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日前,某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的结果强烈不满,并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小学语文会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就连“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有固定答案!该帖引发了网上“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5.
经专家学者精选到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精品,是文质兼美,充满灵性的文章。无论是诗歌、散文、故事、寓言,还是说明文、科学小品,读之,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升华、生命的体验、道德的净化、灵魂的提升,甚至受到科学的严谨、逻辑的缜密、思维的灵动、艺术的陶冶的教育,还能激起学生由读而思、而写、而说,这一切都源于文章的灵性。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文章的灵性,每天重复着旧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Z1)
题记:一位好的老师,一双锐利的慧眼,一份别致的想象,一张出口成章的嘴,培养出富有“灵性”的学生。灵性展台1:桃花可是大自然的“宠儿”,薄薄的花瓣,一色的粉红,长长的花蕊,细细的往外挑,像小姑娘的长睫毛。最让人“称道”的是,开放的时候,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自个儿热热闹闹地  相似文献   

7.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游西湖所写。同一处名胜风景,同一季节游览,同一双眼睛观察,但着笔不同,描写相异,因而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在阅读中比较,不仅能感受作的“灵性”之笔所描绘的西湖“灵性”,而且对我们的写作借鉴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9.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儿童.本来就是充满灵性的,你看他活动时那全神贯注的神色,你看他高兴时那天真烂漫的表情.若是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那么其所表达的,也就是我们可以从儿童身上来了解灵性的意义.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可以从孩子的目光中看到这种灵性,那怕是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任何一个做幼儿教师的,也都可能在教学与活动中发现儿童的这种灵性,尤其是年幼的儿童.蒙台梭利之所以从事幼儿教育,便是一次偶然而必然的与儿童灵性的遭遇:她从一个孩子的目光中,发现了一种灵性的力量.她自己说,“从看到那个孩子脸上流露出来的灵性光辉,我已经是默默之中,感受到一种重要的使命正降临于我的身上.”因而,蒙台梭利选择了幼儿教育,作为她终身的事业;因而,蒙台梭利把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理解为发挥儿童灵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文评语,实际上就是师生间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对话。评语得当,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反之,则会使学生深入迷津,反为其误。那么,在作文批改中,如何让评语这个指导性的忠言,令学生也觉得顺耳呢?如何用创新的习作评语催开学生写作的灵性之花呢?多年来,我作了些尝试,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灵性文学”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灵性文学”这一文学概念,是基于圣经的“人论”神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零与超越。“灵性文学”的三个层面就是:1、有灵活人的写作;2、呈现有灵活人的思想与生活;3、启示出住在人里面的灵的属性。灵性文学创作在思想、体验、语言三个方面有其特点:神性光照的思想特质、灵性空间的创作体验、信望爱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意境清新、深邃,语言含蓄、凝练,是祖国文化的精华,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是否丰富扎实,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我们在考试中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情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古诗词积累、养成自觉积累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让“古诗词”命题变得丰富、变得灵动呢?笔者在平时的测试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应巧妙设置并运用对话,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情景滋养对话,捕捉时机挑起争辩,多维交流丰富对话,发散想象超越文本,品味鉴赏多元解读等途径,营造对话的高潮,让语文课堂灵性闪光,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灵性课堂,打造有魅力的好课,是“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立足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一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文章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行为、教学生成四个维度,探讨构建灵性有素养的课堂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推进教育的改革,都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杭州市钱塘区正在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富含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经典阅读,它所要肩负的教育职责就是通过经典阅读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16.
关于“灵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都十分注重儿童智力的发展,注重开发儿童大脑和认知的功能。在教育中,我们习惯于往孩子的头脑里塞东西,而忽视其心,忽视心灵的需要与发展。表面看起来我们的教育成果显著,其实我们的教育已经举步维艰。我们的教育中有着过分“西化”的倾向,惟潮流而趋。我们没有进行多少深入扎实的工作,没能充分了解儿童心灵的需要,没有尽心地帮助儿童满足其天性的灵性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够有把握地说,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灵性(儿童的生命内在天性)已经得到了发挥与发展。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可以从孩子,哪怕是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的目光中…  相似文献   

17.
18.
汪洁 《文教资料》2010,(18):74-76
论文从北村的小说创作入手,从"灵的追寻"、"魂的纠结"两方面对其灵性写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中指出其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20.
"灵性"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天性,这种天性在视觉艺术中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说,幼儿在空间艺术表达、空间艺术创作和情感上都体现出幼儿的这种特殊"灵性",教育者要善于把握这种"灵性",让幼儿在空间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