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了语文课程作为静态的、外在于学习者的“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的层面,相对忽略了学习者与教育者动态的经验和体验的层面,过于强调语文学科内容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发展在语文课上得不到保障。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语言的使用又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因此,语文教学的进程必然是富有创造性的,必然存在着许多非预期性因素,正是这些创造性的、非预期性的因素才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由此,人们开始关注语文教学进程的教育价值,把教学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而语文教学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自学能力和听说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4.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的关系概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校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中职语文人文性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存在又是人文教育的一大特质,从这一点上来说,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首先,从外延来看,人文教育的外延范围要比中职语文教育的外延范围大,中职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语文教育本身具有工具性特点,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的。没有了情感的教育是冷酷无情的,剥离了情感的语文教育只能是一副空骨架。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略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6.
田辉 《文学教育(上)》2008,(12):122-123
近几年,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让语文教学也随之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在经历了种种批判、争议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在实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似乎正迎来了她的春天。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索质教育仍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这是摆在每一个农村语文教师面前不可回避,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觉得目前农村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旧时代书斋学子的写照。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变语文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语文教学艺术论”的思考湖州师专钱威语文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永远崭新的科学命题,又是一个令人兴奋和神往的艺术殿堂。翻开中外教育史,多少语文教育界的哲人先圣都为之探索、追求。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已把改革的触角伸向教学艺术的王国并且取得...  相似文献   

9.
“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之一,是他著名的教育方法论。陶先生于20年代提出的这一原则,理应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主要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影响,陶行知其人、其理论几经坎坷,并没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的重视。现在,包括语文在内的中学教改正处在一个相对思考的阶段,人们都在反思前一时期教改之得失、成败。在此形势下,我们确实应对陶老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从中获得启迪,以便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一既然“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方法论,那么它对语文教学方法就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了。其指导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这个原则要求语文教学方法不仅要  相似文献   

10.
诗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让中职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结合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就"诗意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软化"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文学有三大功能——认识、教育和审美。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认识”和“教育”两种功能,,而忽视了审美教育,因此,“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成了语文教学的第一原则。教师很少在教学中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成了干巴巴的、枯燥无味的思想教育课和汉语知识传授课,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索然,使得语文科成为了高耗低效的典型。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条件是最优越的,效果亦应该是最好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忽  相似文献   

12.
真情实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特有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语文数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学生通过课文的知识获得真情实感呢?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均蕴含了丰富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初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汲取国外教育的检验,作者对国内外小学语文教育进行比较发现国外小学语文教学不注重书写要求,同时要求大量阅读。写作是国外小学教学头等重要的事情,国外学生把很多时间花费在写作、阅读以及培养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科学认识上。德国的语文课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进行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国外写作风格是先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空间的重要性来安排细节。国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益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再别康桥》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理想的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既是返璞归真、简约、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学生通过自学、展示、反馈,在听说读品写上习得能力获得发展,教师教学快速升级,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要走的"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大语文观的重视。尽管如此,我们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然是紧盯考点,局限于书本。为此,笔者想通过本文,对培养大语文化教学观念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生活中的积累。传统的语文教学封闭性根源主要是: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脱节、语文教学与学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语文变得鲜活灵动。小学语文,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内蕴。因此,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对文本反复涵咏体味,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有机渗透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一、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符合时代精神,要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人类、自然环境的关注,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而言,语文教学活动是最基本的.无论从时间、空间上看,还是从重要性上看,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环境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郭珏 《新疆教育》2012,(4):52-52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走入了误区。教师照本宣科,教得死,学生学得死。教师设定的教学思路,忽略了给学生留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也很难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给那些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以鼓励。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明显弊端——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陈洁 《考试周刊》2014,(54):34-3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语文实践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