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吉辰 《新读写》2008,(5):16-16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昼夜时辰。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  相似文献   

3.
4.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的运行、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和天空分区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即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怠。“日中必彗”是说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将东西拿出来晒,比喻做事要抓紧良机。“日中则昃”常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日昃忘食”形容专心…  相似文献   

5.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政权合法性的渴望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教育得到发展的政治动力,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是天文历法教育得到发展的现实动力;教育内容包括天文观测、天文仪器的学习与制定和历法的制定。学习的方法以实地观察、试验和实践为主。  相似文献   

7.
历法年、月、日是三个自然时间单位,把这三者的关系编排成历,作为比较长的记时系统,就叫做历法。我国古代历法的内容包括年、月、日的配合,岁首、朔望、节气的决定,日、月、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运行的推算等。朔望月月亮绕地球环行,走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月亮受日光照射的一面背着地球,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叫朔。朔后月亮绕地球再走半周,地球位于日、月中间,月亮受日光照射的一面全对着地球,地球上看到满月的那一天,叫望。一个朔望循环的周期叫朔望月。一朔望月=29.53059日。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从地球上看,太阳就在恒星间由西往东移动,这种视运动的轨道叫黄道。太阳视中心自春分点沿黄道环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叫回归年。回归年是地球上季节循环变化的周期。1回归年=365.2422日。岁差太阳视中心从上一年冬至到下一年冬至,沿黄道环行一周后并没有回到初始视位置,这种现象叫岁差。由于岁差,冬至点每年西移50″.24,即约71年8个月西移一度。(现代一度为周天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我国古代分周天为365.25度。按这种度,冬至点约71年7个月西移一度。祖冲之测定不足百年西移一度,不够准确。) 节气历法中节气和中气的总称。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等,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等。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取春分点为零度,由西往东算,则十五度为清明,三十度为谷雨,四  相似文献   

8.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做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为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相似文献   

9.
1.天文星象先秦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是由东西南北四根大柱子支撑的,天像一个半球形的罩,罩住了大地,所以《女娲补天》中才有"四极废"、"天不兼覆"这样的描写,《赤勒川》则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相似文献   

10.
<正> 1 天文知识 1.1 “星星眨呀眨眼睛,马尾好哟如扫地,马腿好哟好作杖(拐杖)。想吃狗肉拿筷下来,想喝狗汤拿碗下来”。这是哈尼族民间歌谣,他们观察到星星组合成马的体形图,但却就此泛泛而止。哈尼族有日月和星晨之分,却无恒、行星等之别,且把日与月视作“两兄妹”,不知其为级别不同的“父子”关系。 1.2 哈尼族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天空是有限度的,“圆形”的“天壳”就象一口锅罩在地球上;认为我们是站在地球的上方,地球下方的人是倒着走路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自然科学中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的影响,已超出了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到古代许多自然科学领域中了,本文仅就《同易》与天文历法的关系,略谈鄙见。天文学在我国起源很早,陈遵循在其《中国天文学史》中说:‘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在《周易》哲学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春秋纬说题辞》说:“《易》者,气之节,含五精,宣律历。上经象天下经计历。”这说明{周易》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历法、节气…  相似文献   

12.
辽朝疆域辽阔,声威远播,在科技文化方面也有建树.辽代的天文历法表现出中西合璧的性质,在当时比较先进,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汉民族语言特殊词汇的成语从中汲取了极有益的养料,获得了无限生机。人们相沿习用着诗词中的某些句子,从而约定俗成定型为成语。同时,它又以词汇的身分,成为构筑诗词的材料,使许多名家的诗词在炼字遣词方面达到更加炉火纯青的地步。不少精华名句被世世代代珍爱着、使用着。  相似文献   

14.
郑慧生先生的新著《古代天文历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1995年7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远古至秦汉时期天文历法学的力作。由于作者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这项课题的研究,特别是精通甲骨文、金文,熟谙先秦古籍,视野宏通,因而该书不仅内容丰富,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创见迭出,见解精辟。全书共40余万言,分为三大部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的建立及其发展(代序言)”,对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的萌芽、产生、发展及其初步完善的历程进行了概括性阐述,总领全书,为读者提供了有关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5.
戴建增 《成才之路》2009,(32):58-58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绘有天文图案的彩陶,其时间之早,数量之多,纹饰之美,构图之严密,可谓史前杰作,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记录天文星象和历法的陶器和陶片,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历法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上古社会里,我们的祖先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认识,发现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运行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人们处在这个规律中却没有很好地掌握运用它,于是开始“治历明时”(《易经》),以利农事。历法,是人们对岁时节候等自然现象变化的一种推测预算方法。一、古历据古书记载,我国早在黄帝时代就对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始终相验,準度追元,乃立历数”了。但是,大自然界是在不断  相似文献   

17.
邓文宽教授的论文集《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他继刊出《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之后的第二本论文集,也是与他的《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和(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两部大型文书汇刊与校释相配套的又一部力作。两部文书汇编和即将刊出的本论文集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反映了文宽多年来孜孜研究敦煌、吐鲁番、黑城子出土的以及散失天下若干晚期的天文历法文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文言文课文时,懂得一点有关古代历法的知识,对于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一部分较常见的有关知识供同学们参考。一、干支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也叫“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通称,通常用作表次序的符号。地支,也叫“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古代用  相似文献   

19.
明初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失误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天文历法的管理政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行国家管理,二是禁止私习天文历法,三是国家网罗天文历法和数学人才。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传统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影响、明初严厉的法律和对天象灾异说的担心。明初天文历法管理政策导致明朝缺乏天文历法人才,历法落后,宋元时代高度发展的数学严重衰落,西历西法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传统历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历法是结合农业生产而起的一种系统知识。渔猎采集时期的远古人类,正如近代仍无农业或农业仍太幼稚的少数落后部族一样,没有与我们的历法相等的一套知识。他们的生活条件尚不要求他们有系统地观察天象,他们只注意地象如风向、雨来、某种花开、某种鸟来之类就够了。这些就足以帮助他们安排渔猎采集的活动或简单的农作活动。但近代有些落后的部族,已知道注意几个特殊星宿的出没,作为他们农事季节的标准。这是由于他们从经验中发现地象的规律性往往不甚准确,而天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