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释了“、逆、 (斥 )”等三字。“”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 ,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 ,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 ,“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的形体构造为“从广 ,声”的形声字 ,不确。“”是会意字 ,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 ,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2.
释衣     
《说文》云:“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形。”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两个人合着一件衣服,是决不会有的事。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看到《说文》这种解释不合理,不少人曾作过新的解释,但也都不免迂曲附会。甲骨文也有“衣”字,作“■”。但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对这个字也还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个  相似文献   

3.
考释了“屰、逆、Chi(斥)”等三字。“屰”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Chi”的形体构造为“从广,屰声”的形声字,不确。“Chi”是会意字,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4.
释"起"     
徐山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32-132
本文分析了“起”字的篆文形体,其初文形体构成当为“从已,从辵”的会意字,《说文》认为“起”是“从走,巳声”的形声字,不确。“起”字的初文形体义为小儿能站立起来走路。  相似文献   

5.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6.
释“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7.
“恒”字的甲骨文形体为月亮位天空之中状,篆书“恒”的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恒”的形体分析不确。不过,《说文》“恒,常也”的解释作为“恒”一词的本义是可信的。“恒”一词本义的发生背景和月亮有关,所谓“恒”的“恒常”本义是指月亮在天空中运动与有其规律性。“如月之恒”,即象月亮那样恒常(运动),比喻生命有常,而不是其相反的变化不定的无常状态。  相似文献   

8.
释“鬼”     
胡津龄 《学语文》2003,(4):47-47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鬼”的第一义项都是“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从人,象鬼头”是指该字为“人”的象形,但“鬼头”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说文》“气”字的形体、意义以及在《说文》中分布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对《说文》中有关元气、阴阳、五行等思想作了简要的概括和评析。针对某些学者批评许慎在《说文》中“杂以阴阳五行思想,淆乱违理,眩惑后人”等看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以“六书”分析汉字形体始于东汉许慎 ,周伯琦在《说文字原》中承继许慎“六书”说并有所发展 ,在对《说文》5 40部首的具体形体分析上 ,借助古文字资料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其中不少认识对后世古文字研究产生了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1.
声训     
亦称“音训”。训诂上有利用同音的字或双声叠韵的字来解释字义的方法。同音相训的,如《释名·释衣服》:“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衣、依古音同属影纽微部);双声相训的,如《尔雅·释言》:“颠,顶也。”(颠、顶古音同属端纽):叠韵相训的,如《说文·人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章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德”这个范畴的是东汉的王充。他说:“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论衡·书解》)又说;“繁文丽辞,无上书文德之操”。(《论衡·佚文》)王充这里所说的“文”是指文章形式,“德”是指道德内容。道德内容决  相似文献   

13.
释西《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棲,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要探究“西”的本义,必须考察形体。现将古文字形体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衣”是个常用的名词,在古代汉语里用作谓词时一般被认为是词类活用。《从<十三经>看秦汉时期“衣”的谓词用法》一文普查了《十三经》中“衣”的用例,根据它的搭配关系、语法功能、词汇意义上的特点,分析了在确定“衣”的词性时存在的问题,发现了“衣”谓词用法的成熟性及其重要性,认为“衣”在秦汉时期是个具有名词和动词性质的兼类词,用作谓词时并非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5.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6.
<正> 邵则遂同志《用训诂方法辨析同义词一文》,其所以能提出“‘会’字是‘人的相合’”的观点,是基于这样一种结论,即:引《说文》“会,合也,从△曾省,曾,益也”引《说文》“△,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然后将“△”所表示的“从人一”,代入到“会”所表示的“从△曾省”去,于是这就有了“会”是表“人的相合”的结论。很明显,这种用“代入”释“会”,看来也在“用训诂”,引《说文》,其实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古文字学者康殷新著《说文部首》,已由荣宝斋出版。这本书可以当作业余爱好者认识篆书的阶梯,又是学习篆书的字帖。中学语文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字的形、意源流时,更有参考价值。《说文部首》中的《说文》,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的简称,部首是字的偏旁。《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是用篆书字形作为字形根据加以解释的。许慎又归纳分析了篆书字形的构造,从中提出了五百多个基本形体——  相似文献   

18.
形近字辨析     
稗、裨、睥、俾、脾稗,从禾,卑声。《说文》:“禾,别也。”谓形似禾而实别。《广韵》:“草似谷而实细。”即所谓稗子。引申凡所轻贱的事物也谓之稗,如称野史为稗史,小说为稗官。徐浩《说文》注:“野史、小说异于正史,犹野生之稗,别于禾,故谓之稗官。”稗,从衣,卑声。《说文》:“接益也。”谓衣服的连接加长。《广韵》:“补也。”故合成词有裨益、裨补,如诸葛亮《出师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中“军霸上”的“军”字,课本及其思考与练习均注释为“驻军,名词,用作动词”。从字义的源流上看,这里恰恰是颠倒了“军”字的字义源流。《说文》:“军,圜围也,从车从包省。”“军”的上部形体即古包字。《经籍纂诂》卷十二“军”字条:“围也,包车为军,币自为师,皆字意也”。《广雅释言》也说:“军,围也。”唐朝玄应《一切经音义》引晋人吕忱《字林》说:“包车为军皆字意也。”字形的意思正是指用战车围绕成军营,这也正是古代驻军的真实情状。  相似文献   

20.
释旦     
有关旦字的形体结构,历来说法不一。举例如下: 象形说此说流行的时间最长,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此后,高亨先生把“旦”字归入象形中的合体象形字(见《文字形义学概论》)。梁东汉先生认为“旦”字象太阳刚刚升起之意,是象形字(见《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会意说此说流行甚广,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会意。”他是把“旦”归入会意中的“字之部位见意者”,即“日”的部位在“一”之上,表示“明”的意义。台湾学者戴君仁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