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本第八课《词七首》有两处注解不合常理.一是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的"经年";二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张目”注释为“睁开眼”妥否?“张目”在课文第1段,原文是:“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课本注释为“睁开眼”。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大词典》和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古汉语大词典》,“张目”的第一个义项均为“睁大眼睛”,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之“相如张目廷叱之”;第二个义项分别为“助长声势”,“壮大声势”,除上述外并没有关于“睁开眼”的解释,据此,“张目”应译为“睁大眼睛”。其次,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把“张目”理解为“睁开眼”不大符合文意。课…  相似文献   

4.
《核舟记》说明核舟的大小为:“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怎样理解“黍”字?现行的注释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以中学课本为代表,注释为“大约有两个黄米那么高。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第二种解释为黍子。将“高可二黍许”解释为“大约有两粒黍子那么高”(见《中学语文》1982年11期《“黍”不同于“黄米》)。第三种认为“‘黍’是古代一种度量衡单位名称,……不便译作‘黄米粒’(黍子粒当类同——本文作者)。”还说“古代有一种黍尺,就是按一百粒黄米紧排着的阔度定为一尺的。这里把它译作‘分’”(见《文言文翻译》1980年人民出  相似文献   

5.
出于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珍爱,笔者不揣冒昧,对《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的旧注提出异议,以求大方之家指教。《氓》共分六章,每章十行,前两章是这样来回忆氓从求婚直至迎娶的经过的:  相似文献   

6.
质疑两则     
一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积累·运用四》的读读背背题里有这样一句话:“青山有幸埋忠骨摇白铁无辜铸佞臣。”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第59页上则这样写着:“‘青山有幸埋忠骨摇白铁无辜铸仅妄臣’是题写在杭州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我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这句话存在着两个非常明显的错误。错误之一是将“佞”字写成了“仅妄”字,遍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词词典》等常用语文工具书,均无“仅妄摇”字。十分明显,“仅妄”字即使不是一个错字,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生僻字。《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内容当然应该与教科书上的…  相似文献   

7.
两点质疑     
一、关于“渗透压”。现行高中生物课本1984年5月第4次印刷版本34页这样说:在渗透作用的时候,水分子通过选择透过性膜进入细胞的压力,叫渗透压”。而1983年版本则这样说:“在渗透作用的时候,阻止水分子通过选择透过性膜进入细胞的压力,叫渗透压”。两者含义刚好相反,学生据此  相似文献   

8.
质疑两则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第13自然段为:  相似文献   

9.
质疑两则     
<正>《“胡卢”是笑声》所以引《孔丛子》“卫君乃胡卢大笑”,是为证明“胡卢”一词“不合适”以“闷声”或“小声地笑”相对译,细揣其意,得把胡卢模拟成“大笑”声。如是,这不仅与其《辞海》“胡卢,喉间的笑声”相龃龉,而且作为模拟,“小声嘀咕”可说成“嘀嘀咕咕”,“胡卢大笑”就未听说过“胡胡卢卢”。《醒世恒言》二十二:“急忙里用力去推那些醉汉,……有木头般不答应的,也有胡胡卢卢说困话的,”此胡胡卢卢,就未见得是大笑声;且与木头般对举,倒是状了醉汉之态糊糊涂涂。  相似文献   

10.
《国语》韦昭注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最完备的《国语》注本,注释精审,但仍有一些误注。误注主要有:误以本义释引申义;误以引申义释本义;误以本义释假借义等。  相似文献   

11.
我在某小学听到一个口号:“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我立刻联想到了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口号:“素质教育=合格+特长。”这两个口号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二元论。“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是课内课外二元论,“合格+特长”是人的素质的二元论。“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无非是说,课内的主要任务是打基础,不要过多考虑发展问题;而课外则主要是“促发展”,无法打基础。这样就把课内和课外割裂了,把基础和发展割裂了。事实上孩子不是这样成长的,他们是“在发展中打基础,在打基础中发展”的,发展和打基础是分不开的。你的“打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左传》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家杰作,晋杜预注的《左传》可谓功不可没,然杜注千虑一失也在所难免。本文运用训诂学、考据学的方法举二三例以证之。一“夷射姑旋焉”中的“旋”是“小便”吗?二“僖公十五年……秦穆姬属贾君焉……晋侯于贾君……”。贾君为谁?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家杰作,晋杜预注的《左传》可谓功不可没,然杜注千虑一失也在所难免。本文运用训诂学、考据学的方法举二三例以证之。一“夷射姑旋焉”中的“旋”是“小便”吗?二“僖公十五年……秦穆姬属贾君焉……晋侯于贾君……”。贾君为谁?  相似文献   

14.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存有无充分依据而擅改《说文》的弊病,将段注本《说文》的一些条目与《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等书相比照,可以明显地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lt;左传&gt;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家杰作,晋杜预注的&lt;左传&gt;可谓功不可没,然杜注千虑一失也在所难免.本文运用训诂学、考据学的方法举二三例以证之.一“夷射姑旋焉“中的“旋“是“小便“吗?二“僖公十五年……秦穆姬属贾君焉……晋侯于贾君……“.贾君为谁?  相似文献   

16.
《师说》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论说“师道”的文章,作者对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学于师的风气作了针对性极强的批判,发人深省。本文是篇文质兼美的古文典范之作,然而后人对文中字句的理解依然存在着分歧,“受”字就是一例。文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行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对该句的注释是:“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生、解释疑难问题的。……受,通‘授’。”大部分学者对“受”的解释是一致的,认为“受”与“授”通。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古文鉴赏辞典》、《汉语大词典》等。笔者以…  相似文献   

17.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课文注:定国号叫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按:国号就是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名称。据史学家考证,国号的来源大致有四种情况;①根据政权的发迹地定国号,如周的祖先曾在周原一带活动,秦的始祖居住秦地,故分别以周、秦做国号。②根据封爵名定国号,晋朝因司马氏曾被封为晋公而取“晋”,隋朝因其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封为隋国公而用“隋”。③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号,如辽国的发迹地产镔铁(镔铁叫辽),因其坚固,故用来作国号。④根据谶语或文义定国号,如南齐国  相似文献   

18.
现对《化学教学》2 0 0 1年 7期刊文中两则问题提出我们的见解 ,与原文作者探讨并供同行参考。例一、原题见p .3试题三。此题存在多处错误 ,是无法解答的错题。(1 )气球性质难确定。按题述好象是固定容积为 1 5 0L的刚性硬球 ,这样气球能在空气浮力作用下上升 ,能按匀加速运动规律计算气球前 1 0s上升高度。但如果是刚性球则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根本不会返回地面 ,也就无法计算返回地面所需时间。因此不是刚性硬球 ,但也不能是通常情况下自由伸缩的软球。一则H2 S和SO2 的密度均大于空气密度 ,充入气球后根本不会上升。二则气体共 3m…  相似文献   

19.
谢浩瀚 《广东教育》2005,(11):24-24
你们好!我是《广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我发现综合版2005年第7期第66页的《一个教师的早读》和第68页的《鱼缸里的世界》都有不恰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有些成语的用法非常特别,那就是常与否定词搭配使用。成语“无时无刻”和“望其项背”的用法就是这样的。有次查阅时,笔者偶然发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多用词典(增订本)》对这两个成语的解释不甚准确,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