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人们习惯叫“两楼一阁”,历来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而滕王阁,这座声贯古今、誉满海内外的千古名阁,则被列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唐贞观十三年(639)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至洪州(南昌)任都督,滕王阁是他在洪州时所建,故称“洪府滕王阁”。滕王阁的建成,正值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唐  相似文献   

2.
游滕王阁     
暑假里,爸爸带我游滕王阁。滕王阁驰名中外,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我读过,就是没有真正看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色。今天我可以一饱眼福了,怎能叫我不高兴、不激动呢?! 来到滕王阁公园,滕王阁好像一座镇山宝塔,耸立在南昌赣  相似文献   

3.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举办的“滕王阁之秋”全国小学名师经典观摩研讨会。“滕王阁之秋”,硕果累累,聆听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滕王阁因王勃而名扬海内外。《滕王阁序》匠心独运,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最近,我用了“鲸吞蚕食”,边学边背之法(此法类于私塾),给学生细讲了《滕王阁序》,讲课中我毫不掩饰这是我最喜爱的高中语文课文,边讲边赏边背,多数学生也听得入迷,颔首表示认同。这是一篇“美文”,“文以气为主”,何谓气?才气也。王勃的才气何在?  相似文献   

5.
从《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作品本身的内容、主题和众多有关的献资料等方面看,古序体有三种,而非两种。《滕王阁序》的“序”应为“记序”。  相似文献   

6.
滕王阁因为“落霞与瓜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惊四方,王勃似乎也就和滕王阁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滕王阁因为“落霞与瓜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惊四方,王勃似乎也就和滕王阁绑在了一起。滕王阁依旧是那个滕王阁,但它却日日流泪,是为了那个与它相偎至永远的灵魂吗?滕王阁依旧被斜阳拥抱着,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斜阳的温暖洗不净滕王阁的冷清。在滕王阁穿越时光的坚强里,站立的是清瘦忧郁的王勃,他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依偎在百年来谈不去的坚强里。王勃终究不是滕王阁,觥筹交错,诗弦管乐。滕王阁依旧站立着。寂寞的阁上,冷冷清清,满室孤寂。滕王阁依旧站立着。繁华如烟云,稍纵即逝,随后是百年的孤独,但滕王阁仍旧站立着,江波的…  相似文献   

8.
初唐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因其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格调变化不俗而为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千古不朽之作,令人百读不厌。文章以作者特有的清新隽永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绝妙无双的优美画图。 文章第一段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略写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的地理概貌,用“星分翼轸”指出它的地理位置,用“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简介它的周围环境,用“人杰地灵”表明它的美好特点。接着用“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盛赞滕王阁宾客中文人雅士的非凡文采;…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10.
《滕王阁序》是初唐诗人王勃赴海南省亲 ,于唐高宗上元二年 ( 675年 )重阳节路过江西南昌 ,参与洪州都督阎公重加整修滕王阁落成举行的阁中大宴中即席写就的著名骈文。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勃欣然操觚 ,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 ,满座皆惊。”事后一百余年 ,连坚决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大家韩愈 ,也对《滕王阁序》赞赏备至。他在《新修滕王阁序》中写道 :“江南多游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及得三王(王勃、王绪、王仲舒 )为序、赋、记等 ,壮其文辞 ,益欲往一观读之 ,以忘吾忧。”即使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读此文 ,仍无不啧啧…  相似文献   

11.
钱升平 《高中生》2012,(1):11-1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中保存了一段有关唐代王勃的笑乐院本.此院本以《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为引子,将王勃扮成身高不满三尺的侏儒来取笑.这说明古代已有人误释“三尺微命”的意思,才导致这一滑稽剧的产生.今天,仍有人将“三尺微命”误释为三尺童子,以证明《滕王阁序》为王勃少年时所作.本文则认为“三尺”是指士所佩绅带的长度,而佩绅带又是士行成人加冠礼之后的事,故《滕王阁序》应是王勃成年后所作.  相似文献   

13.
……抬头仰望,好高的楼啊!12米高的台座,稳稳地托着50多米高的塔楼,飞檐斗拱,错落有致。层层碧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的大门两旁,镌刻的是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外面看,楼高三层,走进去才发现楼有九层。进入第一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据说描绘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当年王勃乘舟夜泊彭泽马当山下,在梦中得到水君的指点和风神的帮助,后来来到了滕王阁,就有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浮雕惟妙惟肖,看了使人浮想联翩。江南名楼——滕王阁$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六(1)班@张涵琦…  相似文献   

14.
公元675年,当时名动天下的青年才俊、“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50-约675)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在那里任官的父亲。途经江西南昌时,正逢洪州都督阎公在著名的滕王阁举行集会,王勃自然也成为座上宾客,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此文的前半部分描写滕王阁及周围景色的壮丽,其中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其中四句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相似文献   

15.
将军的风范     
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平时学习生活紧张,可无时间去欣赏。“五一”节假期,我得好好安排安排。五月六日,和家人伴随着蒙蒙细雨,兴致勃勃地再次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游览。我为滕王阁的雄伟气势所感叹,而更吸引我的却是在此举行的“邵华将军风光摄影作品展”。它不仅展现了我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7.
《滕王阁序》成为唐及以后历代文人墨客传颂的佳篇,究其原因,它不仅展示了“滕王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事的沧桑变迁,更重要的是此文从开始到结束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取胜。它在视听、动静、对偶、节奏、虚实、情景的处理上都非常地讲究形式美。本文试通过分析《滕王阁序》的形式美,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外在价值,以得到文学创作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滕王阁序》中的句子,还是《汉书》中的原句,都涉及了一个重要的词语“桑榆”,课文注释也有交代:桑榆,  相似文献   

19.
读毕两位老师就《滕王阁序》所做的设计及实录,不由想到了“出色”与“出彩”这一对词语。  相似文献   

20.
了解《滕王阁序》中的文化知识,对理解这篇骈文的思想内涵很有必要。本文拟就《滕王阁序》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简要介绍,期于学习此文有助。一、天文地理“天柱高而北辰远。”“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云,所谓天柱。”(《神异经·中荒经》)“北辰”即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居其所是人君居明堂之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