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词think是一个在中学英语课本中出现率较高的词,许多同学对其一些特殊用法的运用常常感到不易掌握,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现将有关think的几种特殊用法归纳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维”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它的用法很多。对《诗经》、《尚书》、《史记》等文学作品中“维”字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维”字在上古汉语中用法的演变:用法渐趋多元化,从主要作助词发展到兼具助词、动词、名词等几种词性,词义也在逐渐增多,到西汉时其意义基本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3.
本文搜集《儒林外史》中的“把”字,对它的含义和用法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它主要有表示概数、充作介词、兼语式等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4.
一般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 ,对一些易混淆词是不实用的 ,关键问题是读音、用法等方面的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在整个英语教学中 ,区别易混淆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习这些词也是学生的一大难点。研究几种学习方法对掌握易混淆词点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荀子》中的"夫"有名词、代词、助词、语气词四种用法,这几种用法一定程度体现了"夫"的语法化过程。根据"夫"在《荀子》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试分析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孟子》中"然"字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孟子》中的“然”字做了穷尽分析,《孟子》中的“然”有以下几种用法:1.动词;2.指示代词;3.助词;4.词尾;5.应答副词;6.连词。这几种用法形成了一条由实到虚的语法化链条。通过“然”在《孟子》中的共时分布可以分析它的各种用法在演变过程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摆“甫士”     
杨辉  李卉 《学语文》2006,(2):47-47
最近常听别人说“摆个‘甫士’吧”,而且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也经常看到“甫士”这个词。查了一下《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才知道“甫士”即英文pose的音译.指摆个架势。“甫士”是一个音译词,但它是根据粤语译的,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带粤方言色彩的音译外来词。这一点好像《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没有提及。下面就“甫士”的用法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近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的作者吴承恩约生活于明朝弘治至万历年间。因此,《西游记》中的语言大致反映了16世纪前后汉语的基本面貌。《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很复杂,它是一个多词类、多用途的词。本文拟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的《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对它的意义和用法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已经消失,从中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大致的创作时代。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技术监督局《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各种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并举例说明,但其中仍有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易引起歧义,如冒号表示的提示部分、顿号用在次序语后、省略号代替的内容,在各种出版机构及行业组织制定的有关标点符号用法规范中,就有一些不科学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孟子》看“夫”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中的"夫"有以下几种用法:1.名词;2.称代;3.单纯指示;4.指示兼句首语助词;5.句首语助词;6.连接。这几种用法形成了一条由实到虚的语法化的链条。根据"夫"在《孟子》中的共时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它的历时演变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对“拼盘”的解释是:“它是用两种以上的凉菜(多为卤肉、海蛰、松花等冷荤)摆在一个菜盘里面拼成的菜。”可见.“拼盘”词义单一,只是指餐桌上的一道菜。但近来“拼盘”出现了新的用法,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比喻义与比喻用法有明显的区别。比喻义是多义词转义的一种,是多义词的一个义项,是词里的固定意义;比喻用法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临时打比方,产生的意义不固定。几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辞”一章讲比喻辞格时,所举例子把词的比喻义当成了修辞的比喻用法,混淆了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墨经》中‘非’的用法复杂多样,给文本解读带来很大困难,但其大概可分六种:第一种用法是作前置否定词,其辖域是后面的整个语句;第二种用法是作否定联项“,A非B”等价于“A不是B”;第三种用法是作评价词,表示不好的、错误的等含义;第四种用法表示向外、分开、不同、区别等含义;第五种用法表示反对、责难等态度;最后一种用法是作为一个特殊量词,表示排除性选择。对于《墨经》中“非”的固定用法的分析有助于某些疑难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中,“其”是个用法很多的词,许多虚词著作及有关古汉语著作谈到不少,杨伯峻先生《古汉语中罕见语法》又揭示了几种特殊用法。但是,远指词“其”的一种特殊用法,却一直无人谈到。因此,常导致一些误解。如《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①有人注“道”为“正当的手段”。失误的原因便是忽略了“其”的特殊用法。②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是一种特殊的词类,它的基本功能是与名词(或名词短语)、代词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由于介词绝大多数是从古汉语动词中演变过来的,有些至今还保留着动词的用法,而且与连词也存在着兼类的情况,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其使用错误的几种情况,几乎涵盖了《考试说明》中所提到的几大病句类型。下面对与介词(介宾短语)有关的常见语病作简单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西安外院学报《外语教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刊登了孙建荣同志的《出现在句中的and》一文,对and一词在句中表达的意思作了一些归纳。拜读以后,受益甚深。但感到意有未尽。想就该词在句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些基本用法作些补充。并提出一点不同看法,向孙建荣同志请教。正如孙建荣同志所说,and这个词在英语读物中处处可见,是个特别活泼的“元素”。除原作者所归纳的八种用法外,还有以下几种用法尤为常见:1.用来连接数词的百位和十位,十位为零时,连接百位和个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清楚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们可采用修辞手法。试分析《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广泛运用的几种修辞手法,并通过列举此教材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修辞的用法,读者可通过这些修辞用法,开阔视野,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力。  相似文献   

19.
专题四 代词     
命题趋势近些年来,中考试题中主要侧重考查不定代词的用法,它尤为重要,几乎年年必考。反身代词的一些固定搭配也是考查重点,如结构“by 反身代词”表示某人独自之意。还有在定语从句中关于关系代词的用法,如that的几种特殊用法也是考查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20.
《论衡》中"审"、"竟"、"正"三个语气副词用法多样,它们至少都能用于两种以上的句式中,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本文对它们在《论衡》(也有一些例句见于其他文献)中的用法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试析它们用法多样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