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课堂上出现的一幕引发了我的深思。下面是《阿长与山海经》课堂教学片段回放:生1:从"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可以看出阿长既可敬又很幽默,她能为"我"买到"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说明她确实值得"我"尊敬,但她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就实在是太幽默了,太搞笑了!(全班大笑,但也有几位同学边笑边举起了手。)师:感谢阿长为"我"买到了《山海经》,也感谢阿长为我们带来的笑声!但也有几位同学一直举着手,好像还有话要说。生2:阿长这里不是幽默,她之所以将"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是因为她没有文化,她并不知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相似文献   

2.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上,长有两种读音:“chang”、“zhang”在句中或词中该读何种音,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初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阿长”的“长”该读哪一种音,教师们众说纷纭。那么我们该如何称呼这位对鲁迅先生影响极大,令他念念不忘的乳母“阿长”呢? 笔者曾注意到,在《语文天地》杂  相似文献   

4.
散文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就散文的真实性来说,阅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应该从昔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双重视角切入。据此可以发现,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我”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写她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对她不满、敬意转为认为她是真正的“人”而对她忏悔、同情和祈愿。就散文的文学性来说,鲁迅采用了忠实于记忆和有意去改编两种书写策略。其中有意去改编采用了强化(阿长与《山海经》)、削弱(阿长的死)和遗忘(阿长买、送《山海经》的时间)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阿长与〈山海经〉》的标题很耐人寻味,一个“与”字实在不可忽视,它强调了“阿长”同《山海经》的关系。在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作者所叙述的有关阿长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位虽然爱“我”但粗俗、没有文化的地道的农村妇女阿长,而这样的阿长与《山海经》本来是毫无关系的,“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是因为“我”很想得到它,阿长才“与”《山海经》发生了联系,把它买来送给我。如是果仔细吟咏题目,就会感受到包含其中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浓浓深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一波三折的。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所叙写的阿长…  相似文献   

6.
阿长赠《山海经》时文章笔调由“抑”转“扬”的变化,是《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的关键转折。本文通过联读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从成长中绘图“嗜好”的启蒙和发展、反思中对儿童教育的批判与认同、回望间个体记忆的“幻化”与再造三个方面阐述此处转折产生的原因,在整部作品集的视野中赋予《阿长与<山海经>》更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8.
【我解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妇女。她绝少能和书沾上关系,也许一辈子就只进过一次书店,只买过一次书(为鲁迅的缘故)。可是,反复品读阿长,你会发现,她就像一部书,一部木刻的《山海经》。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对于带点的这个句子是不是反问句,在一部分同学中曾发生过争论:有的认为是反问句;有的认为不是反问句,因为它的末尾用的是“!”。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其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文末表露:他终于改变了对阿长的态度。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却很难改变对她的看法,我认为她是一个可怜可气可叹可悲的人!可怜:此阿长非彼阿长,因为原来的佣人阿长走了,她来补了真阿长的缺,大家叫惯了不想改口,就这样她成了阿长。不但要接着做原阿长的活计,连名字也接着叫原来佣人的名字(鲁迅家应该比别人家开明的,可想而知在别人家的佣人还不如假阿长),好可怜!可气:是因为她不争气、不明理。身为佣人却喜欢“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不懂做佣人的规矩;身为…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鲁迅内心的冲突与紧张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关于语法规范的表述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鲁迅作品以其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写作上的现代性而一直被公认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并不断地被选作中学语文的课文。但是,其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却不具有类似于句法方面普遍的典范性。依1995年作为国家标准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审视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其非典型性主要表现如下:一、标法同现行国家标准不一致。例如:(1)“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和〈山海经〉》)(1)中‘三哼经’在鲁迅时代可以被看作是引用的内容之一而借用引号进行标示。这种借用…  相似文献   

13.
人们历来认为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是怀念、感激的。主要是因为不能断文识字的阿长给鲁迅买了一套“最为心爱”的《山海经》,使鲁迅“全体都震悚起来”。不可否认,鲁迅对阿长在心底是存有一点感激,但是,从整体看来,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是复杂的,更多的是内疚,是愧怍。  相似文献   

14.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追叙过去的生活,将作者的情感本质清晰地再现出来的文学样式。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从童年视角看阿长,觉得阿长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作者厌烦她、不大佩服她。作者经历几十年的情感积淀后,慢慢理解了阿长,并怀着尊敬、喜爱、感激、  相似文献   

15.
不知道别的读者读《阿长与〈山海经〉》是怎样的感受,我每次读这篇文章,读到结尾那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时,心里总有一种被猛烈地突然震撼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读全文时,并没有感到阿长是怎样的不凡,何至于作者要在结尾发出如此深沉浓郁的感叹;一方面是这样充满浓烈情感的句子,在一向以冷峻而著称的鲁迅先生的笔下,并不多见。二者合在一起,总使我在读完全文后,忍不住要重新翻一翻,总觉得在字里行间,有着某种更为深刻丰富的内涵。《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所谓朝花夕拾,乃是人在…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班级:浙江永嘉桥头中学初二年级某班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1:阿长。生2:保姆阿长。师:嗯,保姆阿长。题目写着"阿长与山海经",其实文中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不只是《山海  相似文献   

17.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买《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又风趣地表现了“我”与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8.
《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是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叙了长妈妈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卑微的地位、一些不好的习惯、外形特征、背地里说人长短、懂得许多烦琐的礼节等令鲁迅厌烦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叙说无疑是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作铺挚、做衬托,以写出阿长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表达了我由憎恶、讨厌到最后极为感激的情怀,写出了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一点是——文中三次出现的关于《山海经》内容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写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才能感动读者呢?“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真谛。写人叙事散文要想感人,不妨在核心事件上遵循以下三点:一、铺垫蓄势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女工,她走起路来自然要费事得多。买书的大街离“我”家很远,正月间书店都关门。阿长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  相似文献   

20.
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称之为“春秋笔法”。因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以一字为褒贬”,含有“微言之义”,所以有了“春秋笔法”之说。鲁迅回忆幼年时代的保姆长妈妈,确实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可谓春秋笔法。感受鲁迅的情感,揣摩鲁迅的写作,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题目不写“阿长”或“长妈妈”,而是“阿长与《山海经》”,是要突出《山海经》一事,自己幼年读到的《山海经》是阿长给“我”买来的。说起来也无非小事一桩,无非是帮“我”买到了几本小书。这类事,常人早忘了,鲁迅却一辈子不忘,鲁迅不忘人家的好处,是一种善性,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