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香菱学诗事,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至四十九回。香菱苦情拜师、苦心学诗、苦功读诗、苦志吟诗,不但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诗坛佳话,也是当今学子读文习作的典范。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为“真应怜”),原籍姑苏,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里的众多诗词,是作者曹雪芹赖以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在《香菱学诗》中,曹雪芹把自己诗歌创作论完全融于故事之中,以香菱学诗的过程为依托,生动表现了诗歌创作由入门到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使这些诗歌既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为表现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服务,在艺术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说《红楼梦》里的众多诗词,是作者曹雪芹赖以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在香菱学诗的情节中,作者曹雪芹把自己的诗论和写诗的体会完全故事化了。使之为描写人物性格,表现小说主题服务。香菱矢志学诗,她的老师林黛玉要求她以“月”为题,用“十四寒”的韵写一首咏月诗,算是学诗以来的第一首习作。香菱遵照老师的命题去写,这一首诗从开始到修改、到成功,共写了三遍。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她初学写诗,难免幼稚,但在内容上还切题。但毛病在于立意肤浅,翻来覆地去写月亮的“圆”与光线的“亮”,内容只是停留在对事物外表的直…  相似文献   

5.
【自读导言】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栏目主持徐永平【自读程序】1…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什么?学习林黛玉的对话的教学理念,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点拨法;学习香菱拜师求学,虚心请教的情操,专心、钻心、痴心的品格,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从一而终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香菱是《红楼梦》这个女儿国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小说作对她的名字、容貌、性格和身世的描写,都作了精心的安排,而“香菱学诗”这段生活插曲对揭示其幽雅而天真的性格及其一生的遭际、命运,更是表现出作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香菱住进大观园向黛玉学诗的事,这段文字编入初中课本,笔者认为非常好,它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名人名著,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而且,对于认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或者语文学习的种种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那么,它的好处究竟在哪呢?下面谈谈笔者粗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尽管篇幅不长,但于香菱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是多么的重要,也可见作者独到的匠心。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乃"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第一人,"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  相似文献   

10.
教完《香菱学诗》,香菱的形象在我脑中久久难以忘怀。香菱,一个如此灵气逼人的女子,为何上天如此不公,让她承受如此苦痛?三岁被拐骗,之后更是被拐卖了无数次,好不容易遇到痴情公子冯渊,却又被呆霸王抢来做妾,改名香菱,后来备受夏  相似文献   

11.
48回“香菱学诗”与52回的“晴雯补裘”,是《红楼梦》中难得的两段充满清纯至情的妙文。现“香菱学诗”已作为高三课文,更有值得我们揣摩的价值。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所惜者幼年罹祸,  相似文献   

12.
一、是叙事化和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的诗情氛围有机结合。如果说,如珍珠…  相似文献   

13.
汤振 《教师》2008,(2):101-102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从民文学出版社1992版)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选文给读者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黛玉和香菱。黛玉不愧为一位饱读诗书、深谙教学艺术的好老师;香菱不愧为一位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赏析香菱所写的三首诗 2.学习诗歌赏析法 3.尝试写诗 教学重难点: 1.赏析香菱所写的三首诗 2.学习诗歌赏析法  相似文献   

15.
香菱学诗     
《红楼梦》中.当香菱第三首诗作被众人公认后.才成为大观园“海棠诗社”重要成员.其成就吟诗的整个过程大抵有五个环节:“求”、“教”、“学”、“习”、“得”。  相似文献   

16.
香菱学诗     
《红楼梦》中,当香菱第三首诗作被众人公认后,才成为大观园“海棠诗社”重要成员,其成就吟诗的整个过程大抵有五个环节:“求”、“教”、“学”、“习”、“得”。“求”香菱“苦吟诗”,先后曾向三人“求”。第一个是薛宝钗。当薛蟠出门做买卖走了之后,薛姨妈让香菱给宝钗作伴,才使她有机会住进大观园。香菱进园第一桩事就是央求宝钗:“好姑娘!趁着这个功夫,你教给我做诗罢!”可宝钗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当头一盆冷水!后求史湘云教她“谈诗”,她俩虽“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但终遭宝钗嫌烦,以“不守本分”窝了回去。第三人…  相似文献   

17.
香菱学诗     
正《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姑娘想学作诗,她向林黛玉请教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林黛玉听了,告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林黛玉向香菱推荐了《王摩诘全集》,以及李白、杜甫的诗,让她先以这三个人的诗"作底子"。林黛玉才华横溢,心高气傲,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对诗词有独到的看法。然而,  相似文献   

18.
王前锋 《学语文》2003,(3):12-12
当然,黛玉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她教香菱做诗的过程,却给我们当教师的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她对香菱的平易近人,对她激趣,同她讨论,并鼓励她大胆实践试作,还真的有点当老师的风范。这一点得到了现  相似文献   

19.
1.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笔法,学习通过比较赏析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香菱学诗》是一篇自读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选文大约3600字左右,课文内容包罗万象,知识点千头万绪,可谓形式和内容皆“长”,而如果教者想面面俱到细细讲授的话,那这篇文章就会更加繁杂冗长,学生也会感到厌倦乏味。所谓“精讲”不同于“短教”,它需要我们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凸显重点,尽可能地挖掘文本的魅力,深入浅出,找到一种对“长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