。文章就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评校注西厢记》中的一句(确切地说是一字)原文、一条注释和一则评语,与王季思先生和我进行商榷。按常理,在学术研究中象这样细微的问题,尽可见仁见智,各存己见,不一定有异议就答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细微小事显示人物个性。《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有两句话:“只刚念了《四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本文以此为例说明这一点。《林黛玉进贾府》中突出了林黛玉谨慎细心的性格,林黛玉此次进贾府,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孙女到外婆家,而且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到贾府的,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林家的尊严和体面,所以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初到贾府,贾母看到外孙女自然是爱怜不尽。吃饭时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与黛…  相似文献   

13.
《200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与《199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相比变动较多。其中一处虽变化细微,但不可忽视,即将原来的“变换和选用句式”改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是第一次正式、明确地将“仿用句式”写进《考试说明》。其实,句式仿写早在1994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  相似文献   

14.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融(467~493)字元长,“竞陵八友”之一,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宁朔集》,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其乐府和诗歌共107首,是南朝诗人中现存诗歌数量较多的一位诗人,钟嵘《诗品序》在谈到永明体的产生时说:“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土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然而遗憾的是,对于王融这样一位对永明体具有“创其首”作用的重要作家,在当今学术界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尚无一  相似文献   

16.
王树春 《文教资料》2014,(31):69-71
笔者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倾城之恋》和《简·爱》两部小说各用了相似的意象“野火花”和“火”来象征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本文意在比较这两个意象相似的象征性含义,并且试图对两意象间的细微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们阅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会发现有一处细微的称谓变化,全文称书房为“轩”:“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轩东故尝为厨”“从轩前过”“轩凡四遭火”“时至轩中”等等,但在叙述妻子死后的补记部分,称谓却发生了变化:“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相似文献   

18.
一、细微的观察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美来。”(《罗丹艺术论》)为了能使有限的材料负载无限的情意,作必须通过细微的观察;而读去欣赏这些材料铸成的散作品时,也必须明察秋毫。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愚溪的“爱”:首先给它取了一个虽然不好听,  相似文献   

19.
(一)“些”字的传统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 《楚辞·招魂》每句末缀“些”字以为语尾。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古今的字书、韵书对“些”字曾有不少的解释。例如从“些”字的含义来讲,则《经典释文》卷二十九引《广雅》云:“些,辞也”,《玉篇》云:“些,辞也”;《广韵》云:“些,楚语辞”;《集韵》云:“些,语辞也,见《楚辞》”。从“些”字的音切来讲,则《玉篇》有“息计切”“息箇切”;《广韵》有“苏计切”“苏箇切”“写邪切”;《集  相似文献   

20.
按现在的说法,“吾”和“我”算是同义词了。其实,它们还是有差别的。宋朝有本《四书笺义》就说,“吾”是对自己说自己,比如“吾有知乎哉”,对别人说自己则是“我”,如“有鄙夫问于我”。这里面的差别挺微妙的。不过呢,这不算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很少用“吾”,这种细微的差别,当个小知识知道也就行了,不知道也无伤大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